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离别(一)
作者:东易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377

就算,你不相信人性本善。

那也不要相信人性本恶。

做事做人,尽量从善意的角度出发。

不要做局,不要设计陷害别人。

如果迫不得已,非要做局。

那么一定要记住:

你要百分之百的肯定,你的智力水平要高于你要设计的人。

否则,只会把自己逼入绝境。

颜良,现在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一种和血吞牙的感觉,

一种行走在地狱之间的感觉。

他决定和文丑立即离开这里。

因为,他实在受不了这种对自尊心的ling辱。

他担心自己每多留一分钟,都有扑上去把公孙朔撕碎的可能。

于是干笑一声,比刚才的笑更加不自然:

“此次能与各位共同铲除董卓老贼在山东的势力,我颜良深感荣幸!只是世道险恶,在下的三千子弟兵无一幸免,因此,我必须要请示我家主公,返回渤海,重新调兵,待日后再做他途!我与舍弟不便久留,就此告辞!”

颜良话是对大家讲的,但眼睛却一直瞅着公孙朔。

公孙朔岂能不知?

“世道险恶,三千子弟兵无一幸免”无非是指责自己下手恶毒。

“返回渤海,重新调兵,待日后再做他途!”无非是威胁自己将来要报一箭之仇。

公孙朔心中暗道:“你颜良为了借刀杀人,不惜屠戮全村无辜百姓,比我的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什么资格喊屈叫冤?”

但表面上仍然和颜悦色的向颜良道别:“颜良将军辛苦!在下与众英雄特此送别将军,来日方长,我们有缘再见!”

众人虽也能多少听出颜良对公孙朔的愤恨,但都以为那是因为误杀的事情颜良才耿耿于怀,因此,谁也没有多想,只是纷纷向颜良道别。

一场轰轰烈烈的“神坛讲武”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严格的说,参加这场讲武的各方都损失惨重。

各路英雄,一场大战下来,幸存者刚刚过半,活下来的也不同程度的有伤在身。

各路诸侯,带来的军兵全军覆没,好在人数不多,算不上大的损失。但前来讲武的初衷却大打折扣,只有少数诸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大多数诸侯一无所获。要么是因为选中的人才在大战中丧生,要么是因为在攻打战堡的事件中本性流露,丑态百出,失去了人心,受到英雄们的唾弃。

如果说有人在这场波折中大有斩获,那就属后来居上的公孙朔了。

首先一条,因为董卓与袁绍势力在泰安的消除,其他诸侯在泰安扶植自身力量的想法破灭,再加上公孙朔的军事力量顺理成章的进驻万木战堡。使得公孙朔未费一兵一卒便帮助其父亲在泰安建立起了坚实的军事根据地,与后方的青州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态势,将西出中原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向外扩张。

其次,公孙朔因为在关键的时候显示了雄厚的军事势力,并表现出了对局势把握和控制的能力,使得大部分前来讲武的英雄都对公孙势力大大看好。因此,不少人当即就投奔了公孙阵营,公孙朔取得了人才大丰收。

当然,有不少人也私下里怀疑公孙朔属于趁火打劫的占了便宜,并对此颇有微词。但还没有一个人能了解整个事件真正内幕。

如果说一件事情的发生是有内幕的,那么这件事情的发生对谁有利,谁就是幕后的黑手。

这是一种基本的判断方法。

紫阳真人与典韦等虽然也对整个事件有过怀疑,但缺乏太多的背景资料而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虽然事件的结果是公孙朔大大的占了便宜,但确实不能就此说一定存在内幕,更不能说公孙朔就是幕后的主使。

因此,大家也都往好的方面去理解这个事件。

而对于公孙朔自己,他倒是认为获得了众多人才的青睐甚至比建立了泰安势力更为紧要。而在众多的人才中,赵云态度的转变更是让公孙朔看重。

这是十多天来,第一个平静的清晨。

一夜大战,很多人在黎明时分都去休息了,惟独赵云睡意全无。

在战堡最高处的平台上,赵云来回踱步,任思绪飞扬。

看到了清晨第一屡晨光时,赵云在想着栾平儿。

听到了清晨第一声鸡叫时,赵云在想着典韦、太史慈。

注视着朝阳渐渐的爬出地平线,大地一片火红时,赵云想起了公孙朔。

太多的牵挂。

太多的头绪。

太多的疑问。

不是吗?

