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五音十二律
作者:易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454

这种昆虫状异兽的特性十分怪异,它的幼虫等级不高,强于实体攻击,同时能喷吐一种微毒的黏液,这种黏液的毒性非常之弱,便是对六十级的人类也造不成致命的伤害,它更主要的作用,其实是减缓对方的速度,方便成建制的幼虫进行群体性的实体攻击。与幼虫强于实体攻击相反,它的成虫实体攻击力极弱,以一转异兽之尊,其实体攻击力甚至不及九十级的实体攻击类野兽,最多也就是跟它的幼虫相当,它的法术攻击是喷出一种毒性不是很强的毒雾,这种毒雾比幼虫的黏液毒性强一些,但也强得有限,大约能对八十级左右的人类造成一定麻烦,九十级以上的只要及时解毒,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这异兽就徒有其名,这世界中每一种异兽都有其特殊的能力,这种昆虫异兽也不例外,一旦那弱毒的毒雾和微毒的黏液遇到一起后,便会转化为一种毒性极其猛烈的剧毒,这毒性猛烈到如果不补充生命的话,只要十秒左右的时间,便会将一个一转高手毒死的程度,而且这种毒还能造成腐蚀效果,能持续降低被腐蚀的人的防御力,当防御力降到一定程度,人就会昏迷,任人宰割,足见这剧毒的威力了。

因此,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那些在两大战队最前线,同时沾染了毒雾和黏液的二十多个人,几乎立刻便被毒倒在地,而后方那些毒刺客和药剂师们一时也没反应过来,等他们手忙脚乱的为这些人解毒时,已经有一些已经奄奄一息了,而毒刺客和药剂师们人手毕竟有限,也无法同时解救这么多人,到最后,大约也就是不到七成的中毒者保住了性命,而且由于中毒较深,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陷入强制昏迷状态,被队友拖到了后方。

这样一来,两个大战队就都处在了一种尴尬的局面,原本两个战队所带的近战职业者就有限,如今这一下便折损了近四分之一,堵通道口的力量立刻大大削弱,再加上要防备那毒雾和黏液混合的剧毒,这些近战职业者们立刻左右支绌,但是,他们还不能后撤收缩防线,因为一旦他们离开通道口,便立刻会失了地利,到时候,通道里成千上万的成虫幼虫冲出来,便是只用实体攻击,也能耗光这两大战队的全部力量。而且此时众人后方的仙府大门已经关闭,想重开要九天以后,真可以称得上是后退无路了。

“看来该我们出手了,否则大家一块玩完也不好!”线铃对着周围的同伴们点头道。

“我先来吧!”云天索冷着脸自告奋勇道。

就在他刚要站出来动用大招的时候,忽然听得一声娇喝从古典乐战队的队伍中传来:“通道口的人后撤,五音十二律大阵,发动!太簇为宫!”

随着这一声令下,古典乐战队的阵型立刻动了起来,首先是近战职业者们后撤,护住了五音十二律共十七个阵点,接着,外圈的十二律阵点逆时针旋转,内圈的五音阵点顺时针旋转,很快,内圈的“宫”位就与外圈的“太簇”对在一起,同时,“姑洗”对“商”、“蕤宾”对“角”、“南吕”对“徵”、“应钟”对“羽”,整个阵法按孟春之月的基调排列,正与此时的月令相合。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十二平均律和五度音程了。这两个东东是中国古代对音乐的一大发明,最早的应用大约是在公元前二世纪,比西方国家早了近两千年,而其原理比较公认的是1584年明代朱载?在《律学新说》提出的,也要比西方国家早上百年。大体上来说,五音相当于现代音乐里的唱名,也就是do,ra,mi,fa,so等,而十二律相当于音名,就是升C,降D什么的,而“太簇为宫”之类的说法,大体就与现代谱曲时定调子,比如“1=C”(或称C大调)类似,而十二律分别对应现代的七大调五小调。

