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精彩妙摘三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480

银元的辅币为角(银角子,南方称毫子)与铜元,因为含金属较低,铸造有利可图,而铸币权又不统一,各地不免越铸越多,所以角与元不是十换一,而是要看当时的牌价,铜元与元在一十年代初为一百二十八换一,到三十年代已降为二百三十换一了.因此文中的一元二角与一点二元稍有区别.前文的一个铜元与后文的一个铜元也稍有区别.考虑到文中提到辅币的前期居多,马马虎虎算作十进位的方便理解.

一一年:

城隍庙酒酿园子――――-两铜元――――――-相当于今天一元

肉面――――――――四铜元――――――――――――-二元

汽水称为荷兰水――――――-两铜元――――――-相当于今天一元

学徒月规钱――――――-二角――――――-相当于今天十元

学徒满师后工钱――――――-一元――――――-相当于今天五十元

普通职员六元――――――――――-相当于今天三百元

掌柜八元

上私塾,老师是秀才,月薪十二元――――――――――――相当于今天六百元

育才小学学费每学期三元

民立中学学费每学期十六元――――――――――――-相当于今天八百元

【转自铁血http://www.】

乘电车一铜元――――――――――五角,英租界进法租界再加一铜元

西餐每客二角――――――――――――十元

米价每担三元六角――――――――――――相当于今天一元八角一斤

二十年代

南洋医科大学每学期学费――――――四十元――――――――――-二千元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每学期学费――――――二十四元――――――――――-一千二百元

品海香烟,强盗牌香烟――――――三铜元――――――――――――――相当于今天一元五角

小白锡包――――――-二角――――――――――――-相当于今天十元

笳力克――――――――――――-相当于今天二十元

鸦片一钱一小盒――――――――两角――――――――――――-相当于今天十元.姚老师家高朋满座,要烧掉好几盒.

在申报副刊登文一篇――――――――一元――――――――――――-相当于今天五十元

拿到稿酬后请客,春风得意楼八个人吃茶,茶资八铜元点心二十余铜元――――――――――――-相当于今天十几元

鸿运楼全席八元加鱼翅另加四元――――――――――――-相当于今天六百元

【转自铁血http://www.】

开业西医门诊八角――――――――――――-相当于今天四十元

中医从二角二到一元二角――――――――――――-相当于今天十一元到六十元

出租车从南市到大世界一元二角

电话月费六元――――――――――――-相当于今天三百元

卫生局科长月薪三十元――――――――――――-相当于今天二千四百元

故宫三大殿轮流开放,每天门票一元――――――――――――-相当于今天五十元,参观全了要一百五十元

齐白石的画每二尺一元

大学教授月薪八十元――――――――――――-相当于今天四千元

安徽蚌埠税局监督月薪六百元――――――――――――-相当于今天三万元

会办月薪三百元――――――――――――-相当于今天一万五千元

编一部药典三百万字稿费一万二千元――――――――――-相当于今天六十万元

【转自铁血http://www.】

普通旅馆一元四角到二元――――――――――――-相当于今天七十元到一百元

状元红黄酒每坛五十斤十七元五角――――――――――――相当于今天八百几十元

到日本船票三等二十四元,二等六十二元――――――――-相当于今天一千二百元,三千一百元

书中提到的两个肖像权案

第一个是二十年代初,作者的初恋女友爱丽斯照片被南京路宝记照相馆挂在橱窗里,爱丽斯母亲认为大家闺秀的照片不该被公开挂出来,遂与照相店交涉.照相馆老板说我们这儿从不挂妓女之类的照片现在挂的四张,一张是陆小曼的.一张是唐瑛的,你的千金列在一起,格外显得高贵.坚决不肯除下.次日作者去想法将照片取回,怎么交涉的,作者没有实写,只记载自己对女友母亲说老板说不过他,索性将照片送他了.有点狡猾.

第二个是记的二五年左右上海轶事:烟业大王陈楚湘出了一种美丽牌香烟,烟盒印的是穿着<失足恨>戏装的民生女校校花吕美玉,吕后来嫁给了法租界名人魏廷荣,看着美丽牌香烟畅销而自己没得好处,遂委托鄂森律师出庭,经调解言明此后每箱烟付吕美玉酬金二元.

这第二例历来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每箱得了十元的,有说五角的,赵丹在五十年代还力证并无此事,说香烟是二十年代出的,失足恨是三十年代拍的,吕也没参加拍摄,全不对版.其实怕是搞混了演戏和拍电影两个不同的<失足恨>.