给自己透露平儿去向的人究竟是谁?

蓝杉蒙面人又是谁?

一切仅仅是巧合吗?是不是也太巧了?

“子龙,怎么不去休息?”公孙朔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身后。

“睡不着,这一夜死了太多的人,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些无辜的生命在哭泣,在诉说。”赵云眼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动情的说。

“无辜的生命?你是说战堡里那些士兵?”公孙朔对内环的事情略有耳闻。

“是的,其实战堡里的也并不都是坏人,作恶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子龙,你见过自己的父母吗?”公孙朔好象转变了话题。

赵云摇了摇头:“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师父把我养大的。”

“那么,你也是无辜的,不是吗?”公孙朔没有转换话题,而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赵云不置可否。

公孙朔抬头望向远方,慢慢地述说起从未对外人吐露过的心事。

“子龙,我生母死的时候我已经懂事了,我现在有一个继母,还有我的亲生父亲。我好象比你获得的温暖要多。但你知道吗?我的继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我百般刁难,有一次我的父亲远征北疆,我得了伤寒重症,继母不但不给我请大夫,甚至连饭都不给我吃。我当时就告诉自己一定不要死!越是这样就越要活下来!因为死了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结果令继母很失望,我竟然渐渐的康复了!后来她又离间我跟父亲的感情,开始还好,父亲对我依然疼爱,可天长日久,父亲也渐渐的疏远我了,甚至想见见父亲都非常困难!你知道吗?得伤寒的时候我九岁,父亲不再爱我的时候我十三岁!我也是无辜的!不是吗?”

公孙朔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我一直这样活到十六岁,当我发现我甚至连自己喜欢的女人都无法保护的时候,我领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乱世中,没有人是无辜的!当你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你的人生就必定会以无辜告终!如果你觉得战死的士兵是无辜的,那么你去看看那些累死的苦力!如果你觉得那些苦力是无辜的,你再去看看那些被蹂躏死的民女!如果你觉得那些民女是无辜的,你再去看看那些冻死的老人!如果你觉得那些老人是无辜的,你再去看看那些饿死的孩子!子龙,这些人的死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生错了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一个黑白颠倒的时代!一个善恶混淆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辜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避免无辜的唯一方法就是战斗!不断的战斗!胜利!不断的胜利!想要消灭无辜,就要消灭乱世,而想要消灭乱世,就要在乱世中付出血的代价啊,子龙!”

赵云呆呆的看着公孙朔,自己心中的疑问,竟被公孙朔给出了答案。赵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答案,但确实是让他心灵震撼的答案!

“子龙,我愿意用我的血去换取乱世的和平,可是,不够啊!远远不够啊!我们要更多的人加入,要更多的人付出啊!”公孙朔的声音剧烈的颤抖着。

赵云转过头来,静静的看着火红的朝阳,透过眼中泪水的折射,那柔和的阳光看起来有七彩的光辉。

“那么,让我加入,好吗?让我的血,也加入,去换取,乱世的和平。”赵云看着朝阳,静静的说道。

其实,那一夜,公孙朔在城下救下赵云的命,赵云就已经决心跟随他了。

公孙朔好象受到了剧烈的震动一样,身体一颤,猛的转过身来,望着赵云。

再也忍不住那夺眶而出的泪水,公孙朔低声啜泣:

“子龙!这一天,我等的好苦啊!”

一把抱过赵云的肩膀,仿佛再也不想放开一样,牢牢的抱着!

所谓朋友,所谓知己,是心的交流,是血的融合。

在黑暗与绝望中挣扎着抓住一盏灯,你却发现另一个人在同一时刻也抓住了同一盏灯。

这个人,就是朋友!

赵云,公孙朔。。。。。。

朋友。。。。。。

相拥而泣!

当所有的人从睡梦中醒来,

发现,天光已经大亮!

仿佛在此之前,到处都是黑暗的,从来都没有这样亮过!