接下来要解释一下十二平均律的原理。说起来人的耳朵十分奇怪,它在听音的时候,等差的频率在人听起来音差并不相等,反而是等比的听起来是相等的,打个比方,如果两个音的频率分别为一万和五千赫兹,而另两个音的频率分别为五千和两千五百赫兹,那么人的耳朵听这两组音的音高差感觉是相等的。而声音的频率又与弦长成反比,因此,音高与频率的等比关系,便可以转换到弦长与音高具有等比关系。

等分弦长最容易做的就是打对折,于是,古人将原始弦长和一半弦长之间的音差定为一个音程(现在一般被称作八度音程),再将这半个弦长内按等比关系十二等分,于是,这十二个音听起来就是将这一音程平均等分的。这便是所谓的十二平均律了。十二等分中的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全音也就是大二度则是两等份。之所以要进行十二等分而不是十等分二十等分,其好处在于经常能遇到接近整数的等比关系,分起来比较容易,更奇妙的是,它还能与五度音程配合得很好(具体是怎么整比配合的百度一下就知道了,这里不再详细解释)。

但是,古代既没有膨胀系数很小的铂依合金的国际标准米尺,也不知道用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做长度计量单位(别小看这两个定米的方法,它们的提议者可都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更不知道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做标准。同时,他们手里也没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一没标准二没测量工具,他们又是怎样精确的将弦长进行等比分割的呢?

其实,古人在很多方面比我们现代人还要聪明的,没办法做出精密的测量仪器,但他们却可以因地制宜的用一些简易但却不乏精确的方法。在古代定弦长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累粟之法”,“粟”就是小米,“累”就是将小米一粒一粒的排起来。由于小米的粒径小,而且圆度比较高,因此,经过精心挑选后的小米,可以比较准确的定出长度。这种办法在中国古代定长度的通用方法,《淮南》一书中曾明确记载:“累粟十二成寸”。

但是,累粟法很不精确,首先挑选小米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能尽量挑些粒径差不多的,可难免张三挑大了,李四就挑小了。另外,“累粟”时小米之间都会有空隙,若是只“累粟十二成寸”还好说,要是累个琴弦那么长的长度,误差就难免的了,因此,古人其实还有另外一柄常用的“尺子”,这柄尺子就是――影子。

太阳的位置每天每年都在不停的话,这样就会在地上留下长短不同的影子,古人早就知道利用影子来测定长度和时间。虽然就测定而言,根据每天不同时段影子长度不同来测定更方便,但由于太阳每天同一时间影长是不同的,其比例也不同,因此很难准确测定,古人在需要比较准的长度测定时,一般是在每天正午测定影子长度,然后再根据一年中每天正午影长变化来进行定长。

一年中正午的影长冬至日最短,夏至日最长,其影长比例公式为:tan(x1)/tan(x2),其中x1和x2分别为两次测定的太阳光与地面夹角。由于黄赤交角[附]是23.6度,因此,从冬至到夏至,太阳光与地面夹角约变化48度,平均每个节气变化4度。因此,在北纬35度附近的中原地区,每两个节气日正午影子长度比例范围在1.145到1.165之间,变化不大,基本可以认为上等比。而如果要求比较高的话,还可以调整测定日期,比如在节气日后一天或两天测定,便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比例。因此,最早古乐定调的时候,是每个节气测一个长度,并由此定一个调子,从冬至到夏至正好十二个调。但是,冬至到夏至才半年时间,这样定调子感觉总是不太完美,因此,人们就每隔一个节气测一次,上半年只测六次,另外一半的六次测影长时间移到后半年,反正后半年影长与前半年是完全对称的,总能找到与前半年某一天影长完全相等的一天。如此一来,基本上就是每个月有一个调子了,音乐与天文结合起来,正好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事情便终于完美了。

