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加官晋爵
作者:易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129

虽然九天火龙被破,但线铃的底牌可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觑着这个程万方操纵仙符的机会,线铃念头一转,身上五个部位各有一件挂着单色霞光的装备若隐若现,五股霞光融会到了一起,在线铃头顶盘旋,汇成了一道五彩霞光。

在这一刻,线铃终于动用了已有最强大的底牌――神龙套装(万仙灵戒的力量他还不能完全操纵,还只能使用其如饲养梵兽之类特殊功能,而其攻防技能,还没有被活化出来)。

仙器毕竟是仙器,尽管线铃还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但就凭已有的威力,也已经足以逆转乾坤。

“神龙天翔!”随着线铃口中吐出技能名称,神龙套装集齐奖励的第一个技能终于使用了出来,这是一个固定技能(就是没有使用次数的限制),直接给的等级就是三十级,不过,神龙套装本身还有全技能等级加三的集齐奖励,这就等于是三十三级的神龙天翔。神龙天翔的作用,是使施法者能翱翔在天空,这对高级道士比较鸡肋,但对剑士等较低级时不具备飞行的职业,却是无比的实用。但是,光仅是飞翔能力,还远远不是仙器套装集齐所应有的技能,神龙天翔在飞行的同时,还能不断增加速度,而且翱翔得越远,增加得速度越快,以线铃眼下的堪比一转顶峰的属性,在法力耗尽之前,至少能将速度提升五倍以上,要知道,速度是这个世界中比较难提升的二级属性,试想一下,如果两个势均力敌的剑士在战斗,其中一人的速度忽然提升了一倍,那会是什么结果,绝对是能绝杀对手的程度,更何况是五倍,其实,神龙天翔更为逆天的地方,在于其翱翔一旦发动起来,有不被对方技能追踪的效果,而且是绝对的,不会被任何技能和法术破解,试想一下,一个速度极快,又不能被追踪的人,除非对方使用大范围无差别攻击,且其本身又运气奇差,否则是很难被击中的,这个特性对近身战斗能力较弱,要靠跑带打来耗死近战职业的法术职业者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最实用的神技了,算是平衡刚才那个对法术职业者比较鸡肋的飞翔能力。

这些还不是神龙天翔最大的作用,神龙天翔最恐怖的能力,是配合另一个神龙套装集齐奖励的技能――神龙化身使用,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神龙天翔每升一级就能使神龙化身的效果增加百分之三,三十三级基本上能使神龙化身的作用翻番,这绝对能发挥出秒杀同阶对手,甚至是高一阶对手的力量。

那么,神龙化身有什么用呢?这个只能使用二十次的技能(虽然消耗过后可以找神匠级以上的铁匠或炼金道士恢复使用次数,但天星时代以后,又有几个铁匠或炼金道士能达到神匠级别?反正线铃见过最高级的也不过是宗师级的大宋装备师联合会会长周铁礞,那个,宗师距离神匠,还隔着一个大宗师呢!而且恢复使用次数时还需要大量的物资,特别是,恢复的几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跟匠师级别有关,神匠初阶最多只有百分之十的成功率,到神师会有百分之三十,仙匠才能达到百分之九十而已,真要是赶上点背的时候,还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物资才能恢复一次使用次数呢!),作用是使人的身体神龙化,其中的神龙鳞甲,使防御提升百分之百(有神龙天翔技能,提升百分之二百,后面的相同),神龙角,使法术攻击力提升百分之一百,神龙爪,使实体攻击力提升百分之一百,神龙尾,使飞行速度提升百分之一百(原本神龙天翔能使速度提升五倍,这里又提升了百分之二百,也就是说又增加了十倍,加起来就是十五倍的速度,就算原本是乌龟化身,速度也能达到恐怖的程度了,当然,前提是得能适应并且控制得住这么高的速度),神龙之威,发出龙威,压制所有敌人,除非有特殊能力的,否则在龙威范围内,敌人所有属性削弱百分之三十,技能降低三级,辅助了神龙天翔技能后,削减比例不变,但龙威所及的半径变为原来的二倍,面积为原始的四倍。另外,在龙威笼罩范围内,一切神器及以下装备附加的技能威力减半。

