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分析
作者:李春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90

))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以为**一行是日军,向其开枪射击。子弹击中**,伤了脊神经。从此他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等毛病。是年底,被送往苏联治伤,直到1942年初才回国。’

这段话不但说明了他有虚荣、爱显摆的毛病,而且还因为他脊神经受伤而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等一些心理毛病,而这些毛病虽然不显眼,但是它们将会影响到这个人心理健康,如果让他掌握了大权,这些扭曲的心理特征将会致命的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第四,是他的战术问题————{**在指挥作战时,善于打突击。当一切布置停当,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就组织几股部队来个猛打猛冲,这种方式屡屡奏效。尤其是对于国民党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因其战斗力不强,官兵贪生怕死,遇到力量较强的部队一冲就乱,一乱就败。所以,**的突袭战术经常得手。他本人也随着胜仗的增多名声渐大并迅速提升。

在东北战场上,**较充分地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他总结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就是在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得手之后迅速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至四人,进攻时以小组为单位,队形疏散可减少伤亡,容易聚拢便于形成战斗力;“三猛”即猛打、猛冲、猛追。**把复杂的战术问题用几个字简练地概括,好学好记,便于推广,这些战术原则,在东北野战军中推广很普通,应用也很广泛。

**带兵只管打仗,别的事几乎不问。在他指挥的各战役、战斗的过程中,**差不多终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长时间不许别人打扰,一个人面朝地图观察和思考。**布置战役计算十分精确,可以说他精干运筹。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和讨论,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想。一旦他开口布置任务,那就是命令,别人只能是听命和执行。他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余地。在进攻时他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留出退路。

他的这个特点在攻打锦州时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尽管**发了数十封电报督促**立即开战,但在没有充分把握时**就是不下决心。在有一次终于下了打锦州的决心的时候,但当他听说**又增调五个师的兵力增援锦州时,又急忙把部队撤了下来。}

这段话说明在军事方面**这个人的却是个人才,但是他却也有疑心和顾虑过多的毛病,而且此人总结出来的这种战术又明显带有他们红军缺乏重武器支援的特点,他们的战法都是无法进行远距离有效的压制和打击重创敌人,在红军和杀日本畜生的时候,他们作战都是把敌人引到近距离的时候,再用手榴弹重创敌人,等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之后再进行这样的突击,来消灭敌人,这是他们作战的精髓。

然而他们的这种作战形式的弱点就在于,他们的突击部队一旦受到像美式那种重型炮火的压制和决定性的打击,另外如果再碰上同他们士气、素质同样高涨的部队,战场必将成胶着状,他们执行这种“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战法的突击部队必将受到重创。”

{史料记载,东北野战军以后不幸沈醉被言中——在1949年3月28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沿平汉路南下突入中原,经由河南、湖北,参加渡江战役,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带领的国民党桂系部队狭路相逢,在作战中,白崇禧突然集结七个军的兵力在衡阳反攻第四野战军,那些猛打猛冲的突击部队遭到了埋伏,没有后续炮火的支援,部队阵亡约两万人,受伤约七万人。

后来由东北野战军的几位虎将,奉命率队死咬住白崇禧不放,才于1949年11月,**与“小诸葛”白崇禧终于决战于广西,至12月14日,歼灭白部主力28万余人,解放广西全境,白崇禧垂头丧气逃往海南,四野才报了这血海深仇。}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