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整合
作者:滚木擂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75

))

每名义师都会在三年期满,自己写一个表,来阐述自己三年来的工作和心得。同时,地方上的教务,也会根据你教授的成绩、口碑来写一份考绩。那些百姓,则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为义师们打分。

三个成绩单,分别由义师自己,地方政府的考绩呈文,百姓驿站来上传。这样的综合成绩,是做不来假的,能得到高分的人,完全够资格培养。

这些考核与培训成功的人才,虽说只能由从九品的官员干起,但是,基层干部的素质,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上层出现问题,而基层干部始终秉承本心,那么国家再烂也不会烂到那里去。何况上层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心的把国家往坏了折腾。

武举、勇卫营的建设,现在更是我的得意之作。天津武备学堂,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军官学校,来源有三:世袭军户镇将的子弟、九边中的优秀官兵、民间招募的青壮和失去双亲的少年。在入选前,要有起码三名勇卫营校尉以上的考官进行考核,身体、头脑、技巧。成年人还要考核一下其人的文化课,武学依然是每月汰选的制度,这样,所有的学员都会认真学习和参与考核。

唐栋前几日带着天津武学历时四年培养出来的三千子弟,出兵湖广,第一仗就打出了威名,击杀了流窜到湖广一带的匪首射塌天。

作为唐栋的主管杨嗣昌,为人精干果决,在小杨的严令下,小唐的激励下,左良玉等部四处出击,暂时肃清了湖广四川等地的变民叛乱。根据杨嗣昌的考绩中,可以看出‘黑虎头’军,现在已经被当地流寇视为铁军。甚至连山陕变民军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天津武学每月汰选的将卒,依然集中训练,并担负天津塘沽港的护卫任务,然后每年统一将这些军官和士兵,做一次重新安排。他们的去向是九边的各个级别,目的是以点带面,使得大明军队的军事素养,在短期内持续而显著地提高。

四年了,四年啊,几百人的影响,怎么也不能算小了。更何况,天津武学今年将真正毕业一批人才,一共毕业的是4800多人,其中三千娃娃军归唐栋管理,成为杨嗣昌王牌战队中的前锋营。正式成为我的军事力量。

另有1800人,是几年来挑选剩下的精英分子,这些人文武全才,战术素养极高,这些人的军衔将是巡检(九品)、把总(八品)、都司(七品)等官衔,个别的佼佼者,将配以千总(正六品)、校尉(五品)等官衔。

在这个途径之外,还有武举这个考核,获得前三名的冠军、效节、细柳,都将直接获得参将的实职。

现在大明的武将系统,军衔和军职之间,已经出现了初步的区分。l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将军衔与官衔做出明确的根本区别,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尽管现在的大明军队中,这种划分还存在着很多幼稚的地方,但军队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建设方向,由此也可以看出,有明一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制度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社会转型现象,只是因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悠闲情节,造成这个转型期,迁延数百年,依然没能正式转型完毕,最终在被外族入侵之后,彻底的停滞下来。

现在的军功体系,造成了军衔与官职的分开,正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之前我们说过,现在的大明士兵,有了军功铆钉的规制。

这个规制,虽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打假,避免后金士兵冒穿大明军服,来诈取战争果实。但随着祖大寿在辽西的三年经营,很多士兵的盾牌上,都出现了银质的功钉。七个人头才换取一颗铜钉,七颗铜钉才换取一颗银钉,这就意味着,有的士兵,已经斩杀数十颗后金的人头了。

这样一来,除了银钱上的奖励之外,就需要荣誉上的奖赏了。每颗后金人头是5两银子,一颗礼妃开花弹的造价是15两,这么算来,一颗炮弹能保证炸死三个人,就算收回成本。

而荣誉怎么算?家乡立牌坊,立石碑,那是后人对烈士的敬仰方式,很多还健在的,还战斗在第一线的士兵们,怎么办?军衔的优越性,就顺理成章的体现出来。

当然,这个问题是我想到的,但我不了解现在的很多文化传统,所以,必须依靠内阁这些高智商的人来帮我解决。

“这个问题,不是朕在难为你们,而是我们君臣要一起琢磨才是。钱先生、杨先生,你们也都帮着孙先生一起琢磨琢磨。”

“臣等谨尊圣谕!”

现在的内阁成员是六个人,钱谦益(首辅)、孙承宗(次辅)、温体仁、周延儒、成基命、杨鹤。

老杨鹤现在伙着刘宗周、陈子壮等人,兴高采烈的担当起给我挑刺的伟大任务。有事没事的,就给我上个折子,什么这么干不对,那个来不妥的。连他儿子杨嗣昌,也在挨骂系列,都快被定性为忤逆不孝的典范了。气的我指着周延儒的鼻子大骂。

“之前有个成基命,你我君臣就没个消停,现在倒好,杨嗣昌两头作难,一边是朕这个君父,一边是杨鹤这个生父,难不成,要朕把杨嗣昌给撤回来吗?”

