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23

))

“皇上怎么说?”善长扔开他,又问,“皇上知不知道?”

“皇上今天上午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但没有挑明原由。”

善长竭力想要冷静下来,面对元璋的心理,他第一次觉得这样力不从心:“皇上不要你杀徐达…”

“可,可大人曾经不是讲过,皇上就是要您和大将军两败俱伤从而获得渔利啊。”惟庸有些慌了嘴。

“所以你就要杀了他,逼得我出面?”善长愤恨地转身问惟庸,预感到惟庸心里正急剧膨胀的**总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灭顶之灾。他倒吸了一口冷气,“胡惟庸,要是你真杀了徐达,你是想让皇上迁怒到我身上吗?”

惟庸窘迫地咽下口水,暗骂自己该死的嘴巴溢了油,打滑了。

“老夫获罪了,你怎么办?”善长恐惧地盯着惟庸,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亲手养成了这么一头狼子野心的禽兽,反过来,自己还差点万劫不复。他忍着血脉的沸腾,问,“刘基死了,徐达死了,要是老夫也死了,你就可以趁着朝廷混乱的时候兴风作浪了,是不是?”

惟庸不由得微张嘴巴,不敢动一下。

“可老夫告诉你,要是皇上对老夫动手,你就是第一个陪葬的人!”善长猛然地伸手抓住惟庸的肩膀,怒目圆瞪,声色愤利地吼道,“连老夫身居濠州都听闻你在朝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做过的不法之事简直可以拖出去灭族!可是皇上对你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怎么,你就还真以为皇上是对你掏心掏肺地信任?皇上对徐达尚且心有芥蒂,不能释然,你算个什么东西可以得意皇上的宠信?你这个利令智昏的混帐!”

惟庸被这么一问似乎真了解了不少,心跳也越发激烈。

“现在皇上下旨停止建都,白纸黑字地指明了说要防范淮西旧臣,你就还不能醒悟?”

惟庸却实在醒悟不了,甚至还有些疑惑,按理说善长把自己推上丞相的位置控制朝政,肯定是计划着什么“翻天覆地”的阴谋,而且平日见他对元璋那么咬牙切齿,很明显是不满元璋的帝王身份啊。可是自己这么做虽然可能牵连到善长的安危,他也承认自己确实有这种打算,但如果自己真能动摇朝廷,善长不是应该欣然吗?说不定自己也就心一软解救了他呢?

在这个问题上,惟庸和善长从一开始其实就存在误解的,而这样的误解恰好造成了今天这样迫切危急的情势。

回想善长过往的行为,要说和元璋不合那是事实,可实际上元璋也就没有和哪个大人真正和睦相处过,所以这实在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耻大辱。善长留下惟庸,一方面有为淮西兄弟保留地位的想法,毕竟大家乡里乡亲的,他又在大臣中间当和事老这么多年,多少也有点感情(诸如和刘基、杨宪等人的矛盾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当然是为自己考虑,能够有人在元璋面前得宠,即使他料定元璋重用惟庸是别有用心,可无论如何,只要惟庸不要弑主犯上,罪大恶极,这样的人总比广洋之类的庸才好用。

善长的想法也就这么简单,当然,平心而论,这很多是被元璋的猜忌逼出来的,如果不为自己留一手,恐怕也难逃哪个“张惟庸”“马惟庸”的受了皇上的意而像对付刘基一样对付自己。可善长毕竟是个读书人,读书人的道路是“仕途”而非“王道”,这是中华民族千古的信条,你看有哪个开国皇帝或篡位之君是饱读诗书,学福五车的才子?单讲眼前的这个元璋,典型的农村文盲出身,而善长常说的刘邦也是浑人一个,除了不爱读书,酒色财宝他哪样都喜欢。再后来就是要谈到等他们全翘辫子之后而闪亮登场的朱棣,这个人是打着“靖难”的名义来搞篡位,还不从小就是一个问题青年。所以像善长和刘基这样的读书人,就是再智慧超群,学识丰富,也断不会想到颠覆朝廷之类的事端来。

然而,惟庸的心思就不这么单纯了,他说过“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由此看来,虽然他也读书,但对于臣子的学问研究得不透,反倒钻研进了更高的阶层。

这样的矛盾在惟庸安守本分的时候可以相安无事,可现在惟庸的行为越发过激,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惟庸却没有直接问善长为什么他现在显得畏首畏尾的,而是乖乖地向善长作揖:“是,下官再也不敢冲动行事了。”

至于他的内心有多纷杂,旁人是不容易看穿的。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