不管作者的可信程度如何,总之二十年代后期,虽无肖像权法,一般公众已经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肖像人有权获得一些利益.与第一例时情况已有些不同.

有意思的几点:

九一八后币值稳定.物价还有所下降

35年出版的申报年鉴:

白米31年每石分18.9元17.8元17.3元11元四级,差的为12.2元11.6元11元10.8元四级

32年相差无几

33年高价的11.6元,低价的8.6元,过了四月.高价的8.95元,低价的6.8元【转自铁血http://www.】

34年7~9元

棉花每担31年84.23元

32年70.5元

33年68.23元

34年67.28元

猪肉每担31年62元

32年51元

33年52元

34年41.9元

鸡蛋每千个31年27.3元

32年25.44元

33年22.7元

34年15.9元

物价是下降的

但地产增值是很明显的.作者的老师,著名古泉家丁福保在清末八百元买得杏林医院原址,十几年后卖得十三万六千元,十几年增值一百七十倍..买家又增买了边上的地造的国际饭店.作者在丁的指导下,五千二百元从农民手中买了愚园路的一块地,三年后卖得三万元

大房地产商哈同造起了占地一百七十多亩的私家花园――――爱郦园

在其中开了有一千多学生的仓圣明智大学,和有五六百女生的仓圣明智女校.学生的膳宿学费全免.所谓大学是小学中学大学都在一起的.教中文的有探花榜眼俞长霖郑?等,好像还该有王国维,徐悲鸿也在这儿教过一个时期的西洋画.作者的近亲在其中读⊙В??暌?ジ???蚋景菽辏???蛉俗?诘敝校???牍芗摇????姬觉弥校长在两旁,学生分批进去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难怪作者要在一旁说这是学慈禧过”早朝礼”的瘾.

爱郦园的造价七十万两白银――――――别处看到的.

作者二十来岁时自编了一**康报,周报,一大张,第一期就发了一万四千份(当时报纸销路:新闻报十五万,申报时报都过十万,晶报七万,邹韬奋的生活周刊六万,健康报排第十位)每期收大洋四分,全年订阅两元.并有上千外地订户.办这样一张报完全没提到申请登记批准之类,不是不需要.也一定是完全没有麻烦.

28年南京政府卫生部秉承汪精卫的意思,召集各省市卫生局长,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及著名西医共一百二十人开了个中央卫生会议,通过议案,逐渐废止中医.办法有这么几条:中医全部要通过补充教育获得证书行医,补充教育办五年,等于五年后就没有新中医了,禁止登报介绍中医,禁止开设中医学校.老中医五十岁以上的,可以不考再行医十五年,但不准治传染病,不准开死亡证.

作者因为办着健康报,直接受影响,遂联络上海中医抗争,公推作者的老师丁仲英为召集人,作者用报纸外地中医订户联络各地中医,先在六马路仁济堂集会,上海一千多中医停诊,药店老板职工也有几百人参加,决议向全国通电,定于三月十七假座上海总商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

到那天,已到十五省代表二百四十三县代表共二百八十一人,聚会三天,公推出作者等五人上南京请愿.火车到苏州,苏州千余中医药界人士停业到车站欢迎,本来路过变成停留苏州半天,第二天天明到南京,又是千余南京中医药界人士欢迎.向政府五院院长请愿都得到了院长的接待,于右任院长接待时说笑说:西医组成的卫生部管中医就象牧师管和尚,谭延?接待时还让请愿团团长给他搭了脉,第二日各报都登了脉案和药方.第三天蒋介石接见,请代表们放心,结果代表团回沪后不几天,国民政府文官处批文到了,宣布前项布告与命令撤销,中医们大获全胜,定全国代表大会那天(三月十七日)为国医节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尚未掌握全国命脉,北洋时期所谓“有自由无民主的时代”还有不小影响力。可以说在29年以前(或者说到九一八以前,国民党的作为很有民主革命的模样。)

前面已说到医生诊病的价钱:

开业西医门诊八角-------------相当于今天四十元

中医从二角二到一元二角-------------相当于今天十一元到六十元

再说个药的价钱:配一剂药,通常不过一角半到两角----7.5元到10元,明显的医比药贵,与今天不同,也难说,如今看一次病,先作几百元的检查,说不定不久医比药贵又重现了.

