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停战协议
作者:伊夏拉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04

和平,有时候是利益均衡的代名词。

————————————————————————————————————

赵克听我说起有意让闽越开放东冶港,也来了几分兴致,看了看左右:“诸将,回营安定好各营的兵马,防止流言扩散,不要生出事端,退下吧。”

其余的将领交换了一个眼色,又往我这边看了看,起身退出了大帐。

直到他们都退了出去,赵克这才说道:“先生此言,莫非有什么办法,能让闽越放开东冶港与我们通商?”

我看着自己的膝盖说道:“我听闻南郡颇为富庶,往来商贾不断,以之相比,闽越之地可谓赤贫。故若要打通闽越之路,自然需要一些条件。”

赵克有点好笑的看着我,“沈先生乃汉族之人,却帮闽越讨起便宜来了?”

“既然商议,自然要各方有利可图,不然如何成事?”

赵克听完这话,一只手托住下巴,悠然道:“那我倒想知道,沈先生想要的利又是什么?”

“嗯,有话直说,我倒是喜欢。”我扫了一眼大帐之外。

“先生放心,这里的话,绝不会有人听去。”赵克看出了我的意思,立刻说道。

“我家主公为同两越结盟,图谋荆襄之地。”

“这个……”听我说起这件事情,赵克脸色一变,“荆襄之地一直是刘表势力范围,不说荆州江夏一带,就是与我最近的荆南四郡也是兵精粮足,岂是谈笑之间可得?”

“刘表虽盘踞荆襄,但为人多疑暗弱,只知一味固守。荆襄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群雄兼并之时,荆襄如何能够置身事外。故我断言,长久其必为外人所吞也。”我侃侃而谈,就算是在孙策周瑜面前我也能纵论天下形势,何况他一个山越将领。

赵克听完,沉吟片刻,“你们想要什么?”

“取荆南四郡之时,出兵配合。”

“那我们有什么利可图?”

我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将军以为,南越之地,汉人与越人相处如何。”

“比闽越或者稍好,不过依然是矛盾重重。南越之地虽多为越人,但官吏多是汉人,处事之时,多有不公。”赵克说的话我相信,实际上因为这一点,历史上南越也没少发生叛乱之事。

“是了,若我军能取荆南,则将苍梧、南海二郡交与越人治理。到时候,你们便不必担心为汉人所累。”我一句话说完,看着赵克的反应。

虽然尽力控制,不过听到可以拥有两郡的治理权,赵克的脸上还是有忍不住的激动。

“你所说的,可以代表孙将军的意思?”

“主公既然派我前来,当然全权授我决定。”其实孙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这件事情只能回去再和他商量。汉越矛盾由来已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化解的,这件事情只能从长计议,不过眼前是先拿话唬住这个赵克再说。

赵克低头盘算了一下,之后又问:“那么你打算给闽越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以利通商?”

“你们经营的奢侈品一类,对于闽越之人并无大用。所以只能折成粮食,来供给他们。”

赵克面有难色,“这个……南越之地虽交易颇多,但耕地稀少,粮食不足,我们也要时常于荆南购粮,哪里有足够的粮草来作为税金。

这个我早有想法:“南越之地虽然粮米不多,不过商贸发达,折合成现钱付给闽越,至于他们打算购粮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那个就是他们自己要考虑的问题了。”

“此事事关重大,先生可否给我时间,让我考虑一下。”

我不反对赵克的提议,与其匆忙之间签订一个停战的协议以后再生变故,不如把事情都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决定。反正我不是很赶时间。

赵克很客气的给我和蒋钦安排了住处,不过,监视的人也同样少不了。

就这样,在南越的营寨里面,一住又是十天。

十天的时间,倒是让我和自己住的营帐外面那两个卫兵混了个满熟。听他们说,因为看到在盘谷里面的大神,不少南越士兵都很害怕。这次是他们主动出兵,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触怒了大神。

听着这些我心里好笑,我当然不会告诉他们那是我搞出来的花招,不过看这样子,越人的信仰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强烈,眼下这个样子,赵克就算不想和解,也未必有别的办法了。

十日之后,赵克派人请我到中军大帐。

看他脸上的气色轻松许多,我想,他已经有了决定。

“先生请坐。”见我入帐,赵克起身相让。

“将军考虑得如何了?”我笑问。

“两家交兵,死伤无数,本为下策,我等既然为通商而来,能够兵不血刃达成所愿,自然是好。”

说的是冠冕堂皇,真要无侵略之心,何必来个招呼也不打就发兵闽越。

我在心里嘲笑着赵克的说辞,不过看来他是同意这个决定了,“将军若同意,不妨先退兵五里,以表诚意,我再回闽越之地说服他们的新任族长征莲,促成此事。”

赵克有些放心不下:“征莲之父死于我军之手,她会不会答应?”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过,她现在是一族之长,她所要考虑的,是闽越一族的兴衰,而非她个人的荣辱。”

“既然如此,我送先生两匹马,再派几人护送先生回去如何?”

