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转折
作者:小小人类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36

从某个遥远山脉的古堡中传出一个苍老的念诵声,充满沧桑意味的声音穿透城堡厚实的花岗岩墙壁,向血红的夕阳追去。古老的山脉自从众神时代起就鲜有人踏足,而山顶的城堡似乎已经和众神一样古老,不由引起人们对城堡主人的种种猜测。

“整个**的灵魂,就是它的鲜血”、“所以,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无论什麽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以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吃了血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利末记》,第17章,10至14节)

“我背的对吗?德克拉伯爵。”老人绕有兴趣的看着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年青男子。“你现在看上去好多了。”

“血是身体的灵魂,而生命是神所赐予的,只有上帝才能主宰生死,因此血是神圣的。而血又是灾难,凡是有血的地方必有罪恶。”

“我对血的了解并不比你少。黑斯廷长老。”年青的德克拉伯爵显然心情不好。

“欧,你对长辈还是这么没有礼貌呀!虽然你的力量已经快赶上我们这些老不死了,可你的心智还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小男孩。哦,别这样看着我,我的小宝贝,你会吓到你的老父亲的。怎样,对我做的新棺材还满意吗?”

“如果你不总是在我耳边念那该死的《利末记》,我会更满意。”

“呵~,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身边的人类。”

“了解我们的食物?别开玩笑啦!你是想听我笑两声吗?哈~哈~”

“如果有必要的话。算了,你笑起来和那些讨厌的恶魔差不多。”

“不要在我面前提那些恶心的家伙。”

“哦,不好意思,我忘了。好了,孩子。你的老父亲已经活了足够长的时间,本来认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我看不清的东西了。但是,我发现有一样东西我始终没有看透。它就是人类。你无疑是我的子嗣中最有天赋的,但是你太骄傲了。不要小看了人类,他们很……特别。”长老发现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听起来很有趣。那我以后是否要改作素食主义者。”

“哦,那倒没有必要。自我们被创造出来时,就一直以人类的鲜血为食。当然,动物的血也凑合,虽然效果没那么好。我们和人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

“是吗?可是人类现在却把我们和恶魔看作是同类。”

“是呀!我真怀念过去的时光。我们给人类提供保护,他们则自愿向我们提供鲜血。大家相处的很愉快。”说着,老头眼角隐见泪光,只是不知道这种状态对于吸血鬼来说是否常见。而现在,老头继续说道,“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有了自己的上帝,不再需要我们的保护了。”

“他们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

“不要老是想着复仇。现在的年青人心中怎么有着这么多的仇恨。”

“黑斯廷长老,难道你忘了这一次是谁把你可怜的孩子打成重伤的吗?”

“好了,不说这些。有一件关系到血族未来的大事,我想交给你去办。具体的情况你看看这个水晶球就知道了。这个水晶球只能使用一次,看完后把你的决定告诉我。如果你肯接受这个任务,我会很高兴。如果你不愿接受,我也不会强求,但是我会使用血族大长老的权力让你彻底忘掉这件事。”

“你是说洗脑吗!随便吧。”德克拉伯爵面无表情的接过水晶球,转身对老人说道:“现在请回吧,黑斯廷长老。”

老人摇摇头,没再说什么,身体鞠偻着缓缓走出房间,似乎一瞬间又老了十岁。虽说十年对于一个血族长老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老人的外貌来说却意味着极大的改观。

***************************************************************************************

《圣经·新约》教诲我们,耶稣用自己的血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殉难前,耶稣和使徒共进最後晚餐,以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自己的血和身体,并说这血有赎罪的价值。《约翰福音》甚至强调血产生的功效,以致早期教皇不得不提出意见,反对只从字面上来解释最後的晚餐。担心一旦这样解释,一些异教仪式可能会死灰复燃,例如用人祭献,或在仪式上吃人。

“海伦,你看这一段真有意思。”

这是昨天陪海伦去倭马亚清真寺听学者讲解《古兰经》时,从讲经的学者那得到的手稿。倭马亚大清真寺分为二层,院墙内附有一圈拱廊,拱廊墙上有用金色砂、石块和贝壳镶嵌成的巨大彩色壁画,描绘着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盛景。大殿正仿拜占庭宫殿式样,有凯旋式穹顶大门,门两旁由合抱的大理石圆柱支撑,柱顶为皇冠形,柱头镀有闪闪发光的黄金。殿宇以合抱粗的大理石柱支撑,在这些圆柱和金壁辉煌的殿内四壁顶棚上,不但雕有精致的花纹,还有镶嵌着黄金、宝石、贝壳的红、黑、白大理石雕刻,大殿顶上吊着一盏盏巨大水晶灯。殿内南墙为正向,有4个精致的大理石凹壁和一个珍贵的大理石宣讲台。这些壁龛和讲台上都用五彩玻璃、“基沙泥”瓷砖镶嵌出各种美丽的树木花卉及形状各异的几何图案。在41个大理石凹壁中有朝向麦加的米海拉布,其上方为礼拜大殿,也是清真寺的大圆穹顶,这一建筑结构成为其后清真寺的范本。礼拜大殿前是长方形的露天庭院,全部用瓷砖铺地。庭院中央有三座封闭式圆顶建筑,我想传说中为耶稣施洗的“施洗者”约翰(耶稣的表兄)的头骨可能就藏在其中一个圆顶下。不过,我们这些闲杂人等是没有机会看到的。

