40、洛口之谋
作者:如画江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99

房彦藻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也有自己的认识:洛阳不好打,但不等于不能打。

只不过要换一种方法来打:先拿下周围的县城,步步为营,使东都孤立无援,然后再抢占洛口粮仓,切断洛阳的补给,将其困成孤岛;然后集中兵力在外围构筑防线,围点打援,则洛阳不战而得。

此战术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退反包围的隋朝援军;对此李密很有信心,因为他不败的时间有点长了。

一心要拿下洛阳的李密对他的建议大加赞赏,马上予以实施。

“蒲军”以王伯当、李公逸为前军,李密、房彦藻为主力,开始向洛阳的方向逐步推进。

中原地区最强悍的隋军----张须陀部已经被消灭了,此时除了驻扎在虎牢关的新任讨捕大使裴仁基之外皆不足虑;各县的地方武装根本不堪一击,稍作抵抗便溃散而逃;更有甚者被房彦藻连哄带吓,干脆以县投降。

不几日,李密连下数城,降者无数;各县百姓纷纷来投,很快聚众达5万余人。

看到兵强马壮,李密认为攻取洛口粮仓的时机到了,便在康城(今郑州禹州市)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行动方案。

不过会议却开得很纠结。

因为一个人和一个地方,都很难缠。

洛口仓在巩县西北,距洛阳百里,若到巩县需经过荥阳西北的虎牢关,其地势险要,历来有“一夫当关”之称,实难攻取。而守将裴仁基能征惯战,富有谋略,所部战斗力很强;且又收留了秦叔宝、罗士信等张须陀余部,真是如虎添翼,李密实无胜算。

于是,裴仁基和虎牢关就引发了一场:关于“强攻还是绕道?绕道从那里绕?”的*争论,甚至发展到连“要不要攻取洛口”都争论不休。反而不如翟让开会时的李密“一言堂”更有效果。

李密军团的一些素质缺陷在这里暴露无疑,那就是遇到挫折容易动摇和战术素养较低。

大帐里吵得热火朝天,一旁的房彦藻看得直摇头。

李密都看在了眼里,他明白了为什么权威必须附有跋扈,看来独断专行并不全是坏处。

现场的混乱还在继续中。

如果不是李密在场,估计连“要不要跟着翟让回瓦岗”都要拿出来讨论了。

该收场了!

李密生平第一次拍了桌子,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他用很严厉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却没有出口责备;他已经可以做到不怒自威了。

然后,他用一种很坚定而低沉的口气结束了本次辩论,“我的意见是”,随后停顿了一下,“避开虎牢关,率精兵从荥阳向南绕道阳城(今登封县),翻越方山,经过巩县西南的罗口直捣洛口大仓,则大事可成。”

领导的意见就是最终的决定,蒲公军团也不例外。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各司其职,都在进行着战斗的准备。

计划赶不上变化,李密很懂。

他深知兵无定式的道理,所以尽可能的设想到了各种突发情况,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由专人负责处理,确保计划不被中断。

不过,意外还是出现了!

不仅李密没有预料到,全军都没有想到的的意外事件出现了。

瓦岗寨的CEO翟让率军回归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