“那也不必,南越之地不产马匹,这马,将军还是自己留下,我二人既然只身前来,自然是只身离开,将军不必担心。我助闽越连胜两阵,他们决不致为难于我。”说着,我起身告辞。

赵克一直送我到营外,之后立刻起兵后退。

南越之行算是一帆风顺,所以这一日差不多是我到了越地之后心情最是畅快的一日。一路之上和蒋钦说说笑笑,不到半日就回到了闽越大营之前。

闽越的士兵早就认识了我和蒋钦,这次没有受到任何拦阻,我一路来到大帐之外。

没想到的是,征莲竟带着都尔和征离等在大帐之外。

看到我走过来,征莲丢下都尔和征离,几步跑到我跟前,“终于回来了,十几天没有一点音信也没有,还以为南越他们把你……”后面的话,征莲没有说下去。

我故意想了一下,说道:“族长可曾记得,我刚到闽越之时,也是十几日呆在帐篷里面,连个理会的人也没有啊。”

被我一笑,征莲脸上露出尴尬之色。

“沈先生,此去南越,可有收获。”征离从后面走了上来,施礼之后问道,只有都尔站在原地未动。

“说来话长,我们何不帐内一叙。”

征莲点头,把我们让入大帐之中。

我把到南越之事对征莲等人讲述一遍,听得几个人目瞪口呆。

“你说,南越发兵,实为东冶港而来?”征莲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不错,族长若不信,可以看看地图。查鲁经鼓架岭一路北上,而赵克之兵则经盘谷奔西北而来,这两条路线交汇之处。”我在地图上面用手画了一个圆圈,“就只有闽江口的东冶港!”

征莲盯着地图看了一会,点头道:“确有可能。没想到南越人明以世仇为借口,实际上却想吞并东冶。”

“其实,东冶港在闽越人手中,也没有大用,所以,我向南越人提了一条建议。”东冶港在闽越人的手里面往往就是把外地到东冶港的货物运送出去,效用低得可怜,所以我才有这样的建议。

“什么建议?”

“你们为他们开放通商线路,他们付钱,作为给你们的税金。”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有不小的收获啊。”征离听完一阵兴奋。

“可是,这些钱就算想到你们汉人那里购买粮食,往来也十分困难,我们这里多是山地,粮食运送依然不便。”征莲低头道。

我完全同意征莲的意见:“没错,想要根本上改变山越之地食物之忧,就必须有足够的耕地来做保障。”

“看你的样子,应该是有办法了吧?”征莲看着我,又补充道,“每次你找到打败南越的方法,你脸上,就会是现在这副笑容,好像找到宝物的小孩子一样。”征莲这话一出,帐篷里面一片哄笑,就连蒋钦那个走在我身边的家伙也肆无忌惮的一阵暴笑。

“小孩子,我的表现有这么糟糕吗?”我在心里苦笑,为了不让这个糗毙的话题继续下去,我连忙说回正事,“江东之地久经战乱,田地荒芜,如果族长有意,可以移部分族人进入江东,到时候何愁耕地不足?”

一面派人垦荒,一面派人兴修水利,开垦好的土地还都需要人打理,这两年下来,能够招募到的流民人数越来越少,如果闽越答应,正好可以补充人力的缺口,这件事情对于江东也有相当的利益可图。

“代价也是你说的,协助你的主公,取荆襄之地?”我刚刚在讲述之中,也把与赵克讨价还价一事说得明白,征莲记性倒是不错,一口就说了出来。

“不错,这正是各取所需。”

征莲听到这个答案,一阵黯然,“难道,你就为这个目的而来?”

这个征莲就是警惕心太强,我叹了口气:“我一早说过,我来,为解斗,不为征服。族长想想,若我家主公发兵南进,族长曾经看过我用兵,族长觉得,你可有胜算?”

“要想参透你那些条件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我恐怕就算想上一个月也未必想得到。不过,你曾助我族摆脱绝境,今日,我就信你一次。若它朝你真的害我,那也就算是,我还你的。”征莲的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两家达成一致,剩下的,就只是盟约里面一些具体细节的修订了。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中,江东、南越、闽越签订盟约,孙策的势力,开始伸向了荆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