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原入郡
作者:兰玉簟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64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是我对太原唯一的认识。

当我们进入太原城时,夕阳都已经落山了,而几天的路程把我们坐车的折腾得灰头土脸,精疲力竭——自愧无法和行军打仗的军人比。

然而当我们浩大的队伍在太原郡中穿梭而过时,我掀开帘子看见许多百姓立于街道两侧,朝车队招手山呼着“太原郡人恭迎唐国公回乡!”我还从未没见过如此壮观的阵仗,内心不免有些激动,看着听着,觉得虽然太原郡人的打扮普遍十分朴素,他们的谈吐又不甚高雅,但是却能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感动。

唐公下了他的马车,换骑到马背上,对百姓们含笑招手,以示回应。就这样,我们的车队在太原郡人的簇拥下抵达了“晋阳唐国公府”——一下车,我就见到面前的一座朱门大院门框上立着这么个金字牌匾。

以如今一个小孩的视觉高度来说,唐公的府邸很大很恢宏。我站在地上,从左一路看到右,却望不到墙壁的边际,仰了头又望不到房瓴……

唐国公府,好像是陈朝所赐的地盘吧,是他们李家的祖屋。长年无人居住的地方,我以为应该早就荒废了的,可当唐公下马,吩咐家丁去开门时,一个郡官打扮的中年人抢先一步,把门推开了。

有屋有陵,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标准的古代园林,根本没有一点荒废的样子。

“这是?”唐公又惊讶又惊喜。

“这是我们太原百姓对唐公的一点儿心意……”那开门的郡官拱手施了一礼。

唐公赶忙上前搀扶,含笑道:“贤人心意,受之有愧啊。”

“唐公素来施恩,我们太原百姓得唐公照拂十余载了,无不感恩戴德,都意图报答,然能力有限,只能为您办此等区区小事而已……”

话音未落,就有一人大呼道:“大伙儿都来帮忙啊!”

热情的人民,簇拥着车队而来的人民,呼喊着帮忙的人民,七手八脚地帮助家丁们搬运行李,喂马洗车。

“夫人,您刚刚生产完,又长途坐车的,肯定累了吧,来,慢点,老妇替您熬了鸡汤……”一个慈祥的老妇人把夫人小心翼翼地扶下车,婴儿由我娘亲抱着。

不消半刻功夫,我们就全被安置妥当了。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相信,李渊这么受到百姓的爱戴

国公府分成东、南、西、北四园,唐公亲族住在北园,坐北朝南。由于爹爹段志玄是唐公的直系部下,我们住在东园,和北园挨得最近。

忘却唐公遭贬的事实,我个人认为太原的国公府要比长安住的地方舒服多了,院子大,水清澈,树木多,花草香,空气好,连太阳都可爱了许多。

或许是我还童趣未泯,或许是我目前的身份影响了我的心志,我总感觉自己对现状十分、非常、超级满意,旅程的劳顿一下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事实上劳顿的也不是我,我不过无病呻吟几声罢了。

孝恭第二天就兴致冲冲地跑到我家来,要来逛逛我们住的院子。

我们并肩坐在石阶上,踢踏着腿。我用一根木棒敲打着有些泛黄的草地,不经意地问道:“喂,孝恭,你家的院子比我们的大多了,干嘛跑到这儿来挤啊?”

“谁来挤了?我是来找你玩儿的,要不是我们那儿现在人很多,我就把你带过去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才安顿好,能有什么事么?

“叔父在给新生的堂弟取名录籍呢,不过谈了好久都没决定下来……”他把我手里的棒子接下来,自己玩着。

对哦,听说“李世民”是一个相士在李世民四岁的时候,看了他的相给取的。

“那叫他什么啊?”我问,李世民总不能没名字吧?

“叔父说叫他‘二郎’。”

“啊?二……二郎?”李二郎,感觉喊出来好亲昵啊,原来唐太宗还有个这么可爱的名字,呵呵……

忽然想起李建成,他会不会也有个可爱的小名,我问孝恭:“你那个建成哥有没有别的名字?”

“有啊,哥表字毗沙门。”

“毗……毗什么?”我绕着舌头也没喊出来。

“是毗、沙、门,梵语译音,叔父说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

我呵呵笑起来,“这个名字一点都不可爱。”

“可是建成哥很喜欢他的名字啊,我也好喜欢他这个名字,可惜我自己没有字,不然我要叫摩旒首罗,也做个天王……”

我看着一脸崇拜向往模样的孝恭,深深叹了口气。命运,原来早就注定好了,战争、英雄、权势,才是他们的追求……

<h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