因此,在神龙套装上两大技能发动的一瞬间,双方的胜负便已经决定了。在已经长出龙角、龙鳞、龙尾,整个人几乎变成一个“小龙人”的线铃身上所散发出的龙威压迫下,程万方身上两大神器的光芒骤减,同时,他的各项属性迅速下降。与之相对的,却是线铃在空中划出一连串的残影,速度越来越快,绕着程万方打转,若不是一时之间还无法适应如此快的速度,他恐怕早已将程万方解决了。

不过,适应总是要有个时间,就在程万方终于觑个空子向线铃猛攻了几招再次准备向大队靠拢的时候,线铃身上龙威忽然大作,比刚才竟然增强了整整一倍,直向程万方压了过去。

“轰!”随着龙威而来的是一道快逾电光的身影,这身影来到了程万方的身前,忽然化作了一条神龙,缠绕在了他的身上。神龙的幻象只持续了不到零点一秒,便再次化作一个人形,静静的站在程万方――或者应该说程万方之前的位置前面,这人正是线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原本在那里的程万方已经消失了。是的,没有人看清线铃是怎样出手的,到底是用了武功还是法术,可程万方就是消失了,原地只留下一整套的装备,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那闪耀着宝光的全身鱼鳞铠和那柄虎头金枪。

“神器吗?”线铃随手拣起来看了一眼,便抛在旁边一个已经惊呆的虎威军士兵手中,道:“赶紧收好,别给刷没了!”

“是,是…,不是!”那虎威军士兵这才清醒过来,忽然虎吼一声,就要上来跟线铃拼命,可是,随即他便发现,自己的腿渀佛都已经僵硬了,无论如何也迈不出这一步去,只得尴尬的笑了笑,就那么站在原地。

“还有没有想阻挡我们的,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要走了!”看着呆在原地的虎威军士兵,线铃一招手,驮着天怍帝的飞骥便跑了过来,线铃牵着飞骥,后面跟着同样牵着青虬和白螭的天青澜和玉生香,再后面跟着赤貂等十三妖,从虎威军阵势中穿阵而出。也许刚刚真的是被线铃的气势所吓到了,这些虎威军士兵,无论是战士还是剑士,是道士还是僧侣,都不自觉的让开了一条道路,就这么让线铃等一行人施施然的穿阵而过,没有半个人敢上来阻挡。直到线铃收起了十三妖,与天、玉二女飞身上马,疾驰离去,这些人才回过味儿来,抱着程万方的铠甲痛哭失声,足见程万方在虎威军中还是有人心的。

终于从虎威军的拦截中冲了出来,线铃与二女都松了口气,从这里到德州大本营,虽然算不上是一马平川,可在击败了几支零星过来增援的虎威军小队,以及一队辽国游骑之后,线铃等还是在第二天中午顺利的回归到了德州。此时,与他们分散突围的虎翼军出击分队,大部分已经平安归来,不过,也有近百人失踪,并且在后来很长时间里能确定生死的,加起来也没突破个位数。

这次出击,可以说是虎翼军到北疆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一千多人出击,折损了二百多人,除了失踪的近百人外,剩下的死在开始埋伏的辽军手中有四十多人,后来冲辽阵抢天怍帝时两军没正经冲杀,只是随着线铃陷阵的损失了那么几个,再就是被流矢所伤的有几个,加起来折在辽军手中的也不到五十人,倒有一大半是在与虎威军等友军厮杀时所折损的。

不过,他们这一次的收获却是无比的丰厚,虽然战利品只有一个,但那是辽国皇帝啊!是跟宋朝相持了两百多年,一直压着宋朝,与宋皇帝兄弟相称并且是其中的“兄”的超级大国辽国的皇帝啊!

这个战利品的分量有多大,在将天祚帝押到东京后很快便见了分晓,宋徽宗亲自颁布圣谕,给虎翼军全体官兵每人计勋一万(这个是虎翼军成立时制定的制度,将战功量化为功勋值,并可以用功勋值换取国家控制的物资、官爵和特殊政策),参与出击的骑兵每人晋爵一等,计勋三万,军官阶官升一品,计勋五到十万不等,而亲自率兵出击,并在生擒天祚帝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线铃,则直接封开国伯爵,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计勋百万,阶官由昭武副尉直升宣威将军,职官还是虎翼左厢都指挥使,不过前面那个试字去掉了。

