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因循模式缺乏鼓励之道
作者:当代韩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76

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为国人所垢病,却一如一个病态龙钟的老人,百病缠身,想要返朴归真,返老还颜,还真是有点儿困难了。关于这个命题太大,也有太多的无奈,这连朱清时的“三自一包”也被打压,看来这教育的病还不是一二天可以见效的了。当然,这和上锋的利益与导向相关,中国历来就是治国先治教,而治教就不能不听从权力者的话了,当初鲁迅称之为愚民政策,这就是我们重在于术的原因,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出成绩,而上锋无异议了,不用冒政治风险,而教出来的人头脑简单,一代比一代更听话。而一放开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结局难以预料了。或可这才是中国教育积重难返的根本原因吧。

今天,我就不谈这个问题了,因为,谈了也只是空谈,即使连朱清时这样的大实干家已经大大的实干几年了,也还没有个着落,直逼其自生自灭了。

我今天就讲一个小故事吧。

有个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儿子在后院蹦蹦跳跳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做什么?”小男孩得意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个妈妈没有泼孩子冷水,而是说:“好,但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暂且不寄希望于中国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嬗变,就希望拜托中国的教师们也能像这个妈妈样,改变一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不要往死里灌鸭子嘴巴了。你们就是孩子们的再生父母噢,难道你的孩子就是一只只的鸭子吗?不要再因循守旧了,过去往往是以批评、顺斥或居高凌下,因为中国的教育历来就是一脉相承,那就是你得听我的,不鼓励创新,更别说提出异议与质疑了,否则这样的学生就是一个坏学生。就好比中国的官场,自小就输灌出一种听话的奴才意识。现在中国的“好学生”就是太多了,精力全放在如何应付考试与做题上了,而创新精神、质疑精神与好奇精神又一概哪里去了?这样的好是不是也算驴了?或许,教育的改革就从这个最小的改变开始吧,多多励行鼓励之道,多多放开与包容,多多开发出创新精神与质疑精神与好奇精神吧…….

这一点上锋应该不会也有异议和怪罪罢!

中国官员的特长在政治不在教育吧,可教育毕竟不是政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