作者到北京游药王庙,药王庙有医生义诊,并有名医轮值,连车马费都不拿的,药材由药业公会供给,每剂药公议算八个铜元(此处注明一个大洋已可换二百铜元)-----合现在2元

作者受邀请在药王庙以上海名医挂牌义诊两天,每天发一百二十个筹子,上下午各看六十个

每看一个要写下长长的方论,两个青年医生在一旁抄写录方.两天看完,,抄下的方论药方正好印一本册子,说是让北方医生体会一下南方医生处方风格.,同仁堂趁机送来一份礼,说是处方中小金丹用了五次,紫金丹用了八次,都是同仁堂的成药,特多备了些各种成药相送,希望到南方推广.这在作者看来已是很灵活的商业手段了,放到现在得先提用一瓶给多少回扣.

那时穷人看病想来也难,一说名医义诊,隔天筹子就发完了.可现在的穷人,到哪能排上这样一个队呢?

上海开埠以后,各地各钱庄银两之间是需要换算的,银元之间是通用的.就是说已经把它看作货币,而不是一定分量的金属.虽然各省都在铸,但为了能参与流通,还都保持着鹰洋的分量与成色.实际上红色政权也在铸.红四方面军铸鹰洋,袁大头,孙小头还有一种在根据地流行的品种,红一方面军铸的鹰洋,大头,小头还打上工字钢印,流通也没有问题.因为机器都是缴获的正规机器,分量成色都足---据当事人吹:比别人铸的还足,所以流通没有问题也可以理解.鹰洋最后退出流通应该与废两改元同时.

一旦退出流通,各种不同的银元很快有了不同的价值,作者奉老师丁福佑的指示,到各家钱庄花两倍的价收特殊的品种,钱庄并不起劲,因为此时美国买银,国际银价上涨,日本人向小钱庄以一点四比一统收,钱庄不耐烦一块块挑出来多卖几角钱.比较成功的收购是到袁寒云遗下的小老婆处以十五比一收到了十块袁世凯登基纪念币,实在有点欺人孤寡不领行情.

各种银元在流通中可以不计较成色,只要银行不计较.那时各银行自己都可以发钞,只要大家肯认账,银行肯用大洋收回去.也有不认账的:前文说到作者买愚园路的地,五千二百大洋,卖的那家农民只认大洋,四兄弟挑着箩筐破衣服来的,下面装银元,上面装破衣挑回去的.

到了银行计较起来,钞票也要看成色,听一个账房先生说,国民党后期,破钞银行不肯收回去,钱一旧就要打折,所以放在口袋里多折两下钱就跌价了.

银两主要由民间私设的银炉铸造发行,但海关、常关、京师和各省官钱银号等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设炉铸造。几乎是一家银炉一个种类。进入近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地区逐渐统一到一两种种类上,但即使如此,全国的银两种类仍相当可观,30年代初,有案可查的银两有110种,与种类繁复相对应的,是每一种银两流通的区域非常狭小。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一般只有一两种,古先生不知哪里人?如果在北京,那流通十足银和松江银,咱上海流通二七宝银,俺青岛流通公估足银,天津流通白宝银。而商品经济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往往一个小县就有一种银两,如山东胶县流通胶平足银、济宁流通山东高边、潍县流通高宝银等等。银两流通的区域性限制在近代货币中最为严重,我的理解是不同区域的银两到别的区域要贴水.

银两是一种秤量货币,成色和平砝标准不同,银两的价值也就不同。全国各地不同种类的银两,都有自己习惯的成色,如你们北京标准宝银十足银,银炉所定成色为98.400,每百两申水5.20两,也就是每锭五十两申水2.60,我们说北京十足银属二六宝,就是依据申水数二两六钱而得名。天津化宝也属二六宝。汉口二四宝、上海二七宝、苏州二八宝等标准宝银名称,都是依据各自的申水数而得名,实际上代表了各宝银的成色。各宝银之间的成色不一样,价值的比较需要有一个中间标准成色,这就是纹银,纹银的成色是93.5374。这个标准成色的宝银实际是不存在的,所以,纹银是虚银成色标准,也是近代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虚银成色标准。实际流通的宝银,成色一般都比纹银更高,都存在申水问题。计算方法是,宝银成色÷纹银成色÷2×100=申水后的银两,如二七宝,98.60÷93.56374÷2×100=52.70,50两计作52.7两,申水二两七钱。