宋朝凡举遇到官名的,都是非常复杂,不得不解释一下,首先是那个开国伯爵,宋朝国初封爵十二等,分别是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后来嗣王、郡公、开国公不封,裁并为九等,宋朝的封爵不象清朝伯以上都是超品,而是有对应的品级,比如开国伯爵为正四品,与线铃的阶官相当。一般来说,开国爵位前面还要加上郡县名,不过线铃尚未回京受职,封邑也还未定,因此还没加这个名头。接着再说食邑,包括宋代在内所有中国古代的朝代,封爵就必定有食邑的,简单说就是某爵所分封的地盘,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中央集权越来越集中,封爵在食邑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小,在商周时期,封爵在食邑中执掌全部生杀大权,基本上就是割据小国的土皇帝,而到了明清,食邑只是虚衔,封爵只能按食邑的数量领到或多或少的money。在宋朝,情况也基本上同明清,只是这个食邑数都是虚的,真正能领到钱的是后面那个食实封,根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实封一户,每月可以领到二十五文钱,线铃这个三百户的食实封,大约就是每个月能多领七千五百钱的工资而已。不过,这个东西利益还在其次,宋代官员以高工资著称,也不在乎这点钱,关键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爵位这个东西,代表了文官或者武将对国家的贡献,或者更严格说,是国家承认的贡献值,爵位高的一般是受尊敬的。

再说那个宣威将军,前面讲过,这个是阶官,也叫武散官或寄禄官,武散官在现在相当于军衔,寄禄官相当于现在的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在现代,这两者大多数时候是一体的,比如上校就是正团级待遇,但有时候也会不一样,而在宋代,这两者是完全一体的,线铃以前昭武副尉,那是正六品下的阶官,而现在直接升为宣威将军,那可就是正四品的上的阶官了,等于是连升四品(从几品也算一品),在真实历史中,观有宋一朝,至少是北宋朝中,因为一战而以这样速度升官的根本没有――当然,真实历史中也没有人能生擒过辽国皇帝,但总归是火箭速度了吧!而且据京中传言,这事是蔡京在背后运作的,此时的蔡京已经视线铃为心腹,提拔起来不遗余力,原本他想将线铃的职官也升一级,为河东路都钤辖,不过因线铃从军年限实在太短,恐其经验不足而作罢,只是将其试虎翼左厢都指挥使前面那个试字去掉。这个前面也解释过了,宋代职官高过寄禄官两品前面加“试”字,线铃原本是以六品寄禄官领四品的实职,因此前面加“试”字,如今,却是以正四品的寄禄官领四品实职,这个“试”字自然就要去掉了。不过,日后息兵回京,线铃的官职早就给他留好了――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那是殿前三衙之一的副长官了,虽然只是从四品官,但实际权力和宠信程度,却远非那些边将军官可比。

当然,这些破格提拔也并不是靠蔡京一个人说了就算的,宋代实行的是宰相负责的文官民主体制,若不是因为线铃生擒天祚帝为国家带来了重大利益,这个任命也不可能被通过。是的,天祚帝被解送到东京之前,先被送到了幽州前线,招降了数万幽州守军和奉圣州和归化州的数万辽军精锐,其后在到东京后,又发诏招降了走投无路的辽国东胜州、云内州、丰州等地的守军,还招降了部分已经跑到羊城的大帐皮室军的部队,只有部分辽军保着于天祚帝之后在可敦城称帝的耶律大石,一路向西逃窜,后来建立了西辽国。可以说,生擒天祚帝的价值,不但是宋朝获得了大量未必能得到的地盘(历史上宋朝就从未得到过上述地盘),而且还免了数十万大军的粮秣支应和十余万人的死伤抚恤,可以说节省了大量的money,这才是一直陷于财政拮据的宋朝的当权文官们认为最有价值的地方。

就这样,时间一直到了江湖历三十三年的年底,算起来,线铃进入这个世界已经整整三年了。对一般人来说,三年,就意味着从菜鸟转向资深的转变,从低手或者普通人向一般高手的跨入,是的,若是练功不怎么偷懒的话,三年的时间,对宋朝普通资质的人来说,足够从一级新手迈进九十级行列的了,而对于金国人来说,勤劳一点的话,就算冲击一转也不意外。

