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
作者:当代韩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06

汪晖是骡朱学勤是马?!

中国的学术家真是风生水起,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汪晖来了,朱学勤又冒尖了。现在学术“打虎”之声也是呼声日益高涨,好一个**又来了。

真老虎,假老虎?真抄乎?伪抄乎?

这个问题,我看对于整体而言,中国的学术界确实存在大批的学术歪风。学术学术,已经失去了学术应有的道义和本质。论文抄袭、成果剽窃、晋级造假、恶挤职称、互相攻讦,屡见不鲜,已经不是一个二个的问题了。一时神州大地上,学术界又催生“抄抄”了。中国的“抄抄”专家何其多也,确非一个“汪抄抄”、一个“朱抄抄”了。

要论论文数,中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排得上号的大腕了,还极有可能就是老子世界第一了!但是一年下来,年年如是,真正有新发明、新价值、新创造的又有多少?99%以上的都是“水份文章”矣,货真价实的寥若星辰,这里面就少不了“抄抄”们的一大功劳。真家伙还不及日本一个弹丸小国,差距是何其遥远,量与质是何其的极为不对称,差别是何其的悬殊。

为何如此也?不在于其多也,而在于质与精,真正的本质在于价值观,独创性,个人秉承的理念和行业的潜规则、社会风尚了。

社会在日益浮躁,人心日益功利,专家也不例外,学术又如何能“全身”幸免?

“求真”应是学术界的核心品质,而这个核心品质则来源于其秉承的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学术钻研精神。学术要耐得住寂寞、贫苦、冷清、微誉、质疑、指责、攻击和渺视了。学术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其本质应是对自己心灵的真实探访和终生矢志不移的承诺!

如果失去了这一个核心价值、核心理念,那么学术就真正成了一门“术”,而不是真正与本质意义上的“学问”了。就好比《易经》一样,究竟是来探访世界渊源、自然之道、人生本质、拟或是治国之道,还是沦为算命之术,就看你选定的方向与你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所在了。

学术失去了自由价值观、放飞心灵的根基,就失去了活水之源,生命之神,就很容易成为功利学究了,或以此来攀龙附凤、或甘为鼓吹的马前足,或博声誉,或做得高官了。凡此种种,可以称学术,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学问”!

学术界最大的务实就是“求真”,失去了“求真”二字,焉谈学问?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难怪这些年了,学风不正。现在质疑声来了,这是一大好事。上层一言九鼎就一定是真理,权威就一定是正确,草民就一定是无理?这并不见得,从自然之道上来说既非如此,从历史无数事实上也说明了这一切。

只是我们在质疑“汪”也好,指责“朱”也好。我想,我本人不愿意在未了解事实真相之前跟风。

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抄袭”?“抄袭”是如何定义与界定的。如果是大篇幅摘抄或整个观点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几近雷同,铁定是“抄袭”了。如果只是少量引用、借鉴、注解、评释或是本身为之序,则不应定义为抄袭。我们又如何来鉴定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正常状态呢?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并不知道现在世界上学术界对“抄袭”的通行定义是什么?我想我们应该弄清这个定义与命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判断是“真抄”还是“伪抄”的一个指南与评判标准。同时我们还应同时提供两者之间存在符合这个“抄袭”定义的证据,以此对照,让世人明鉴,这样才不致于跑了“真抄”者,却又误了一个好不容易才爬起来的真学者了。

须知在当今时代,具有独立性和独立价值观,既不屈于世俗,更不媚向权贵的学者真是太少了,太少了……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胡适先生早就有言,不失为这场风波鉴定争论中解决的一个准绳与好办法了。

一切都须在严谨的态度,求真的品质之中,一切都在学术探究之中,而不是无端起浪,一拥起哄,也就不会错漏一条大鱼,让伪者显现其形,也不会让一个真正的学者含冤蒙羞了。

有了标准在此,有了证据在此,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抄乎?”“伪抄乎?”不言自明,我想大部分,就是小老百姓、平民草根也会有这个判断力的。这样既不盲从权威,听信精英,也不会枉倒一个真正的学者。

真正的学者在这个世上为数并不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