也正是由于这种对照,因此,每个月“宫”所对应的“律名”都不同,比如众人这次做任务是一月下旬,也就是孟春之月,按照规矩,这个月应该是“太簇为宫”。而古典乐的五音十二律大阵定这个调子时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当然,这种方法仍然有一定的误差,首先,由于只能在正午测影长,因此,实际上在调整日期时,只能以日为单位,也就是每次只能以三十分之一为最小单位进行调节,其精确度不可能达到太高。另外,二十四节气是点时间,大家看日历就知道,节气日时总是写某日某时某分某秒为某节气,而且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不是整日,而是365.2425天,这多出来的0.2425天,使得每年节气点的时间都不尽相同,而测量却只能在正午进行,因此,这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当然,这种误差比起“累粟之法”的误差要小得多,特别追求完美的史官和乐官自然倾向于选择这种方法。

闲话暂休,回头再说场中战况。却说古典乐战队,此时已经完成了收缩,而海量的幼虫和成虫从失去堵塞的通道口蜂拥而入,转眼间已经有数百只进入这个大洞。而受到他们的影响,霸天虎战队也不得不收缩防守。

“铮!”一声琴响震动了所有的人兽,正是太簇之音,也就是五音十二律大阵定的“宫”调,大家转头去看,只见韶乐一脸严肃,盘坐在地,她手中的古琴摆在膝头,双手同时拨弦,正在以全副精力演奏一曲《出塞曲》,曲调既有几分慷慨激昂,又有几分惨烈苍凉,而古典乐战队的人一边维持着阵法,一边高声唱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韶乐震撼心灵的琴声感染之下,便连霸天虎战队这边许多人也不自觉的跟着唱了起来。

这个时候仍能保持冷静的人不多,但线铃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眼中,韶乐古琴上释放出来的并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道道能量波纹,而且这些能量向外扩散时,一旦遇到五音十二律大阵的阵点时,就会诡异的变向,在大阵中流转一圈后再释放出去,使威力凭空增加三成,原本这韶乐释放出来的,就是五音十二律大阵中众人集结在一起的力量,但由于法阵的特点,其释放出的力量大约只有所有人总力量的一半,但经过这三成增加,其力量已经能够达到众人总力量的六成半,这在法阵中已经是极其了不起的了。

“嗡!”除了线铃外别人看不到的声波力量的最外缘已经接触到了汹涌而来的兽群,只一下,已经冲过通道口的数百只异兽,便有一半粉身碎骨,而且无论是尚未达到一转的幼虫,还是已经达到一转异兽级的成虫,全都无法抵挡这琴音哪怕一次接触。

“嗡嗡嗡!”见到第一击生效,韶乐琴声忽然转急,而且都是那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一时间,对面涌进来的怪兽纷纷爆裂,几个眨眼的功夫,从古典乐战队负责的四条通道里出来的怪兽,包括通道里距离较近的怪兽统统化为一地黏糊糊的绿水,短时间内竟无怪兽再从通道中涌出,这倒不是四条通道里就这一两千只怪兽,实在是怪兽通道里约十丈长的范围内的怪兽都被清空,后面的想上来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

“好厉害!”线铃和同伴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唐绝情感叹道:“这技能群战起来还真是…真是快啊!”

“呵呵!先别管那边了,这边好象快撑不住了,还得我们出手!”线铃道。原来就在古典乐那边杀得痛快的时候,霸天虎这边的情形却是益发的严峻。本来这边的四条通道口便已经被攻破,不想古典乐那边整出如此大的动静,搞得霸天虎这边不少人分神去看了一眼,但那些怪兽却不受影响,一来一往之间,便又有不少人被沾上黏液,吓得只好后退去处理,这便有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如今霸天虎战队的两翼已经开始在几个小队长的指挥下逐渐收缩,结成圆阵,这一方面可以缩小防御长度,另一方面也为了不被古典乐所误伤,毕竟一开始霸天虎战队的左翼和古典乐的右翼是连在一起的。江湖中同盟关系的组织并不能完全免疫盟友的群攻伤害,只能按一定比例降低,因此,刚才一顿塞下曲,霸天虎的左翼这边也有不少人被误伤。