这一段时间里,北疆一片平静,虎翼左厢甚至连驻地都没有变动,倒是吃过败仗的右厢从朔州、武州西移到了东胜州、云内州和丰州一带驻防。与历史上不同的是,金国也并没有理会国内江湖人物越来越高的伐宋呼声,转而一路追击西逃的耶律大石部,直有不追到天边不罢休的态势。这可能是因为宋朝自行占领了辽的南京和西京两道,也就没有了后来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一系列龌龊,也自然没有了后来的张?叛逃[注一]导致的宋金交恶的事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宋名将在朝,伐辽全胜,又尽占燕云形胜险要,使得金国君臣并未向历史上那样藐视宋军的战力,自然以先稳定内部为主,而西辽对原辽国境内军民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金国便将追杀耶律大石作为首要任务,伐宋的事情也就先不予考虑。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宋金边境半年来相安无事,不过,国家虽无战事,虎翼军这些江湖人物又哪里闲得住,既然没有战争压力,他们也便很自然的开始擅离职守,到附近练级,开始还只是小规模的,后来竟发展为成千数百人的出去,这种情况线铃也无法约束,后来反而主动带着他们四出“打猎”,只是大营中要留有最起码的守备力量。

别说,北疆之地看似乎荒凉,怪物的刷新点还真的很多,而且等级也不低,虎翼军这种组织严密的大规模的行动,又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因此,到了年底“歇冬”(也就是每年腊月和正月怪物数量和刷新速度都骤减的时段)之前,线铃已经成功的由一转五级晋升到一转十五级(在一转层次上,这个升级速度绝对不慢了),考虑到回京后可以用此战的功勋兑换大量的经验,到时候以他第一大功获得的百万功勋,很可能一举跨入一转中段的行列,甚至若是将全部功勋都兑换成经验的话(功勋还能兑换其它很多有用的东西,一般人不会全兑换成经验),便是达到一转四十级以上也有可能。而他的同伴中,等级最低的天青澜,也已经冲击一转成功了。

到了歇冬期,大家又无事可干了,好在没过几天,线铃终于接到调令,命其在年前返回东京汴梁述职,而虎翼军全军(包括右厢)撤回太原休整,北疆防务由新调来的建雄军和振武军接蘀。

这个就是要兑现虎翼筹军之前的约定了,大家不免欢欣鼓舞,线铃率手下亲兵都将士快马直回东京,而那个军、指挥的将领们,则在将大军带回太原府后,再兼程回京。

虽然要顾及亲兵都中众将士普遍的马速而不能尽情的纵马奔行,但虎翼军的战马本就很好,近半年来又得了不少辽国良马,好马优先配备给了亲兵都,因此速度很是不慢,只用了十余天的时间,在腊月十四的这天,已经到达了黄河北岸的开德府。开德府在今濮阳一带,宋朝时期的黄河和今天的不一样,在河阴(今荥阳北古汴河口)不再按今天的河道东去,而是转向东北,经由卫州(今汲县)、滑州(今滑县)、澶州(也就是广德府了,今濮阳)、大名府(今大名)、恩州(今清河)冀州衡水(今衡水县)、深州武强(今武强县)、河间府乐笀(今乐笀县)、沧州南皮(今南皮县)、清州(今青县),最后在今天的天津附近与海河合流,夺海河入海[注二]。这样一来,澶州广德府也便成东京以北的军事重镇,一旦敌军从澶州渡河,再到东京便是一马平川,毫无阻碍了。

历史上,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军连败,辽军兵峰所至,直抵距东京近在咫尺的澶州城下。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勉强保住了这个京北要塞。消息传到东京,引起宋朝朝野震动,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一杆子就要跑到升州(今南京)或者益州(今成都)。还没看到辽军的影子,就要跑到那么犄角旮旯的地方躲起来,也堪称天下奇谭了。当然,话说回来,若是徽、钦二宗能有他们祖宗这般魄力,倒也不会有所谓的“靖康之耻”了。迁都的事情后来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毕士安的反对而未能成行,而且同样是在这二位的坚持之下,宋真宗无奈亲至澶州督战(能听人劝倒也算是个好皇帝)。此时辽军在澶州坚城之下遇到小挫,猛将萧挞凛被伏弩射杀,再加上宋真宗到澶州后,在寇准的力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暂时抵住了辽军的攻势,其后宋真宗派曹利用出澶州议和,双方终于在景德二年(1005年)达成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内容不细说,其结果就是双方息兵,宋每年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皇帝约以兄弟相称(开始谁兄谁弟要叙年齿,后来辽国势强,就变成了一直都是兄,宋国为弟)。之后宋辽虽多有摩擦,但双方均无意大动干戈,谨守盟约,直至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在海上之盟后相约伐辽,历一百一十七年,两国间再无大的战事。