如果全国各地仅仅是成色不同,而平砝标准(重量标准)是统一的,那么不同宝银之间的换算和价值比较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全国各地的平砝标准有一百余种之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如你们北京的十足银与天津的化宝,都是二六宝,假如二者的成色正好完全一样,重量都是每锭50两,但二者的价值却并不相等,因为它们的平砝标准不同。一地之内,往往有几种平砝标准同时使用,北京就有库平、公砝平、申公砝平、四两平等,天津则有行平、老钱平、新钱平等,北京十足银库平50两与公砝平50两,价值也不一样,其分别与天津化宝行平50两的比价,自然也不一样。由于各地平砝标准的千差万别,银两之间的价值兑换便成为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简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官平和市平。官平指官方规定和使用的各种平砝标准,一般包括库平、关平、漕平等。库平是政府征收租税的平砝标准,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都大小不一。关平是海关征收关税的平砝标准,关平比库平大,每两合37.7993克,库平银100两等于关平银98.679两。在实际使用中,各关的关平大小也不一致。漕平是漕米改征白银折色采用的平砝标准,每两合36.65克,比库平和关平都轻,库平100两等于漕平101.757两。在实际使用中也往往随地而异,一般在漕平前标明地名,以示区别,如苏漕平、申漕平等,申漕平每两合36.64克。漕平后来成为民间普遍采用的平砝标准。你要是不计较,就当它三十七八克一两吧.

市平是官平的对称,是各地市场通用的平砝标准,名目最为复杂。钱业之间通行的叫钱平。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通用的叫公砝平,但上海公砝平100两并不等于北京公砝平100两,而等于101.5两,可见标准也不一样。公砝平是钱庄和票号为了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之间计算汇兑价格而专门采用的平砝标准。汉口等地通行的叫公估平,是公估局为秤定银锭所采用的平砝标准。此外,各地都有自己的平砝名称,如重庆的渝平、长春的锦平、广东的司码平等等。标准多种多样,即使当时老于钱业的人,毕其一生也弄不清楚。

在各种平砝标准中,还流行一种虚拟的记帐标准,从而衍生出实银与虚银的区别。实银是实有其物,是市面上实际接受的通用银两,如上海的二七宝等。虚银则是宝银的价值符号,是专门用来记帐的、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的虚拟单位,如上海的二七宝记帐时就计作上海规元。近代比较重要的区域性虚银标准主要有上海的规元、汉口的洋例、天津的行化等。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上海规元为什么又叫"九八规元"或"九八豆规元",具体又怎样计算?古先生爱不爱做豆腐菜?这银两和豆腐有关系.

话说在上海开埠前的道光年间,一切交易均在南市,据说当时在上海经营豆类的东北商人,年终急于收现银回家,对凡付现银者不惜以九八折算,谓之"九八规元"或"九八豆规元"。计算方法是先换算成纹银,再除以0.98:(98.60÷93.5374÷2×100)÷0.98=53.78两,50两二七宝银记帐时就计作53.78两。宝银变为规元,不特重量(平砝标准)发生了变化,成色也发生了改变,每百两的成色降低为91.66两,规元的重量和成色都不是二七宝固有的,所谓虚银两,就虚在这里。规元自诞生到1933年废两改元,一直行用了76年,地位从未发生过动摇。钱庄记账:古先生存入53.78两,其实就是过年捡到的那个五十两的上海大元宝.

银两换算涉及份量成色地域等种种,方法十分复杂非普通人能领会,当时的山西票号有专门换算伙计以及换算口诀,可说是各票号的掌称师傅,待遇优厚,可见银两换算流通之困难,因此在1910年后流行标准化银圆以及到1933年最终取代银两就成为历史趋势。

此书作者为了收购日本汉医图书,三十年代初到日本旅行.当时出国旅行极少,外交部住沪办让他填写出国原因为留学,说是护照这样好办些.护照七天就办好了.内山完造建议他买二等船票,而不要向其他朋友说的那样保留的买办房(似乎可以不要钱)二等船票二人间,送行时亲友四十多人拖儿带女而来,为了看看大轮船.上船后日本船主很客气,送了他们亲戚每人一盒寿司.

法币一元可换日元一元六角.但只收中国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钞票.

在神户验关入境,上得码头,见到一大排人力车,车夫个个身强力壮,头扎白布,身前背后都有名字:中川,木下之类.见到长袍马褂的客争相接待.给些辅币就含笑鞠躬,不断的"阿利阿笃"

遍地是一层高的木屋,旅馆是两层高的红砖房,已不多见.房价是一宿二餐日元二元,合现在六十多元.店里茶不要钱,牛奶六分合现在二元咖啡二角合现在l六元.水果三角合现在十元.

厕所是公共的臭气熏天

到帝国剧场看戏,凭护照可得到一张留给外国人的座券,本国人订票要订到六个月后.

日本人的居室都很小,庙宇都很大.

神户名古屋东京横滨,一圈兜下来,连船票不过二百元,合现在一万元.