“呵呵,皇上息怒,杨鹤为人虽迂,但秉性纯良,他入阁以来,成基命那边的人气,已然弱了很多,皇上,这步棋咱们没走错。”

“胡闹,朕登基之初,就明确杜绝结党,你这么干,摆明了要支持结党不成?”

“圣上息怒,臣说过,杨鹤秉性纯良,其直且迂,天下人结党,杨鹤也不会。其身边的人,以刘宗周、陈子壮为首,亦同样如此。他们只是言官,并无结党之嫌。并且,这三人的名声很响,学生莫逆,遍布朝野,成基命的一些班底,在此三人的影响下,早就已经流散许多了,是故,杨鹤入阁,非但不剧党争,反倒消弭于无形矣。”

周延儒现在是从我这边,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位,包括老钱、老温在内,获得的实际好处都没他多。年纪轻轻只有41岁,所以,他在我面前,已经越来越放松了。

周延儒说的没错,只是整天有人在你耳朵边絮叨这,絮叨那的,实在心烦。

“周延儒,你听好了,朕没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我大明的国策,受人阻碍,明白吗?”

“圣上放心,杨鹤等人,并非不通世事的顽石井蛙,他们无非是怕皇上太顺,以至于误入歧途罢了。”

“呵呵,你说的轻巧,温体仁现在已经快被骂疯了。”

“皇上,温相容人之胸怀,顾全之雅量,臣愧不及万分矣。”

“去,”我气得哭笑不得的抓起一个奏折就想摔下去,想了想,心头生出一分戏谑出来。

“周先生,今日恰逢经筵讲授,你是状元郎,随朕一起去吧。”

“啊!?皇上!”看着周延儒满脸惊恐的样子,我哈哈大笑站起,直奔文华殿正殿而去。

经筵讲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因为根据制度,即便出现几岁的小孩当皇帝,大臣们也要忠于这个孩子,而孩子贵为九五至尊,其成长是不可忽视的大事,早晚要亲政嘛!

那么,如何教育少年天子?

经筵,就应运而生。说白了,就是皇帝也要上学。

经筵之日,皇帝入殿,要先对着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顔子的画像作揖行礼,然后拱手对着当值的经讲教授(官职)执弟子之礼。

天子行礼毕后,那些大臣则要躬身答礼,但此时无需三跪九叩,只要执手鞠躬就是了。

退讲时,天子应跟在经讲教授(官职)的身后行三步,手上还要捧着一些笔纸之类的物品,这叫弟子随师之礼。

跟着老师的时候,弟子不能并肩,要滞后几步,还要帮老师拿东西,这个礼节,应用到现代,变成了秘书陪首长的规定动作了。呵呵。

今天主讲的,是我的礼部左侍郎,经讲教授,翰林院学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探花郎,陈子壮。

对于刚刚在天子面前讲究过人家的周延儒来说,这次听讲,简直是遭罪。

陈子壮今天讲的是‘中道长兴,信以成之’这句话。旁征博引,是引经据典,就差唾沐星子四溅了。

我听的昏昏欲睡,阿周听的是如坐针毡。正在我快要失仪的时候,绯儿颇体贴的给我倒了一杯酽茶,我连忙感激的冲绯儿点点头,然后赶紧伙着周延儒我们俩,一起拿起杯子,咕咚就是一大口。

嚯!够苦的!再好的茶,泡的太浓,泡的时间太长,都会极苦,这一下子,我就清醒了,绯儿冷冷的笑了一下,转身走了。

‘娘的,你个小妮子,成心泡这么苦的茶折腾我。’我心中苦笑着,孙茂霖现在已经发到皇太嫂那边当差了,我身边又只有一个绯儿了。但是小丫头气就一直没顺过来,这不,眼瞧着我喝下苦茶之后,竟然后背对着我往外走。这丫头,气性是越来越大了。

转头看周延儒,也是伸着脖子直抹搜。我们俩君臣痛定思痛之后,重新回到听课的状态中。

过了一会儿,绯儿又上来斟茶,这个时候,我和阿周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四只眼睛紧紧盯着绯儿手中的青花暗刻蕉叶纹饰的瓷壶。直到一注清澈芬芳的茶液缓缓倒入杯中,我们两人的心才放下来。

想想也是,当着大臣的面捉弄皇上一次还可以,但折腾两次的话?这罪过就大了。

就在我忙着点头,谄笑讨好小美女的时候,绯儿忽然轻轻给我使了一个眼色,顺着目光低头一瞧,嘿,今天还真是,什么事儿都赶上了。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