“对了!云大哥,你的技能速度怎么样?这边杀得那样快,咱们可别丢脸了!”线铃对刚才自告奋勇要出战的云天索道。

“放心!主人自创的绝学‘血磨盘’,正是对付大量低等级敌人的最好招数,虽然肯定及不上他们这集结了几百人力量发出的群伤法术,但作为一个人施展出的招数来说,绝不会丢人的!”

说完,云天索已经排众而出,来到两个战队中间由于收缩防守而留出来的空隙中,线铃等同伴跟在后面为他护法。只见云天索摸出一只黄皮葫芦,拔开了塞子,用手一指,一溜黑烟从葫芦里喷出,这些黑烟一出来,便迎风而长,很快变成覆盖范围极广的一大片阴风,阴风中还不时传出阵阵鬼哭神嚎。

“九九夺魄聚魂葫芦!”周围倒还有几个识货者,不由得失声叫了出来。这夺魄聚魂葫芦葫芦乃先天灵根,天生带有九阴和九阳两种属性,其中的九阳属性非常强悍,无论是人是兽,当其生命值低于最大值百分之二十的时候,只要发动起这九阳属性,就有一半的几率将其直接“夺魄”,也就是挂掉对方,而夺来的阳魄在葫芦中聚炼,还能炼出不少灵药来,是对付血长防厚的BOSS级怪兽的最强武器。而它的九阴属性,虽然不能直接造成杀伤,但却能收集阴魂,将其炼化为阴兵,阴兵的实力与该阴魂生前实力直接挂钩,真要是使用得当的话,威力也是非同小可。

眼下的云天索,也正是在使用这阴魂的功能,他的葫芦里这些阴魂,是他的前主人丰紫蠲收集的,原本是为了将其全部渡化,不过即使以丰紫蠲的能力,渡化阴魂的速度也远比收集阴魂慢得多,因此,葫芦里的阴魂反而是越来越多,就在丰紫蠲打算抽个时间将葫芦里的阴魂集中渡化一下的时候,那场改变整个江湖命运的大战爆发了,丰紫蠲作为屠龙帮八大供奉护法之一,义不容辞自然要去参加,结果是一去不回,他的许多宝物也就都落在了云天索手中,其中就包括这个葫芦。而云天索本身就是修炼煞系法术的,根本没有能力渡化葫芦里的阴魂,十几年下来,原本被丰紫蠲收集的那些阴魂被炼化得精纯无比,倒是成了云天索的一大利器。

那些阴魂出来之后,在云天索的指挥下,迅速的聚集到了通道口留下的尸体旁边,只见云天索皱着眉头,口中念念有词,忽然一声大喝,咬破舌尖,一口精血喷出,这精血喷出的技术如此之高,竟然形成了漫天血雾,这些血雾一接触地上的尸体(包括那些怪兽的尸体),那些尸体便发生连续的爆炸,形成更多的血雾,转眼间,上千具尸体一同爆炸,形成的血雾已是相当浓稠,在血雾之中的可见度已经不及五米。

见到这越来越浓的血雾,那些阴魂欢呼一声,不待云天索指挥,已经争先恐后的冲入了血雾之中,片刻之间出来以后,每个那些阴魂身上已经由开始的淡灰色如毛玻璃一般,变成完全不透明的暗红色,特别是这些原本一片空洞的眼窝中,现在每一个里面都燃烧这一团暗红色的火焰。

