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看贾府的爷们儿们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104

))我觉得他们很相似的。

记得张爱玲女士看《红楼梦》之后,认为“家事消亡首罪宁”和后面的描写不符,认为坏事更多是荣府干的。我想,这可能因为女士们的思维比较喜欢感性,即便是名作家,许多地方推敲的也不足够细。可以说,宁国府——从贾敬的时候开了贾府的坏头——而到了贾珍一代时候,又成为贾府大多重要罪恶的发源地。所以,“首罪宁”一点也不夸张。

如果说贾家“文”字辈一带是败家的一代,那么“王”字辈一代无疑是毁家的一代!这一代没集成上一代多少优点,却把原来就很严重的缺点一股脑全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而贾珍无疑对此的负责要首当其冲。

贾珍、贾蓉父子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一个字,“淫”。但是,他们父子俩的淫和贾赦的淫还不一样。贾赦的淫是一种霸道的淫,但他们的淫,却是最恶心的淫!也因为这个,我对家珍极为恶心!

先看这父子俩,关系很是不错,既不像贾赦和贾琏那样几乎宾客,也不像贾政和贾宝玉那样简直是猫和老鼠。这父子俩,总是显得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但是,爷俩再好,也不至于对女人也要“**”吧?这父子俩,除了尤氏之外,几乎对所有的女人(以及一些男人)都是父子齐上阵。从秦可卿到尤二姐、尤三姐莫不如此。贾赦淫,但不会说对凤姐、对邢釉烟有歹意,毕竟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是知道的。但是贾珍、贾蓉父子呢?无论对儿媳、妻妹、姨妈、弟妹、婶娘都有私情或者不清不白。试想,父子俩对相同的人**,也不觉得恶心?!也因为这父子俩的德行,结果谁都知道,“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可见父子二人功力!

当然,若无德,能用才来弥补,也还可以。但偏偏贾珍父子属于无才也无德型!这父子俩会治家吗?不会。会对外撑门面吗?也不会。甚至种种迹象表明,贾家最终败落,惹火上身者正是贾珍(我认为贾政贾琏在说到贾雨村降职那里,是一个伏笔,当时贾政贾琏都看出贾雨村可能要坏事牵连贾家,但贾珍依然和贾雨村过往甚密)。整个宁国府一门,无才又无德,到了这份上,这父子俩是哪种人也不消多说了。

个人认为,贾珍是《红楼梦》中最恶心者。至于贾蓉,有其父必有其子!

贾琏:

这是我很想细说的人物,因为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还是比较不错的。我始终觉得,在贾府后辈里,贾琏即便瘸子里挑将军,也称得上这一辈最能撑门面的人了。

首先看,贾琏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尽管他有很多公子哥的坏习气,但他品质并不坏,根本上是善良的。铁槛寺逼死人那是王熙凤的事,与他无关,而他做事,总是有几分正义感和善心。比如其父亲为了古董,把石呆子逼得要家破人亡,他却明确表示太过分了,为这件事还挨了父亲的打(这个打可比贾宝玉挨的光彩多了);父亲纳妾要鸳鸯,他也觉得父亲不对,为此还受到邢夫人的批评(再次想说,邢夫人多么的差劲)。可见,贾琏心中,绝对是颇有正义感的,只不过许多时候胆子有限而以。

再看,贾琏在贾府年轻两辈中,也是最有才能的人了。贾府需要出去办的事,向平安道啊什么的,全是他去。可见,如果说对“王”字辈撑起贾家还抱有希望的话,那也只有对贾琏了。这点来说,他甚至是胜过宝玉的。

下面分析一下所谓一般认为的贾琏的缺点问题,即淫。还是淫。但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应该全面地看。

