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国人学规 第一节 弟子之规1)
作者:福田心耕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21

通行天下之《弟子规》

大道至简、大繁若曲,一部《弟子规》尽释人生之奥妙、生命之真谛。是啊,通行天下不需要您具备多么高深的理论,您只要每日读读《弟子规》,并不断践行,您必能道行日升、德才日进,通行天下,和谐天下。

――官强题记《和谐之门》之《通行天下篇》

恩师蔡礼旭一直致力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推广一本圣贤教诲――《弟子规》,为了继承恩师衣钵,官强谨将《弟子规》全文及注释恭录如下,以供国人参阅。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流传下来的精髓,直接传承了孔孟先贤的学说,是做人的根本。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具体要求,不仅对幼儿,对我们青年甚至成年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待人处世之书,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员工的德行教育投向了《弟子规》,我曾向西部一家钢铁企业撰写过一篇评论,大意是企业员工素质要提升,必须从力行《弟子规》入手,只可惜被报社截留了,真是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我们看《弟子规》,不能认为它简单直接,太小儿科了。“真传一句话,假传书,”所谓大道至简,大繁若直,我想这就是《弟子规》受到诸多有识之士赞赏的原因吧。我们都希望子女孝顺,年轻人懂孝道,可是他们真的懂吗?有一个七岁的男孩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接着这孩子又说:“我没有学《弟子规》以前,心里总想如何谋害父母,因为父母买了保险,他们死了我可以有钱了。”这话多么让人心惊和震撼啊!2006年,深圳一家跨国公司在报上刊登年薪18万元招聘员工的启事,面式第一关就是要求必须能背诵《弟子规》,遗憾的是就因为这简单的《弟子规》让所有的应聘者退避三舍。何谓《弟子规》,有人甚至认为是不是《三字经》,实在让人汗颜。其实背诵《弟子规》不难,难的是要一条条去身体力行。这也是官强把《弟子规》作为和谐之门通行证的原因。

我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朋友,博士生,在社会上打拼了十多年,自认为对做人与处世有一番心得,可是在他听了《弟子规》的讲解后,感慨道:“我十多年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让人震撼,幸好这位朋友还摸对了这些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惜我们还有很多朋友和国人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生也没找到正确的做人之道,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自己走了弯路也罢,就怕在走弯路的过程中让亲朋好友伤心,让很多人痛苦。国学应用大师翟鸿森在进行《大智慧》讲座时(核心也是《弟子规》),很多企业家当场就含泪说:要是早10年听到,早10年成功;早20年听到,早20年成功!中国传统文化竟是如此厉害,《弟子规》竟有如此能量,实在让很多企业家感叹。有这样一位教授下海经商去了,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混过社会的。最近遇见他,他告诉我自己五十年打拼的人生经验――与人为善!这短短四个字,何尝不是《弟子规》里的一两句话而已,真希望我们的国人和我们的后代子孙,千万不要再发生这样令人心痛的遗憾。比如我们说身体健康是一生很重要的基石,怎样让自己生活得健康,吃得健康,也要好好慎思,.org好好学习。只要您时时保持谨慎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做正确的思考判断。按照我们学习的顺序:博学、审问、慎思,然后力行。所以请您和我一起拿起《弟子规》,入则孝,从身边做起――爱父母、爱师长;出则悌,从待人做起――兄弟睦、财物轻;谨而信,从小事做起――朝起早、勿佞巧;从爱人做起――己不欲、勿施人。这些就是您和谐人生的通行证!学完之后,当下就要用,至于对错,我想做了您就知道。您不一定照单全收,但您一定要依照《弟子规》,要依照经典,“依法不依人”,只要您认真对照经典,对照孔夫子的教诲,时时刻刻用圣贤智慧来教导我们的生活与处事,您就无往不胜,您就和乐无边,您就会走向和谐之门,走向真正的成功。

《弟子规》全文及注释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说:《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因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