日语书买回来请人翻译,稿费每千字二元五角合现在一百二十五元

看下来的感觉是中国和日本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大,城市和农村的水平相差不大.

饭店里消费比现在便宜得多,高档的鱼翅席合现在六百元一席,为现在的四五分之一,而普通小饭店里白饭也要一元五一碗,与现在差不多,这是因为米价甚至比现在还高.肉价蛋价也高于现在,所以饭店消费水平比现在低的原因只能是1房价低2人工低3捐税低.工人收入比现在民工还低,而农产品价高意味着农民收入比现在高,城乡差别远比现在小,城乡不割裂的情形下应该是这样的.

农田的价格,只值两年的收成.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迅速增值,耕作收益比下降,等待一个最合适的价格出售是早晚的事,卖给作者愚园路地块的农民四兄弟,在附近开了家粮店,成了城里人.

同时,中国鸦片价格相当便宜,与抽好牌子的香烟消费相等。细想,如果允许种植允许消费,应该就是这个价钱。当然,这也使鸦片的危害变得更普及,更深远。

写作提纲草案

很多的新作者在推出了大量的作品后,却是留给读者的是迷茫,包括作者本人都处于迷茫之中,一开始都想写成一部辉宏巨作,场面巨大,却写到一半发现,后文该不知如何写下去,也不知道如何延续,如何收尾,数十万字的文章如何才能打动读者,如何才能胸有成竹的撰写,这就需要,像是在盖一幢大楼前,必须有一副精细的图纸,任何一部分都能心中有数,文章也会条理分明,情节也可以循序渐进。

以下的提纲就是为所有新作者们提供的一个写小说前的框架,也适合于多人合写,如果把小说当作一个人,那这个提纲就是小说的骨架,情节就是肌肉,风格就是外表,笔力就是情感。

没有一个坚实的骨架,小说就会显的软弱无力,让读者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不是给作者自己看的,而是给千千万万的读者欣赏的,所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是至关重要,首先让别人看明白之前,就必须自己比别人更清楚。

虽然以下的提纲有点像是游戏制作的设定,但同样也是小说所需要具备的元素,每一个环节和设定都在写之前都明列清楚,因为写小说跨度时间长,人的记忆不可能长时间记忆原先设定的内容,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如从下手和甚至偏离原来设定的尴尬局面,每一节的编辑就会如同把一句话放大成数千字一样,能够随时把握小说的进度和方向,写作时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这样能利于新作者们把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意展现给大家。

写作提纲草案

书名:《XXX》

第一、体材:玄幻,武侠,科幻,幻想,军事,YY

第二、主题:主要情节内容,说明什么?内涵

第三、内容简介:

第四、预计字数:XX万

第五:环境设定

环境地理:哪个世界环境,如是异时空需要说明,什么地名,越后面越远,供人物移动使用。

中央:

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第六、角色设定(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中间角色和闲杂职业)

1.姓名:性别,年龄,性格,语言风格,初始技能,后学习技能。

N.姓名:性别,年龄,性格,语言风格,初始技能,后学习技能。

第七、技能设定:

1.技能名称:学习过程,使用动作,效果,优点描述,缺点描述。

第七、道具设定

1.道具名称:尺寸,外型,重量,主要功能所在位置,特殊效果,制造成分。

第八、情节设定(最简洁的一句话介绍整个情节)

环境序引:

世界格局:

势力分布:

第九、情节结构

主角出世:

生活环境:

引发情节:

主角入世:

学习情节名:

受挫情节名:

组队情节名:

敌对情节名:

战斗情节名:

进化情节名:

再学习情节名:

大势力情节名:

书末战斗情节名:

末尾结文情节名:

敌对情节:

介绍情节名:

结仇情节名:

内部对话情节名:

分裂或发展情节名:

盟友情节:

介绍情节名:

结盟情节名:

帮助情节名:

第十、章节情节简述(200-500字说明全节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大结局:

第十一、他人润色拼接说明:

1.组队拼写流程:主题提出->情节规划->初建提纲->创意补充->情节补充->确立提纲->包干分配->回稿审核->章节修改->思路调整->回稿修正->拼接润色->漏洞群修->发布计划;

2.阅读全文,风格及语言修改,必须由同一人完成;

3.如需要他人续稿填坑,需提供需续稿部分的详细提纲和思路的,并保留续稿者个人标记;

4.留伏笔或新的思路,需在节末注明,利于后文编写;

5.若单节审核,由原作者修改,需要写详细书评,优缺点。

6.留个人标记:作者:XX续貂(续貂:意指狗尾续貂,对前文原作者的尊重。)

第十二、情节参考资料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