能在倭马亚清真寺讲经的学者自然是一方权威,昨天讲经的伊本大师以其独树的“双重真理”学说闻名伊斯兰世界。我对于他的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倾向颇感兴趣,不知不觉两人就聊了起来,临别时他还将自己研究编写的关于先知耶稣和基督教的手稿借给我阅览。并对我说,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城南的学院找他。

不要奇怪一个阿拉伯学者会对耶稣和基督教感兴趣。实际上,对两者感兴趣的阿拉伯学者为数并不少。耶稣在阿拉伯人眼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先知,尽管不如穆罕默德伟大。基督教在叙利亚也不会因为是异教而受到打压,穆斯林并不干涉想在教堂祈祷的基督徒。

公元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逃往卖地那。这是622年的事,伊斯兰教历史上最重要的“大逃亡之年”,是伊斯兰教纪元的元年。一百年后,追随穆罕默德的人与追随耶稣基督的人一样多。而自耶稣基督开始,基督教用了三百多年才使自己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那时,罗马已经濒临死亡。从这一点上说,伊斯兰教要比基督教成功。

我认为伊斯兰教的成功有三个原因:首先,穆罕默德总是将错误归于自己,而将光荣献于安拉。不像罗马教廷总是将自己装扮成上帝在世界上的唯一代理,教廷对教徒说的一切都是绝对的真理,不容置疑。哪怕人们不用明察秋毫就能看出那是错的。对于不同意见者,教廷立刻宣布他为异端。大家很清楚这个词的含意,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其次,穆罕默德给信徒的信条特别简单,既没有牧师来做“羊群”的“牧羊人”,让大家出钱供养他们,也没有一个地位巩固的教会限制、规范自己。穆斯林将信仰随身携带,清真寺只是一个很大的石质大厅,供信徒在这里阅读和讨论《古兰经》;再次,先知保证,在敌人面前倒下的人,可以直接升入天堂。这使人们热衷于战场上的突然阵亡,而不愿忍受尘世漫长、乏味的生活。基督教的十字军士兵则总是害怕死后的黑暗,于是更执着于尘世的欢乐。这使穆斯林同十字军士兵相比,有了很大优势。

“伊本大师是伊斯兰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师。昨天竟然能与大师亲自交谈,海伦真的很高兴。”海伦从一堆纸张中抬起头来,脸上的表情像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要是你喜欢,我们明天就可以去拜访伊本大师。不要忘了大师的邀请哟。”我朝海伦挤挤眼,脸上的表情虽然像个调皮的小男孩,可是语调却是最温柔的。

“我们还是不要随便打扰大师的工作为好。”面前的女孩总是这样为人着想。

我心中一暖。倒了一杯温骆驼奶,端到海伦面前。看着海伦在我休息时仍然不停工作,就有些后悔将情报工作教给海伦。唉,没办法呀,身边人手不够,能够完全相信的也没几个。要是回到中国就好了,就凭我对历史的熟悉,总能找出那么几个人才。可是在这里,我却不知该如何入手,只好逮着一个算一个。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回到中国,我也没有机会认识海伦了,命运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

“先休息一下吧?这些工作也不急。”

“不用,我很好。能帮到少爷你,我很高兴。”越是温柔的女孩有时候也越是固执呀。

“那好吧!不过要先喝了这杯骆驼奶。我将杯子放在海伦手上。怎么样?对于这种情报工作还习惯吗?”

“还好……。只是,少爷,我不明白让这些孩子们去翻检垃圾、计算入城车辆的载重、记录人们的服饰,这些工作有用吗?”

“海伦,”我转过身看着海伦的眼睛,海伦的眼睛里除了疑惑没有其它的东西。点点头,慢慢解释到。

“窥一斑而见全豹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有时事物的整体藏匿于错综复杂之中,不过要发现它,洞察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敏锐的洞察力的先导即是细致的观察力,一种不放过蛛丝马迹的能力。”

“少爷是在锻炼他们的洞察力。”

“是的,现在我还不需要他们去进行太困难的工作,他们也胜任不了。不过不久以后,他们将会成为我的情报官,从庞杂的纸堆里找出真正有价值的情报,这才是我对他们的要求。当然,我也会借机观察他们的能力大小,找出他们各自的喜好、特长。方便以后给他们安排适合的任务。”

“当然,有时候还是能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里,读出很多信息的。比如这份情报。”我从桌子上随便抽出了一份情报展开,阅读起来。

这是守候在东门的编号为Y14的小男孩送来的。“8月8日,黄昏,东城门,一队总督府的骑士冲入城门。护卫着中间一个腿部受伤的外着精致甲胄的少年。”

“昨天来的?你看,这就很有意思,这个少年是谁呢?腿部受了伤?唉,可惜没有对伤势的描写。”

“他们才刚刚从义学一班毕业,不能一下要求太高的。”

“我明白。你猜这个少年是谁呢?”

“有总督府的护卫陪同。会不会是总督的少爷呢?”

“很合理。假设他就是总督的少爷,现在让我们来寻找证据。看看有没有关于城西医学院的情报。”

“我找找。有,在这。”海伦抽出一张编号为K12的单薄的草纸交到我手上。

“嗯,你看,今天总督府连续派了三批人到医学院。第一次请了医学院院长拉齐斯。我记得他是一个外科专家吧。”

“是的,他还是帝国医院的名誉副院长。”

“看来,那个少年伤得不轻呀,真不知道他当初是如何骑马回来的?总督府的医生都没办法处理,要请动外科专家拉齐斯,而且还两次返回取了不少器械、药剂。看来拉齐斯也遇到麻烦了。海伦,派两个人分别去医学院和总督府了解一下,我要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

“这次说不定是个不错的机会。”最后,我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