首先,前面已经说了,贾府这种人家,开始明事的时候,就有专门丫鬟服侍的,而大婚之后,这些丫鬟一般就像赵姨娘那样收房纳妾了。结果我们倒楣的琏二爷呢,自从娶了凤姐之后,以前那种丫鬟不说收房了,人都呆不了了——“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当然,凤姐为了表示自己“贤惠”,把自己带来的平儿姑娘做了屋里的。可贾琏和平儿是什么关系?“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说白了,贾琏就是在过这一夫一妻的生活!这在现在看来很正常也应该,可在当时就太有问题了。何况贾琏还是有些能耐,见过世面,并非一味惧内的人,怎么受得了?所以在当时条件下,贾琏偷娶尤二姐,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当然,不是说贾琏就没问题,喜新厌旧这一点贾琏还是存在的,有了秋桐后就对尤二姐关注不够便是他最大的问题。但是,当尤二姐死后,看到一向风流倜傥的琏二爷那近乎失态的悲伤后,难道对他更多的感情不是同情吗?

其次,贾琏偷腥,甚至被捉奸后还要趁酒兴追杀凤姐,这些看似是显示其好色荒淫到无度,但实际上只要认真通读,就发现“色”字根本不是最重要因素!前面已经说了,贾琏也是有些本事、见过世面的人,可是在家中的权力斗争中,总败于凤姐。而败于凤姐的一大原因就是:凤姐过于难缠。修大观园时,夫妻俩都知道这是肥差,于是都想安排自己的人。可是,在争论时,凤姐从来都是咄咄逼人,总要占上风。初时贾琏还可以说两句**话把矛盾掩盖了算了,但到了后来,我想一般男人都是无法忍受了!贾琏和凤姐开始也是相当恩爱的夫妻(看看“送宫花贾琏戏凤姐”一回),但后来随着一步步地发展,俩人关系怎么能好?尤其到了尤二姐死了以后,以贾琏的聪明,加上遗物整理、平儿报信、凤姐态度等因素,能不清楚来龙去脉?这种情况下,心中怎能不恨?所以,“一从二令三人木”,已经没什么不对的了——这已经远不是感情范畴的事了。

所以说,贾琏相比之下,倒有些委屈。他的确才能有限、品质一般,但整体来说,已经是贾家一辈的佼佼者了。

我的感觉中,贾琏应该是一位风流倜傥、颇有些正义感和些许本事的公子哥形象。我个人较有些喜欢他。

贾环:

首先,他最初出场时,我个人是很同情他的,尽管曹公从开始就没有写他的好,但我无论如何最开始恨不起他。想一下,在一个大家族中,一堆势力的眼睛,而自己是一个庶出的身份,且母亲还名声那么差,那生活处境是什么啊?贾宝玉犯错有贾母、王夫人护着,可贾环稍有不是,一群人巴不得都上来收拾他,还有护他的人?若是那一次贾政痛打的是贾环,那估计贾环必死无疑了。所以,在看到他用蜡油烫伤贾宝玉时,我倒没觉得多不正常:一个小孩子,看着哥哥受着家里一群人的呵护疼爱,自己却在一边抄写经文,心里会平衡吗?

但是,往后看看,就知道什么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看多了,就知道一家人不待见他,并非仅仅庶出的原因,更不仅仅因为他母亲。贾迎春、贾探春都是庶出,也没见识像他这么被众人反感。可见,或许因为母亲的教导,或许因为环境的压抑,终究贾环本人也是一个极其品行恶劣的人,他不满足家里的现状,却又不想像他姐姐那样通过正当的渠道表现自己赢得地位,而是尽走些歪门邪道,所以他的处境到后面就和庶出及母亲关系不大了,更多就是他自己的原因。

高鹗的后四十回绪书对贾环写的甚是不堪。不过,我倒觉得其实高鹗对他是写轻了,不是写重了。曹公第七十五回已经把贾赦刻意拉拢贾环的场景写得很清楚了,以贾环之恶劣、贾赦之奸,后面我想二人不会没有继续来往。再加上先前探春刚刚说过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估计贾府之败灭,搞不好这伯侄俩的“内部自杀起来”,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贾环应该说是贾府品质最坏的,按这样下去超过呆霸王薛蟠没什么不可想象。

