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走上正轨(上)
作者:于弄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61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归根到底,后勤是决定最终胜负的最大因素。而要搞好后勤,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多的钱。现在的赵让虽然身为王爷,但是现在却比任何财迷都渴求钱财。他恨不得有一座金山从天上掉下来,就算砸死自己都没关系。

“各位大大啊,用你们的票把我砸死吧!”赵让心里念叨着前世做写手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苦恼的思考着快速赚钱的法门。

工匠们正在研究燧发枪、后装枪、火药、大炮、新式家具、彩色玻璃制品的制作,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大成效,但是还没有给赵让带来一文钱的收益。

就说燧发枪吧,以这些工匠们的能力,照着赵让的图纸很快就知道了制作办法,好钢材也能弄到,可问题就出现在弹簧上。赵让自己是从资料里把制作方法强记下来的,对于原理也是不清楚,所以只能让工匠们自己琢磨。还好,不久前传来消息,弹簧已经快制作好了,相信过不了多少时间,世界上第一只燧发枪就要问世了。

至于比燧发枪更先进的后装枪,因为需要用改进后的火药填充的纸壳子弹,所以在无烟火药被造出来之前,暂时是没有什么进展。而大炮因为南方铁产量不算多,而赵让让工匠制作的比目前的型号小了近一半的大炮工序很繁琐,所以也还需要时间研究。

新式家具倒是进展极大,木匠们不愧是“国手”,已经制作出三套按赵让给的图纸为蓝本的家具,而且还有自己的创新。例如,在椅子两边的扶手上覆上一层软垫,在连衣柜里外安装了一排挂外衣用的钩子等等。不过,因为人手不够,所以这些家具离全面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彩色玻璃制品的情况和家具一样,已经制作出成品,但是还无法大量批发生产。

赵让昨天去作坊视察过后,立刻让周氏和其他负责人招募更多的工匠。具体方法嘛,则是让文显发了一道官榜征集工匠,同时以楚王的名义让他封地内的所有地方官也照发,榜里标明的待遇非常优厚,不怕那些散布在荆楚地区各地的工匠不来应招。

盘古离开已经一周了,正雨跟着赵让去了一次军营后就再也不肯回王府了,说是要学习一下大宋精锐之师的训练方法。赵让也就顺水推舟,委托高达给正雨挂了个军籍,然后就让他教士兵们山地作战的窍门。正雨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任务,不过赵让很敏锐的感觉到,正雨这小子似乎是早有预谋。

现在的训练赵让虽然已经让一些年轻将领负责,但是自己却是依然经常去军营亲自参与训练。这一方面是在官兵们心里建立起威望,另一方面则是要在高达等高级将领心里把自己这个“尚武王爷”的形象保持下去。

赵让一直不放心文显。对于这个非心腹,心里一直担心他会在关键时刻倒向贾氏一党在自己背后捅一刀。就这段时间文显的表现,还是比较让赵让满意的。他不但时常将朝廷发来的文书第一时间拿给赵让看,而且还曾经提议从税收里提取一部分来充做扩军的资本。赵让没有当即答应,因为他知道现在扩军等于直接向朝廷挑衅。而且对于文显,他还不敢放心。

通过那个和赵让前世同名的张海,赵让也掌握了文显的一举一动。虽然文显没有什么异动,但是赵让却没有放松自己的戒心。他知道,现在自己的实力一点也不稳固,只有当自己真的手握重权的时候,文显才会真正的对自己效忠。

既然不能让文显动用税收来为自己办事,那么赵让经过苦思,终于决定立刻开始制造蒸馏酒。据自己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出现蒸馏法制作的酒,所以赵让知道在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白酒本来是该出现在元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历来对于白酒出现的时代有三种说法:东汉早期、北宋末期和元代。既然现在这南宋末年还没有出现白酒,那么第三种说法就应该是对的了。至少,在赵让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对的。

他真正付诸行动是三天以后,因为赵让花了三天时间来制作蒸馏器。那一天他拿了一大堆材料然后找了两个工匠,将自己和他们关在一间屋子里,并吩咐小月谢绝除情报人员外的一切来客,并向高达告假了一周。这让王府里的人都十分惊讶。尽忠职守的亲卫们不止一次想进去帮忙,都被赵让笑骂着赶了出去。

那几个工匠不愧是巧手,三天后赵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套蒸馏器。这蒸馏妻在结构上是采用赵让从书上看来的来自清代的样式,材料则是使用陶瓷和铁。其中烧炙的部分用陶瓷制作,冷凝和导流部分则用不加铅的铁制作。整个蒸馏器分为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高度为两尺,甑体内有储存料液和固体酒醅的容器室,并且还有凝露室。凝露室设计一个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凿一入口,可作为随时加料用。看着这个玩意,赵让迫不及待的带着工匠离开呆了三天的屋子,然后让周氏吩咐仆人去收购一些原料回来。

当然,赵让给那两个工匠下了死命令,不准把这制作工序泄露出去一丝一毫。同时,他还让亲卫立刻去把这两人的家属带到王府,从此就让他们住到王府来。这两个工匠吓了一跳,拼命的赌咒发誓不会泄露出去,可是赵让依然还是下了令。不过,他们虽然有点不安,但是在接到赵让给的一大笔赏钱,并且得到了以后还有赏赐,也就定下心来,决定一门心思为赵让办事了。

手下人买来了一大堆高粱、小麦和木薯,其中大麦比较贵,毕竟现在这半壁江山都在南方,还真没几个出产小麦的地方。

依据清代造酒的固定比例---原料占一成五,水占五成,赵让吩咐工匠将经过充分粉碎的原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当然这些混合物一共是三份,分别以高梁、大麦和木薯作为主料。

过了整整九天,赵让把这些混合好的这三份东西送到王府厨房里,让厨子们分别用三个大锅把这些混合物进行了蒸煮糊化。这样的目的是有加快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等到蒸煮的混合物外观已经呈现出蒸透的态势,并且达到了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的时候,赵让吩咐厨子们将它们起锅进行冷却。然后厨子们按照吩咐对已经冷却的糊化产物进行晾渣处理,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并从而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完成发酵。

把这些完成,那么后面就只需要等待了。在第三天,赵让又高兴了一把,因为周宾和路勤在同一天回来了。

=========================

今天有点事情,更新一章吧,晚上九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