后人对澶渊之盟微辞颇多,认为其用大量的金银布帛换取和平,不但拖穷了自身,还助长了敌国的财力物力,最终导致了亡国。远了不说,就是宋朝当代苏洵的《六国论》,就用“六国赂秦”来暗喻宋朝给辽岁币的行为,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北宋给辽的岁币,连银带绢加起来不过能折钱五六十万贯,而北宋每年财政收入接近一亿贯,这点钱相对于每年供养官员的工资(特别是要养着大批不干活也要领工资的官员),相对于每年养上百万募兵的军费来说,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而恰恰就是这一点点岁币,却换来了北疆一百一十七年的和平。更何况,还有人指出,澶渊之盟中还有一条是开放互市,可辽国除了战马,实在是没有什么能卖给宋国的(后来发现宋朝骑兵越来越多,连战马也不敢卖了),而他们瞧宋国的东西,却什么都好,什么都想要,于是乎,最后的结果,是不但宋国给他们的岁币都回来了,辽国还要向宋输出大量的低附加值的原料和半原料。同时,这也造成了辽国对北宋经济的强烈依靠性,到辽国晚期,不但全国各处都充斥着宋货,甚至连货币都要用宋钱,辽国自己的钱信用低下,根本没人使用,甚至连辽国自己的君主,都认为只有宋钱才叫钱(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宋朝制钱的精良),实际上,岁币的作用,等于是在辽国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北宋的民间,但就是这一圈,给辽国君臣带来了奢侈和贪图享乐的风气,以至后来对金战争时不堪一击。相对而言,西夏在这一方面要好一些,因为西夏从开国开始,就严厉禁止后代子孙用宋国的奢侈品,并利用各种制度保证各部落的原始风俗习性,避免骄奢淫逸的发生,但即便如此,到了后期,西夏也同样被北宋的岁币给腐蚀掉了。

可惜的是,宋朝并没有利用这难得的百年和平,励精图治,反而也陷入了安逸享乐,不求进取,土豪地主的纷纷兼并土地,朝中官员争权夺利,党争不断,长期的和平又导致武备废弛,众文轻武,最后终于自己葬送了自己。严格的说,宋朝的灭亡绝非因为用岁币换取和平,而是因为用岁币换来了安逸和内耗。

[注一]北宋和金的海上之盟,约定两国同时伐辽,宋取南京和西京道,金取上京等道,不过,由于宋军战斗力低下,在幽州城下吃了大败仗,最终不得不求金国来攻取燕云十六州。金国占领十六州后,开始确实按照盟约,归还了幽州及周围的六州,但也仅此六州而已。即使是这六州,也是用移交之前给辽的每年五十万贯岁币给金,以及一百万贯“代税钱”换取的。而且,金兵在离开之前,还经过了一番虏略,特别是幽州,甚至将富户资财统统运往北国,给宋国只留下一座空城。宋朝对此虽然十分不满,但自己武力不过硬,只得忍了这口气,打算以和平谈判的方法,谋取另外几州。就在这时,幽州迁往北国的军民路过平州,平州当时是控制在辽国旧将张?的手里,张?利用幽州附近的形势,周旋于宋金辽三国之间,左右逢源,后来虽然名义上归降了金国,但实际是独立的地方势力。且说那些幽州移民,由于不愿往北国,便说动张?,让他趁金太祖病死,太宗刚刚继位的机会,归降宋朝。张?本是汉人,又知道金国虽然表面给他同平章事的官爵拉拢他,但实际一直在相继除掉他,反不如宋朝对辽国降将如郭药师等人的倚重,因此以平、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县)三州降宋。宋徽宗贪图三州之地,答应接纳张?,因此引得金国大怒,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来讨,最终还是不得不杀了张?给金国才了事,不但没得到任何利益,反而交恶了金国,还寒了降将郭药师等人的心。

[注二]这是政和年间黄河的走势,北宋一朝,黄河在下游地区多次变道,入海口也不尽相同,这里仅是叙述于文中背景时间相符的一段时期的河道。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