贾蔷:

这小子不绝不是什么好鸟。虽说写他的笔墨不多,但通路了一些很明显的事情:一是他和贾珍、贾蓉父子不清不白。以书中的描述,他应该和家珍父子都有些“龙阳之幸”。这种关系首先就叫人作呕。二是对龄官有始无终,没来由的就把照死暮想着他的姑娘忘干净了。

对贾蔷的评价:一个娈童,其余的道德之类就不用说了。我个人认为,后来拐卖巧姐的“狠舅奸兄”的“兄”最有可能的就是他!

贾芸:

贾芸的出身和前面的诸位不同,他不过是贾氏旁支,少年生活清苦,亲戚也都是势利眼,后来通过各种方法揽到大观园一些活才逐渐过得可以。这种生活经历加上个人性格,使得他有一种极为务实的精明,从给王熙凤送的物美价廉的礼物就可以看出此人的小智慧。更关键的是,他有一种贾府最特殊的气质——侠义之气。

贾芸的侠义,在前面和倪二等人的关系中,已经有所体现。曹雪芹已经交待清楚了贾芸的性格特征。所以,脂批中提到的贾芸后来在贾家败落之后,有“探狱”、“闯庵”行为,的确是符合先前埋下的伏笔的。试想,当贾府已经败落到那步田地时,多少人躲还躲不及呢,贾芸却因为先前那点恩德,毅然前往探视并作自己多能做的帮助,这点风骨,能有的人很少啊!

可惜的是,在高鹗的续本中,不但把贾芸和小红的感情戏给写丢了(这点我觉得太不像话了,不说情节了,把人写丢很不应该,不过貌似被高鹗弄丢的也不止一个小红了),而且把贾芸后来写得比较不堪,居然成了卖巧姐的“奸兄”了!实在让人无奈。

贾芸颇有点侠肝义胆,可惜此人角色太轻,戏份不多

贾芹:

我不知道曹公在《红楼梦》的人名中,那么喜欢用谐音的方法暗示,那么“贾芹”会不会是“家禽”之意呢?若是的话,一点也不委屈这位老兄。

贾芹出身也很低微,不是贾氏正宗,如同家禽般低贱。但他不像芸哥儿那样,在长期的市井生活中养就一副侠义心肠,而是更多是些市侩习气。同样,通过一些手段,他获得了个建大观园的美差,并因此成了小康人家。但可惜此哥一是品行不端,借工作之便搞聚赌等不法行为;二是贪得无厌,看他都已经获得了差事还想到贾珍那里领家族内部的救济,就看出他有多贪!所以说,此人从头到尾就没什么优点!

鉴于他的品质,以及可能因为那次“救济款”事件和贾珍的龌龊,加上聚赌等行为,最终应该受到贾琏惩罚。所以后来趁贾家遇难,产生报复心,参与卖巧姐,当了“奸兄”,并无不可能,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所以即使是“奸兄”,也最多不过是给王仁打打下手之类,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我对贾芹的感觉:一个彻头彻尾的坏种,除贾蔷外,最有可能的“奸兄”。

贾瑞:

本来没打算说这位,原来的文章也没有他,因为他出场经历太简单了。不过昨天有人提醒,还是将这位瑞大爷补遗了吧。

贾瑞出场过程,只有两个性格描述:一是爱贪小便宜,二是色胆包天。对于第一个,是可以理解的,又不是圣贤,一般的穷书生,贪学生点小便宜,虽不是多高尚的事,也不能因此就太苛责人。但对于第二个,我觉得贾瑞简直是天下第一胆大之人!