很多人走了,奔向了那大亮的天光。

武安国,文聘,徐盛,臧霸,乐进,于禁,高览。。。。。。。

他们决定在今日西进,去千里旷野之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去群雄逐鹿的主战场实现人生的宿愿!

二十余日的朝夕相处与并肩作战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有太多的话要说。

但多愁善感,儿女情长怎么能是我等英雄好汉的风格?

于是所有的语言都只化做一句:“珍重!”

他日再见,

不知会是怎样的情景,

还会是朋友吗?

还是,生死的敌人?

“后会有期!”

赵云目送着他们纵马飞驰的背影,

看着他们在平原尽头奔向不同的路途。

奔向,不同的未来!

远处,紫阳真人与典韦和太史慈并肩站立,望着赵云和郝昭的背影。

“是时候了,我也该走了。”紫阳真人缓缓的说。

典韦和太史慈互相看看,眼神中流露出无限惋惜。躬身施礼道:“老前辈德艺双绝,此次讲武之行让我等受益斐浅,真希望能在前辈身边多留些时日好再增长些见识!”

紫阳真人笑了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是老朽临走之前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还请两位见谅。”

两人连忙再施礼:“请前辈指教!”

“子义,无想枪法境界高远,变化由心。对精、气、神的协调驾御与统一使用有极高要求,因此,对心力体力的消耗也极大。切忌在心力佼瘁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使用,否则,有死无生!”

“典韦,你的身法禀赋高绝,脚法离奇玄妙。但对战斗中的移动区间和位置变化要求极高,如果脚下空间被限,或是死守方寸之间,则必死无疑!”

两人听完无限惶恐,连忙俯身拜倒:“前辈一席话,令我二人如鹈鹕灌顶,茅塞顿开!我俩一定紧记教诲,终生不忘!”

赵云眼望着远去的背影全都消失不见了,心中若有所思,站在那里私下发呆。

太史慈和典韦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身后。

“也许,我们也该走了。”太史慈冲着赵云和郝昭笑了笑。

“子龙,郝昭,也许,是时候向师父道别了。”典韦向二人身后示意。

师父。。。。。。

赵云和郝昭猛然回头,发现紫阳真人已背上行囊与两个师弟站在了远行的路口,望向这方。

“师父!”

兄弟俩急跑几步,来到真人面前,双膝跪倒!

紫阳真人注视着他们。

曾几何时,赵云,郝昭还是两个懵懂的孩子,也是这样跌跌撞撞的跑过来给自己跪倒,奶声奶气的叫自己“师父”。

人生,好象就是一个个的轮回往复,在最后的分别时刻,这样的场景又一次重现。

只是,这将是最后一次感受这声呼唤,而这次分别也许就是永别。

真人静静地注视着两个人,想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些什么。

找了许久,真人开口:“你们抬起头来。”

兄弟两人慢慢的将头抬起。

整日的朝夕相处感觉不到,可现在却发现,师父老了!满头银发如雪,满面皱纹堆垒,腰身竟也有些驼了,那仗剑傲然的风骨竟然也会垂暮?

唯一不变的,是那在冰冷乱世中爱护了兄弟俩十几年的温暖情怀。

兄弟俩再也无法控制,泣不成声!

找到了!

真人从两个人的眼睛里终于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

他们,长大了!

因此,

终于可以,放心了!

渐渐感到眼前开始模糊,于是连忙转过身去。

极力的不让语调发颤,真人一字一顿的说道:

“云儿,昭儿,分别之前,为师有一句话要交代。”

“请师父教诲!”二人异口同声。

“你二人早晚要各保其主,将来少不了要兵戎相见,你们记住,你二人之间可以有胜负,可以有输赢,但。。。。。。。”

真人声音竟有些哽咽,停顿了一下稍做舒缓:

“绝不许有生死!”

话音一落,真人头回也不回,抬脚便走。两个小徒弟连忙小跑跟上。

只留下赵云和郝昭放声大哭,不断以头抢地,直到额头磕出了鲜血,染红了眼前的三尺土地。

“师父放心!徒弟记下了啊!师父,您老人家要保重啊!师弟啊!好好照顾师父啊!!”

\');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