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中原龙庭走出(2)
作者:黄武陂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25

事隔不久,中组部到总局宣布,这位总局局长被中央调整另有重用,杜京生所在省的省长达世举赴京受命接任了总局局长。这样重大的人事变化,的确是让人预料不到的事情,但对杜京生来说没什么影响,或许是件好事。

汶川大地震前一天,杜京生和两位副总被总局招去受训面示,受到新任总局局长达世举的亲切接见。达世举第一次见到杜京生,知道了这是个来自中原省的中青年干部,以前还去过中原龙庭贸易广场剪过彩呢,不过,那是根本对杜京生这一级的干部每什么印象。总局要求杜京生他们三人马上赶赴庐山到任,尽快熟悉适应工作,打开局面。

杜京生说,他有一种预感,没想到从北京返回的途中赶上了大地震,不过没受什么影响,自己的命硬啊。

有人说,杜京生现在是鸿运当头势不可挡,下一步肯定要往北京高就了。

老省长达世举,农业经济专家型干部,在中原这个农业大省,威望很高。他从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到常务副省长再到省长,一干就是十四年,这个阶段也正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黄金时段,他先后陪了四任省委书记,其中两位省委书记现在升任为更高级别的中央领导。只要有老省长的栽培提携,杜京生做个京官已是小菜一碟,提拔更高级别干部在五六年内也是大有希望。正是:天时、天运,赶上了,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山也挡不住,想一想古时朝廷宣读圣旨时必须先要说“奉天承运”四字,也是有道理的。

杜京生和鲁德都是从中原蓼州这个超级大县里走出的人,鲁德的家在县城,杜京生在乡下,鲁德比杜京生大四岁两人在二十几岁就认识了。

当两人在一块谈到政治进取时,鲁德说自己年轻时有些**,但**不强,这些年一直在专业学术和政治之间打漂漂,算是个边际人,虽然专业上有点成就,但范围太窄,很有局限,已很难发展了,现在政治上的前景很渺是茫,年纪也快到杠了。而杜京生说,我天生就是个搞政治的料,一直就有这个决心,从没放弃过,我相信命运,我有一种预感,能从这里起步再调到省里当个厅长、市长也照样能干,不知以后能这样操作吗?

鲁德知道了,杜京生从小在农村玩耍时就立了大志,在被队长的歪头孩子欺负时发了横话:“你爹不就是个小队长嘛!***歪头!等老子,长大了,坚决做个很大很大的官给你看看,比你爹要大十倍!百倍!”

鲁德,一个奔五的中年人,外表成熟稳重,但自认为心理年龄30岁,属于幻想幼稚型。

鲁德属于特殊年纪段的,生在困难时期,长在*时期,干在改革时期,而今稀里糊涂已到知天命之年,还能干多少事情呢。尽管经历了不少,现在又遇到了金融危机,但和那些为失业、失去生活保障而奔波劳顿的社会底层贫苦众生相比,我鲁德算是够幸运的了,如果不是*早点结束,国家政策发生变化,一个黑五类家庭出身的人,还能干什么啊,况且一个初中还没毕业的下放知青居然考上了学,当上了国家干部公务员,不然也和别人一样早就下岗上街摆小摊了。

鲁德现在真正懂得了,人在什么时候,才能理解“人应当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然而,劝山山转,劝水水流,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拐弯。人活在世上时刻要面对种种诱惑,处在这个结点上,匪夷所思,自寻苦恼的我,生活和工作境遇,好像也陷入了一种漂浮和贫乏的怪圈中不能自拔,这难道不是一种危机吗? 这是另一种生存的烦恼,人的不安份才演绎出生命体验的多样性,于是,故事的发展也就复杂多样起来。

鲁德和杜京生认识有二十多年了。虽说不是一届毕业的,也是同一个校门出来的校友,同一个老师教出的,算是师出一门吧,其次还是同县老乡,同一系统,应该是老朋友老关系了。听说老朋友杜京生高升了,鲁德决定一定要跑到省城送一送,前一段还在局长章传明面前为自己讲过话嘛,应该加强这种联络和交往。

杜京生说,鲁德这次等能来省城送他,他非常感动。公司正在为他开欢送会,自己脱不开身,晚上要应酬一大滩子,他便安排公司一个副手陪鲁德等人吃饭,第二天一大早就带上夫人和孩子来陪鲁德等吃了早饭。

鲁德从和他所在省公司的领导交谈中得知,公司上下大家对杜总的评价都很高,都说这几年公司发展很快,福利待遇也提高不少,同时大家也为他的荣升都感到高兴,希望他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