先看看贾瑞,虽说也是贾家之后,但是早已经是旁支了,哪能跟金枝玉叶的琏二爷相比?论钱财,他就一穷书生,连学生一点孝敬都稀罕,能和贾琏的出手阔绰相比?论相貌,书中也丝毫没描述他有多帅,估计也是根本达不到倜傥的贾琏的水平。就这样,赶去调戏贾琏的老婆!凤姐漂亮,一般男人见了都动动心,这是人之常情,可一般也就是有贼心没贼胆。但贾瑞不但有贼胆,还这么大胆,实在让人吃惊!不过,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色胆太大,最终是把命送了的。

贾瑞,应是贾家色胆最大之人了。连贾家一个旁支后辈都有这色胆,可见贾家已经整体堕落到什么地步了!更可见王熙凤本身的名声到什么地步了,连个普通的后生小子都敢和她近身。

贾兰:

这个人我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红楼梦》里此人出场不多,且一出场几乎都是在刻苦用功。但我觉得他绝不是因为年幼单纯而如此的,它的这么做,正是其少年老成的表现!贾兰其人,虽然年幼,但心中城府多着呢。

看出身,按理说,贾兰有着显赫的身份:贾政的长房长孙。他才最应该是贾府众人的掌上明珠。但实际上不是,掌上明珠是他的叔叔贾宝玉。就像她的母亲作为贾政长媳,却只能看着王熙凤管家一样。这一切的原因,就因为他父亲——贾珠的早逝。在封建大家庭里,家中的顶梁柱死了,孤儿寡母必然无法与人争风,想保留自己这点可怜的地位,那就只能在家庭事务中退避三舍,这就是贾兰和她母亲的生活写照。

看书中写李纨的地方,一般都认为她就是个菩萨奶奶,心肠好,也没什么心机。实际若真是这么认为,我觉得就大错特错了。仔细看看,当初搞诗社的时候,各位小姐都出资做过东,甚至包括因为父母双亡,生活很紧的史湘云。但是,可曾见过李纨做过东?而李纨的月例银子有多少?王熙凤已经说过了,李纨的银子跟“老太太、太太的一样多”,是一般小姐们的四倍!当然,由于自己的身份,所以多攥点钱是对的。但在不动声色中,如此明目张胆的攥钱,那只能说李纨太有心计且对这个家族的人员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亲情切切。

李纨如此,深受李纨教导的贾兰也不例外。看闹学堂的那一回,亲叔叔跟人冲突,他却袖手旁观,不仅如此,对于年少冲动的贾菌怎么说的?“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小小年纪,已经将复杂环境下的明哲保身之术烂醉于胸了!同样,其他时候所表现的也是和其母亲一样。尽量少的掺和到家庭事务中,以便明哲保身。即使像中秋这样的季节,贾政不叫他也不到场;即便到场,也丝毫没有贾宝玉贾环那样的顽皮,而是踏踏实实地作诗什么的,表现得俨然一个小贾政。

贾兰最后怎样了?从李纨的判词很容易看出,科举发家,做大官了。但做官之后呢?可以肯定的是,他和这个造就了他的性格的家族划清界限了。在贾府危难之际,作为贾府的子孙,再一次的施展了自己明哲保身的功夫。若非如此,曹雪芹在写李纨的判词时,也不会那样的语气了!

周汝昌等一些红学家,研究认为,巧姐的“狠舅奸兄”里,“奸兄”应该指贾兰。我觉得,要使这个“奸”可以理解为:奸猾、狡猾的话,那这个解释我是很认同的。一方面,比起贾蔷、贾芸、贾芹这些旁支们,也只有贾兰可以说是巧姐真正意义上的“兄”而不是仅仅备份上的兄。另一方面,若说贾兰有意害巧姐,那无法让人信服;但若是说他耍奸猾,见死不救,那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贾兰应该说是一个真正好学且有才能的人。可惜,生于这么一个大家庭中,环境养就了他那种性格,使得他和家族之间有了无法填平的鸿沟——这无论对谁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