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英雄振臂
作者:如画江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40

瓦岗隶属东郡(今河南滑县),紧邻黄河。由于河水泛滥,使得当地一片荒芜、草木丛生,芦苇遍地,人烟稀少,便于隐藏以和出击。

瓦岗北与黄河上的白马渡口临近近,南与通济渠相望,进退自如,攻守皆宜,可长期占有。

此时的寨主翟让,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翟让,东郡韦城人(今河南滑县东南)。

为人好爽侠义,平日里好打抱不平颇有晁盖的气质,故深得乡邻敬重,后在东郡任法曹,相当于法院副院长和副公安局长,因为院长和局长都由县令兼任。

大业七年,一时大意犯了错误被指控有罪,又因得罪过同僚,居然被判死刑。

通晓律法的翟让深知难以翻案,在他曾经掌管过的监狱里绝望的打发着最后的日子。

黄君汉,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狱吏,他改写了历史。

当然,我很难断定此人是否就是后来的唐朝大将黄君汉。

他十分敬重翟让,深夜来到牢房对翟让说,天下已经大乱,像你这样英勇忠义的人定会成大器,怎么能心甘情愿的等死呢,我放你走。

翟让听后喜出望外,本已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现在又有了生的希望,死里逃生的翟让跪倒在地感谢救命之恩,一时间泪流满面。

黄君汉也是非凡之人,登时大怒。他说我原以为你是大丈夫,将来能够成一番事业,拯救天下百姓,所以冒险前来相救,可是你却在这里像小女子一样哭哭啼啼,真令人失望。

翟让伏地三拜,转身逃走。

辗转时日后,聚众起义,占据瓦岗,杀富济贫;不久徐世?(徐茂公)单雄信等人相继投奔,队伍不断壮大,达一万多人马。

路途虽然颠簸,但并不太远。

李密和他的忠实信徒王伯当终于来到了心中的瓦岗。

意料之中,王伯当受到了翟让的亲自接见和热情款待,因为他毕竟带来了很多人马,在造反界有人就是资本,冷兵器时代人多就可以做大。

意外的是,李密却被晾在了一边,或者说是被看管起来,根本没有机会向翟让阐述他一统天下的战略思想。

翟让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李密。

一、李密曾协助杨玄感起义,收留他可能会引来官兵的围剿,徐世?等人就建议将他赶走。

二、李密足智多谋、一代枭雄,难以久居人下,日后会有异心。

三、如果不收留或者杀掉,必使瓦岗人心尽失,天下英豪不敢前来,何况王伯当也不会答应。

看到情形对李密不利,王伯当忧心忡忡,而李密却不慌不忙,只是让王伯当给翟让捎了一段话。

“当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京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马精勇,席卷二京,诛暴灭虐,则隋氏之不足亡也。”

核心内容是”吹”:

一、 吹翟让文武全才,雄才大略。

二、 吹如有能士辅佐必成大事。

三、 李密就是能人。

王伯当的口才虽不及李密,但也很有感染力;翟让显然有些动心了,但手下众将的意见仍然不一。

最后反对派徐世绩拿了一个主意,先试用李密一段时间,一试李密是否真才实学,二试是否对瓦岗忠心。

于是,翟让当即决定召见李密。

被软禁多天的李密,听到传令,没有丝毫怨言,高高兴兴的跑到大厅拜见寨主。不卑不亢的拱手和众人见礼,言称能来到瓦岗得见寨主乃是三生有幸,如不嫌弃定当犬马效劳。丝毫不提此前翟让对他的不友好行为,就好像从没发生过。

李密的态度之好,有点出乎翟让的意料,心中有些惭愧,决定宴请李密,正式为他接风洗尘。席间李密表现的大方得体,和众人谈笑风生,慷慨饮酒,丝毫不见戒心,同时也获得到了翟让、单雄信这些豪爽之人的好感。

次日在议事厅,面对众人,李密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全盘托出,加之有王伯当在一旁附和,只讲的热情澎湃、手舞足蹈,一时间大帐内鸦雀无声;

听懂的佩服,听不懂的也被他的气势和语言所震慑,都陷入了平静之中。

翟让徐世吉、单雄信等有见识的将领是同意李密的见解的,他们也一直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着山寨的出路,只不过百思不得其解,始终难以突破思想的瓶颈,而李密的出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捅透了窗户纸,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

看来,他就是瓦岗急需的人。

翟让马上让李密上座,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怠了这位人才;李密反倒毫不在意,口称新到山寨未立寸功,实不敢受禄。并表示愿前去说服各路反王前来瓦岗效命,以报寨主收留之恩。

翟让犹豫了,他显然不相信一介书生能说服各路山大王,秀才和兵是说不清道理的。一旦劝降失败,失去了刚找到的参谋,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