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章 风中箫
作者:歌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00

今夜,突厥可汗的牙帐里,确定是芙蓉帐暧玉生烟。

尽管,塞外的夜的很凉,即使是在大草原上繁花点点,如天上星辰的夏天。

月下的草原,长孙晟遥遥的看宇文无双微笑着,走进那座牙账,脑海中翩跹浮过曾与伊人的一幕一幕。

那个天下无双的美人,她不停的对自己期许着所谓天长地久,却在最后轻而易举断定,他所谓魔的全然冷情。即之决绝转身,以风情万种的一福,表达对所谓不杀之恩的,重谢。

一切前缘,就斩断在那风清云淡的一福,多么动人的一福?!

长孙晟的嘴角,划出一抹笑的弧度,他忽然很想吹一曲。于是,自怀中拿出一支,颜色浅淡到晶莹剔透的紫箫——很古老很古老的紫箫,名字叫做弄玉。

很多很多年以前,那个叫做萧史的少年,曾于月下吹起这支紫箫,如怨如泣、如歌如诉、深沉凄婉的箫声,征服了秦穆公美丽的女儿弄玉。于是,另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少年和公主,吹.箫捧笙,跨龙乘凤,飘然而去离于尘世。

仍旧是很美的月下,仍旧是那支千年以前的紫箫,相同逸然到飘渺如风的气质之外,千年后的少年将箫吹起,却已不再确定,是否是为某个公主而起。

没有太多的,如泣如诉或者如歌如慕,相同的箫,有不同的心情。于是,昔日的《凤求凰》,在岁月长河里转为,今夜的潺潺《流水》。

流水的模样,澄澈而凉薄,生命的本质里从不停留,于是所有温柔成就残忍。旷达者,因着流水而解世事,会笑的愈加悠然自得;多情的人们,却因着流水斩不断的缠.绵,和止不住的脚步,而彻底迷失,孩童般泪流满面。

长孙晟不是所谓旷达者,就像他从来也无可多情,所以他不会流泪,也不曾怎样的悠然。

他只是,很用心的吹着这一曲《流水》,嘴角眉梢上,不变的似笑非笑弧度,恍若讥诮,又或者,无谓一切。

所以他不知道,这箫声传彻了整个的草原——那夜,每一座账篷里的聆听者,都披衣而起,对着箫声传来的方向,久久痴望。

**

塞外草原的夏天很匆忙,秋天则根本没有。

所以当一路风尘的护亲团到达塞外,并留驻了十余天之后,沙钵略可汗为了让南人们,更清楚的知道何为勇士,何为武力,决定在送长孙晟一行回国之前,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冬猎。

那次规模盛大的冬猎,进行在都斤山北。几乎是生长在马背上的突厥族,自然是威风畅快的,让南人大大长了见识。而南人们虽自信是周廷中最优秀的,并已竭尽了自己的能力,却仍只是,充当了提供突厥人哄笑机会的,和平使者。这些和平使者,甚至包括了护亲团正使,汝南郡公上大将军宇文神庆。

但叫沙钵略可汗,和他的贵族子弟们大大诧异,又惊喜的是:他们那美丽纤细到,随时可能随风飘去的可贺敦,居然像是真的女神一般,自始至终优雅且娴熟的操控着她美丽的胭脂马,与沙钵略并辔而行,奔驰于所有人之前。且,不但亲自弯弓射猎收获颇丰,还一边去公平得体的数说南人之弱,一边以一个真正突厥可贺敦的身份,明确的表示出因突厥战士的矫健强大,所生的自豪之情。

夜营时候,可贺敦又向她的可汉建言,说那个看起来神秘清冷的长孙副使,是一个极之有用的人才,若是可汗不能将之收归已用,则必须除之以妨大患。沙钵略可汗但觉他美丽的可贺敦,实在是聪明又智慧极。于是连连点头,请他的可贺敦,先去以旧谊说服,那个极之有用的人才留在北国。

在一处河岸边,可贺敦与那个,每夜用一管紫箫吹的整个草原随之脉动的,有用之才站了很久。

所以说站了很久,是因为大家都注意不注意的,就会看他们几眼,而每每看到的时候,他们都是在看着各自的星星,或者花朵,而不是交谈。

他们交谈的绝对极少,就像他们交谈时的表情一样少——可贺敦像所有人,所有时候看到的那样,嫣然的笑着;副使则像所有人,所有时候看到的那样,优雅而凉淡的笑着。

直到最后,他们的谈话完毕,没有人看得出来,这可贺敦究竟是成功呢,还是不成功。沙钵略可汗为了表示,对可贺敦意见的重视,觉着自己该问一问结果的。

但他没开口前,就发现自己亲爱的可贺敦,向自己笑的时候,虽然仍是那样无比的美丽动人,却好像有一点点累了。于是就心疼的忘了去问,而是温柔体贴的扶着她,去帐篷休息去了。

至于那位副使大人,他自己在那河边起了一堆篝火,静静坐着。直到夜又深的时候,便照惯例的吹起了箫。

他的箫吹得好极了,没有哀伤也没有喜乐,像是行云流水风吹花开,但有让整个大草原,都静下来聆听,并沉醉其中的魔力。就是因为这样,不可思议的魔力,虽然他是南人,虽然他从未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武力和能耐,却被草原上包括沙钵略在内,所有人于心上远远,而莫名的尊重着。

当然,身为现任草原上最大的狼主,沙钵略心里并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尊重着这个人的。毕竟,在他自幼及长所有的观念里,只有勇士和强者才是值得尊重的。而那个神秘清冷的吹.箫副使,他就是看上去之后,让人实在找不到去嘲弄的理由,罢了。

<h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