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利用对话显示人物间的冲突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73

伯明翰大学的话步理论原是用来分析比较具有规律性的课堂对话的。侦探小说中的对话多是证人作证和侦探质询时所进行的对话,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应用话步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侦探的质询技巧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

一般来说,侦探质询证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案件始末借以推理找出真凶。因此,侦探此时一般是选取合作型的话步,推动会话的进程以了解更多信息。而当他收集到了足够多的信息,找到了疑点并决定进行质询时,他所选用的话步就更多地倾向于对证词和辩解的挑战。对话进行艰难时,对话人的冲突明显增多。这种紧张刺激的气氛能够吸引读者继续阅读。这也是克里斯蒂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在以了解情况为目的的首次取证过程中多使用开始和支持话步,以鼓励对方多说来保证对话的顺畅进行。证人则大部分使用支持话步遵循合作原则以显示自己的无辜和与侦探的配合态度,例如:

“据我所知,你是雷切特先生的佣人吧?”

“是的,先生。”

“叫什么名字?”

“爱德华。亨利。马斯特曼。”

“多大年龄?”

“三十九。”

“家庭地址?”

“克拉肯威尔,弗里大街二十一号。”

“你的主人被人杀害了,你可听到这消息?”

“听到了,这实在太意外了。”

“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最后一次见到雷切特先生是什么时候?”

佣人想了一会儿。“先生,很可能是昨晚九点以后,兴许还迟些。”

“你说,当时你在做什么?”

“跟往常一样,我到雷切特先生那儿,侍候他。”

“你的确切职责是什么?”

“把他的衣服叠好,或者挂起来,先生。把他的假牙放入水中,再看看睡觉前他还需要些什么?”

而当波洛在了解各方情况,逐渐发现疑点之后,开始对质的时候,他的话语中的挑战话步明显增多,对话在冲突中艰难进行,被质询的人也开始违反合作原则,用各种方式来避免被当作疑犯,或对抗质询。以波洛和俄罗斯公主的在取证过程中发生的对话为例:

从话步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到,在第一次取证过程中,波洛主要用开始话步询问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公主则是主要用支持话步确保提供答案,从而使对话顺畅进行,显示了一种合作的态度。而在第二次对话过程中,波洛由于已经掌握了更多的情况,对于证词中不符合矛盾之处开始质询,因此挑战话步的使用大大增加。公主的回击显示她强硬的态度和对波洛的反驳。从话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次对话中双方克制合作的气氛在第二次对话中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激烈地质问和反驳。人物的鲜明个性以及情节的曲折都反映在对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