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街头足球
作者:慢摇书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36

书接上文。

自西郊牧场成功借助美女马球比赛将王老吉凉茶炒火之后,林星又趁势雇佣了一批小混混充当类似于今天的“网络水军”的角色,让他们大肆宣传王老吉凉茶如何如何好喝,美女如何如何喜欢喝,从而营造出一种氛围:要想亲近美女,就必须喜欢喝王老吉凉茶。

这几招组合拳果然管用。原本默默无名的凉茶,经过一番炒作,成了广州城最炙手可热的商品。炎炎夏日,人们走在街上,总会有王老吉凉茶酷暑相伴。

在炒作王老吉凉茶的同时,林星同时发展了顺风快运和四通快递的业务。虽然城中有十家凉茶门店,但由于广州城太大,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喝到凉茶,“外卖”这种新鲜的销售方式就应运而生了。顺风快运可以将顾客从家中载到凉茶店,也可以将顾客从凉茶店载回家中。四通快递则更绝,不但可以把凉茶送货上门,而且还开通了类似于今天“订牛奶”一样的服务,顾客只需要付清茶钱,就可以足不出户喝上清爽的凉茶。一开始顾客不太相信,但随着送茶工每天清晨风雨无助地将王老吉凉茶送到千家万户门口,人们终于意识到四通快递的优质服务和高速效率。身为快递业巨头的郑铁山,也因此获得了“广州信誉强”的美名。

凉茶是薄利多销的行业,虽然赚钱不是很多,但却解决了大批茶寮伙计和快递伙计的生活和就业问题,这是林星乐于看见的。另一方面,密集的门店和走街串巷的送茶工构筑成一张庞大的销售网,林星的势力逐渐蔓延到广州的每一个角落。此举有利于摸底广州民生,收集各种情报,为后来的许多事情埋下了铺垫。

这是后话,暂且表过不提。

凉茶业初战告捷,再一次显示了林星的商业智慧。身为广州之主的他,深知为官才是正道,经商只是兴趣所及,如何提高广州市民的生活水平,才是他这个广州知州面临的重大课题。

这一日,微风轻拂,凉爽宜人。林星又出去微服私访,随行者只有阿三和郑铁山,这是林星出行的固定组合,他笑称是“考察三人组”。阿三身为司户参军,像个百事通一样无所不知,郑铁山则可以帮助林星解决除了官场琐碎之外的绝大部分事情。

话说三人来到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广州港,只见港口繁华热闹,人来人往。水中密密麻麻地停靠着上百艘船舶,船上降下甲板,一路延伸到岸边。商人们忙着指挥搬运工将出口货物搬上去装船。这些出口的货物中,除了传统是丝织品,主要的就是瓷器。由于瓷器是易碎之物,所以商贾们不时吆喝着提醒搬运工小心。眼前所见,整个广州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林星站在岸边,感叹道:“想不到广州的对外贸易如此发达。此前常闻广州港是大宋的外交门户,今日总算是见识了!”

阿三指着远方的大船道:“广州是出海大港,因地处珠江口,地理位置优越,故历来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本朝新开通的“广州通海夷道”,可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长航线。公子想必知道,天下各地的货物都辗转借道广州运往海外,同时海外的珍奇货物也通过广州流往各地。朝廷历来十分重视广州的贸易地位,坊间有言:天下贸易看广州,广州贸易看广州港。历任广州知州,无不把广州港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来治理,公子若是想在广州有所建树,也应把握这提升政绩的最好机会。”

林星点点头,问道:“我们大宋一般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阿三简要回答道:“大宋出口的货物,以丝绸,瓷器,玉器,木雕,茶叶居多,从外国进口的则多数是香料,珠宝,象牙,漆器,硫磺,良马等等。这些都是稀世珍品,换回来之后随便倒卖,都可轻松赚取数十倍的高额利润。所以海运虽风险极大,但仍然有无数的商人趋之若鹜,每天从广州港发出的船舶不下千只。”

林星清楚这个道理,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海上航行危险重重,但在暴利的驱使下,仍有大批的航海勇士乘风破浪,畅抵四海。

三人在码头参观了一番,重点考察船舶调度情况和码头运营情况,并初步有了一些码头建设的想法。

行了不远,林星看见在码头边上的一块草坪之中,此时有十几个小青年正在踢着一种类似于足球的东西,年轻人分成两队捉对厮杀,看样子貌似战况激烈。草坪空荡荡的,除了两头各有两根高高竖起的圆木之外,再无其他分界线等标志。

想不到这年头也有人踢足球,林星大喜过望,道:“走,看看他们踢足球去!”

