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从“藕官烧纸”谈起——七夕随笔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20

))”——这些宫中的女孩们啊,用一辈子的青春,去等待一个男人的遥遥无期的一次临幸?还不如,把痴情的泪水撒到一个女人的怀抱里呢。就算没有完满的幸福,至少也有温暖和慰藉吧。

大观园中的藕官菂官,也是如此。在那个色狼横行“大观园”内,除了知道买来笼中鸟逗趣心上人的花花公子蔷二爷,还像点人样,哪里还有好男人?若说将来被遣散出去,就算不被重新发卖,怕也坏了一辈子的名声脸面,王夫人嘴里的“狐狸精”赵姨娘嘴里的“娼妇粉头小淫妇”,到了别人嘴里又能好到哪里去?她们中,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奢望高攀名门的。也不无望的乞求外界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所以她们就自然而然的,在“自己人中”释放真情,惺惺相惜,心心相印了。至少一起学戏的日子里,她们是一起走过来的。知道彼此心里的酸甜苦辣,知道彼此的性格脾气,是事业上相知的知音,也是生活上默契的伴侣。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爱起来了。

宫女也罢,戏子也罢,都是寂寞难耐,环境使然。这是古代女同性恋的来源吧。但我也相信,同性之间,本来就有着更多的亲切感,和融洽感。水和水,是更容易融为一体的吧!宛如百尺瀑布,飞流而下,与那碧玉幽潭,合为一体,和谐完美。比如说宫女戏子,总归是因为环境所迫,同性恋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现代性科学所谓“境遇性同性恋”,如果环境允许她们和男性广泛接触,她们还会“从良”、“还俗”、“择偶而嫁”的。可是有些民间妇女的同性恋,是受心理变化、传统风俗的影响,完全是自愿而为之,这种同性恋就稳固得多了。

比如旧时代在广东顺德也有许多蚕女不嫁,愿终生为处女的风俗。她们被称为“老姑婆”,同住一起,居住的地方叫“姑婆屋”。由于传统上养蚕丝之地被视为圣洁之所,男子是不可进入的,因而“姑婆屋”也不准男子进入。这些蚕女互相结盟,滴血为约,永不外嫁;她们结拜为姐妹,亲如夫妇,祸福与共,终生不渝。她们结盟的仪式称为“梳起”。举行这种仪式时,像新嫁娘出嫁一样,将做姑娘时常留的大辫子梳成别的发型,到寺内神前,当众杀公鸡喝血,拜神发誓,凡是经过“梳起”的女子,一切婚约均属无效,而男家也不能强娶。在刘嘉玲杨采妮主演的,女同的经典影片《自梳》中,就有对这一民俗的最好重现。

古代社会中,对女同性恋并没有太大规限,可是随着时代转变和男性权力发展,女同性恋渐被鄙视,甚至有中世纪的传教士认为,这是“魔鬼”诱惑人类造成的罪行,予以大力鞭挞,继而成为社会禁忌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也依然是禁止“同性结婚”的。听说德国好像允许女人和女人结婚,于是成为很多当代女同性恋者的一个“梦想天堂”。如果你问她们,她们会有点天真但很痴情的回答你“多赚钱,出国去。”——而对于“藕官”所处的年代来说,一个女孩子敢于去“爱”一个同性,已经算是非常大胆勇敢了!但也只能悄悄的种下爱的种子,偷偷的绽放情怀而已,而结果多半是玫瑰的过早调令了。藕官的心事,只能告诉三个人,其中的芳官还笑她“疯傻”——好端端的深挚感情,非要弄得跟“地道战”似的隐秘,何其可怜!?就算到了非常开明的当代社会,又有多少“藕官”们,不被理解,饱受排斥,何其可悲!?

