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路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98

“爸爸,您就想想办法吧!”

“呵,小小年纪就学会走后门了,从哪里学来的?”

“不是我要走歪门邪道,现在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如果社会上完全平等竞争,我相信自己前门一定走得进,可是现实是,你不走,别人在走。。。”子霞的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过去半年里, 她已经两次报名参军了,结果都没有被录取。参军最最基本的条件是视力,其次是身体健康、品德操行、社会活动能力等等,这些子霞都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从开始上学那天起,她无论在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还是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一项都十分出色,最最让她自豪的是她那的视力。再看看应征入伍的同学,好多方面还不如自己呢。

“爸爸,离中学毕业一年都不到了,这次也许是毕业前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我能参军,子霆分配时就没有问题了。。。”见爸爸沉默不语,子霞继续辩解道。

现实是严酷的,子霆几年前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这与参军便绝缘了,虽然年轻人的出路不止一条,可问题就出在子霞和子霆只相差一岁多,这就注定两人之间必须有一个人离开上海。关于插队知青的故事,近些年来时有各种传闻,比如前两年在报纸上非常红火的一个舍己救人的女知青,近来在学生中广泛传说她突然投河自尽了,理由传闻纷纷,不得而知。子霞只有十七岁,可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不得不考虑将来的出路了。

两年前,杏枝在北京的大侄女夏萍突然疯了,说来也有些不可思议。夏萍十八岁就去了漠河插队,在国境线的最最北方,晚间都可以望见对面苏联山寨里的灯火。夏萍家里还有两个弟妹,父母的经济十分拮据,没钱给她路费回家探亲。三年之后,队长终于答应给她报销回家探亲的路费,夏萍高兴得几天几夜睡不着,整天整夜地打点行李,想象着回到北京的情景。经过两天两夜的旅途奔波,夏萍依然兴致勃勃,连续两天与弟妹们谈天说地,彻夜不眠,到了第三天,家里人突然发现她行为反常,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连父亲也认不出来了,握着他的手直叫“同志”。后来夏萍进了精神病院,几个月后出来了,却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

静仪的小??在家里吃老米饭已经好多年了,是汪家阿婆硬拦着不让她去黑龙江插队落户的,现在她没有工作,没有户口,整天闷在家里无所事事,也不愿意见以前的同学和朋友。

“不去,我们就是不去!反正八妹侬是家里最后一个孩子,没人能拿侬来压其他的兄弟姐妹了,侬就老老实实给我在家里呆着,阿爸姆妈养侬好了!”汪家阿婆的态度之所以如此斩钉截铁,只因七妹的现状太令她失望了。汪家阿爷原本是开纱厂的,公私合营后,产业全都上交了国家。幸而他们的八个子女,都继承了阿婆的高大身材,建国后大多吃上了体育饭,其中不少还是省、市级的运动员,退役后出路还都不错,只有最小的两个女儿赶上了运动的风潮。七妹毕业时正是阿爷被打成资本家,汪家被抄家、全国江山一片红的那年,她被分去了内地插队落户,汪家阿婆原本不让她去,怎奈学校说,如果七妹不服从分配,将来八妹毕业后也不给分配工作。后来七妹终于走了,一年后没跟家里商量就与当地人结了婚。“小姑娘一点不懂事体,这一结婚,一辈子也别想回上海了!”没想到现在八妹还是轮到插队落户,比七妹还要远,汪家阿婆才发了老急,她不愿看到七妹的故事重演,可是,这样与体制作对,又解决了问题了吗?

这一夜宋丹平失眠了,真没想到,一转眼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宋家的孩子们都是放养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没有操过什么心,可是现在突然到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而现在的社会又越来越复杂了,我这个当父亲的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