阿三习惯性地不解问道:“足球?”

林星指着前方道:“那不是足球么?”

阿三反应过来,这足球又是公子发明的新词语吧!跟着公子久了,对于公子层出不穷的新鲜词汇也是司空见惯,见惯不怪了,笑道:“公子说的是蹴鞠吧?”

林星忙点头道:“哦!是蹴鞠!我想起来了,大宋管足球叫蹴鞠!”

阿三望着远处的人群道:“蹴鞠最早记载于《史记苏秦列传》,当时苏秦游说齐宣王时,介绍临苗道: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这项运动,起源于齐国古都临淄,到了前唐尤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可算得上是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场景,林星在古装电视中都曾看到过,故而深信不疑,问道:“那到了我朝,不知蹴鞠发展如何?是否经常有蹴鞠比赛?”

阿三忍不住笑道:“公子说笑了!蹴鞠只是表演节目,何来比赛之说?”

蹴鞠是表演?林星觉得匪夷所思,在他穿越前的年代,足球可是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人们说起足球,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说足球是男人的运动,是战士的对抗。那场面可是激烈而火爆,现在这大宋人居然把蹴鞠定义为观赏性的表演节目,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问道:“却是为何?”

阿三说道:“公子应该知道,我朝推崇儒家学说,强调重文治而轻武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崇尚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视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正因如此,蹴鞠才由对抗比赛转为观赏性的表演。”

林星道原来如此,崇文不崇武,这是宋朝的最大弊病。不可否认,宋朝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唐朝,甚至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孱弱的军事能力,却让宋朝在战争中屡败屡战,最终被金元铁骑践踏。

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不单单表现在朝堂和军营之中,民间亦多是如此。

想到此处,不由一声叹息。

阿三见他长吁短叹,奇道:“公子,难道你喜欢踢蹴鞠么?”

林星不答反问道:“阿三,你难道不觉得踢蹴鞠是一项很潇洒的运动么?”

阿三憨笑道:“公子,我说句实话,你不要见怪!”

林星点点头,道:“你说!”

阿三有些语含不屑道:“非我一人看法,民间踢蹴鞠的大多是不学无术的恶少年。”

“踢蹴鞠的是不学无术的恶少年?”林星微感错愕,道,“这话却是从何说起?”

阿三像是说典故一般道:“公子有所不知。唐朝时期,蹴鞠十分盛行,不仅皇宫中常有比赛,民间亦是十分普及。杜甫诗中曾写道: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可见蹴鞠的流传之广。那时不但男子爱踢蹴鞠,女子也十分热衷,相传当时伎女常以踢球为乐。本来踢蹴鞠没什么不好,既高雅又健康,但自从唐朝出了两位蹴鞠皇帝之后,人们对踢蹴鞠者再无好感。”

林星好奇地问道:“哦!是哪两位蹴鞠皇帝?”

阿三继续道:“第一位就是唐文宗,相传他极度痴迷蹴鞠,常常爬上勤政楼去居高临下地看人家踢蹴鞠和摔跤,而且他本人也是个蹴鞠爱好者,常和市井无赖捉对厮杀。第二位就是唐昭宗,此人比之唐文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爱踢蹴鞠,斗鸡亦是他的拿手好戏。相传他被朱温从长安押往洛阳之时,六军战士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军和上百个恶少年出身的“蹴鞠供奉”跟着他,这是多么的讽刺!”

林星听完乐呵呵地笑道:“看来蹴鞠少年们感情还蛮深厚嘛!不过这只是传言夸大,两位皇帝误国,是自身无能,与蹴鞠有何关系?只要不是玩物丧志,踢踢蹴鞠还是无伤大雅的!”

阿三听他的语气,知道他很喜欢蹴鞠,若再贬低蹴鞠,就太不识抬举了,于是笑道:“公子说得是!蹴鞠是死的,人是活的,蹴鞠又岂会影响人呢?”

林星笑道:“不错!走,我们过去看看!”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