若说身为戏子的同性恋,是卑贱的,是违背常理的;那么当时异性恋的世界里,当时的上流社会又是怎么样的呢?紫鹃的一段话,就是最好的写照“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那贾琏脏的臭的都拉进屋去,却也被视为“世人打小都是这么过来”的、是不要紧的事;而贾赦,干脆明目张胆的委派自己的老婆公开招妾,还霸占着一屋子的年轻丫头“贪多嚼不烂”——这些无情无义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都是合法合理的。而情深意重的、比他们高尚的多的情感,却受到排斥,难容于世。这不仅是“藕官”们的不幸,也是整个社会的一大悲哀!在所谓的“伦理纲常”的外衣下,却包裹着“抑善扬恶”的腐朽灵魂。

——其实,同性恋并不是“病态”的,至少我们从曹雪芹的追书,看到的是“自然而然”,甚至是亲善美丽的。那么,反躬自省,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不太“健全”的呢?眼光太偏颇,才会视她们(他们)为“异类”;心灵太狭隘,才会容不下这样的真情真爱。如果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胸怀,这个世界是不是会更加的生机勃勃,健康完美呢?

当然,社会还是在不断发展着,现在总是比过去进步多了。

梅艳芳,刘嘉玲,王祖贤,林青霞,袁咏仪,张柏芝等当红女星,都敢于扮演女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并且深受欢迎;我们青岛北京等大城市的书城柜台,有时候也能公开出售品位不错的女同小说;很多大城市都有形式各样的女同酒吧,聚会;网络上更有女同网站,女同聊天室,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媒体,也能给与充满同情、理解的报道,不再过于偏颇偏激……

据金赛调查,终生绝对女同性恋者在女性中占3%。我引用这个数据,也许并不精确。只是我觉得作为人类的一种真情行为,“同性恋爱”应该是一种合情合理又合法的社会现象。这个,曹雪芹先生比我们更早的就认识到了——在《红楼梦》的大旨谈情中,他竟没有忘记这样的一种特殊情感,没有忘记这样的一群被孤立的人们,哪怕她们只是在社会的一角“伶仃的”存在着,被贬为灰色的异类。但先生还是给了她们最美的一段文字,讴歌着,悲悯着,疼惜着。这不能不说是先生的大情怀,令人赞叹佩服!

曹雪芹先生,很慈悲的给了“藕官们”一个比较不错的归宿——出家为尼。虽然是被作为“狐狸精”扫地出门,虽然是被两个黑心老尼拐骗,去庙里卖苦力,但总归是她们自己心愿的一次真正实现,总归比再沦为娼优奴婢要好。更何况还是藕官和蕊官,两个相爱的女孩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路同行呢?忽然间想起了越剧《红楼梦》的一段唱词,是宝玉唱给已登仙界的林妹妹的,这里也转赠给/携手出家的藕官蕊官吧——“我和你,人间难栽连理枝,世外去结并蒂花。”

若不如此,她们也难偕老啊。那个年代啊,还有什么道路可走呢。即便是曹先生也无法为她们指点迷津。比不得今天的“藕官们”——最勇敢的,已经敢于去理发店剪一个短发飘飘的“宇春头”,公开把自己的女朋友领回家门;有点智慧的呢,也可能先找个“男同志”假结婚,混淆视听,解脱自身;最不济的,也会默默发扬地下党精神,秘密作战,悄悄去爱……

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中,“藕官们”还是在风雨中艰难行进着。但好在,阳光好像每天都多一点了,空气也不那么稀薄的令人窒息了!“藕官们”越来越多的,掌握了自己的方向,成为勇敢执著的,驶向幸福彼岸的可敬舵手。

呵呵,我好像有点替她们唱“高调”了。但我真的希望这些多情美丽的女孩们,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啊!想必,曹先生也会含笑九泉了吧。

还记得某一次在酒吧的一幕,一个中年的短发女子,爽利明快的大笑着,拉着一位有点羞涩但很成熟的中年女子的手,跳上台去,大声的对大家说“我们已经相爱八年了!”她们的手紧紧的握着,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我使劲鼓着掌,忽然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了…..八年抗战,在异性恋的主流大潮中逆流而上,她们的相爱历程,怕也是一次最艰难困苦的“情感长征”吧!情深似海,弥足珍贵。我为她们深深祝福,并且联想到二百年前的那两个年轻女孩,藕官菂官,若生在当代盛世,可能也会如这一对情侣般的,深深相爱,白头到老,为我们上演一出经典感人的“爱情喜剧”吧。

——————————————————————————————————————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