“我靠!还没摸尸体呢,怎么就给爆了!”一个声音不爽的道,正是古典乐那边请来的一个帮手。在这个世界中,对尸体的保存不怎么看重,毕竟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比如变成僵尸),一定时间后,系统就会将尸体自动刷掉,因此,在一般江湖人物的眼中,尸体的作用就是被用来“摸”的(也就是拣尸体上的装备宝物),那两个战队刚刚阵亡的人等级都颇好,有不少身上还带着从战队借来的装备,正常情况下,在战斗结束后,战队应该会将他们身上能“摸”出来的装备回收,可是如今就这么被爆掉了,可就什么也“摸”不出来了。

“怎么,你有意见不成?”云天索还没发话,玉生香先不干了:“也不看看什么时候?要是被那些东西全冲出来,咱们大家都得玩完!”

仿佛在配合她的话一般,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已经染上红色的阴魂们在云天索的指挥下,忽然凝聚成一只巨大的血红色骷髅头,突然向那说话的人扑去。只听得一阵惊呼,在古典乐大阵外围的人试图阻挡,但手中兵器只要被那血骷髅周围的红雾沾上,宝物立刻便失了灵器,普通兵刃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迅速的侵蚀,而那骷髅头冲到说话那人眼前,只是一卷,那人便倒在了地上,全身的职业外装都被沾污失去了光泽,而他接触到骷髅的肌肤,也如被泼上硫酸一般,迅速的烂掉,若不是他旁边就站着药剂师,若不是盟友之间受攻击伤害减弱,最重要的若不是云天索手下留情,就这一下就足以要了他的性命。

“哼!杀你跟碾死只蚂蚁没什么分别,以后注意‘祸从口出’!”云天索一如既往的摆酷道。不过这一下还真是镇住了那些对线铃他们颇有微词的家伙们,毕竟这只差点被碾死的“蚂蚁”也是一转十级左右的高手,竟连云天索的一下也抵挡不了。

“呼!厉害!”看着云天索指挥那些血色阴魂重新回到霸天虎战队负责封锁的四个通道口那边,韶乐身边的一个人这才吐出口气,低声道:“以一转高段的等级,能将一转十级的家伙压制到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他的宝物和技能可真是非同小可!”

“看来之前倒是低估了这些人!”古典乐商堂堂主清商也接道,只有韶乐低头沉思了片刻,便又催动琴音,开始杀伤新从通道里涌出来的那些怪兽。

“这家伙,家底还真是厚啊!搞得我都有点想认个屠龙帮的高手当主人了!”线铃在后面也不无羡慕的道。其实他得了姜子牙给他做报酬的不少法宝,论威力未必就比丰紫蠲的那些差,可惜他得这些法宝时日尚短,还做不到象云天索那样运用自如。

“快看,这就是老云所谓的绝招‘血磨盘’吧?”赤貂忽然插言道。

听了他的话,线铃等抬头去看,却见那些阴魂已经完全吸收了飘散的血雾,都变成了血阴魂,这些血阴魂在几个阴将的指挥下,全部聚集到霸天虎战队封锁的四个通道口,悬浮在空中,排成上下两个半径相同的大圆,就如磨盘一般。然后,在云天索一声令下之后,血磨盘缓缓转动,而且上下两块的转动方向正好相反。别小看这缓缓转动的磨盘,只要稍微靠近它,便会有一股巨大的吸力,霸天虎战队已经是收缩了战线,缩得远远还没什么感觉,那些刚刚从通道里涌出的怪兽们,这磨盘旁边是必经之地,又哪里避得开,而且这些怪兽根本就不惧死亡,即使避得开也未必会去避,因此,只见那些怪兽,如潮水般被血磨盘吸了过去,差别仅是幼虫状的被吸得快一些,而成虫状的被吸得快一些,而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到了两块磨盘之间,只轻轻一绞,便会被绞成一团肉糜。

着血色绞肉机的速度也并不比古典乐那一边的慢多少了,而且最可怕的是推动这血磨盘运转的力量来自于精血,随着死去的怪物数量越来越多,那些阴魂得到的精血也便越来越多,只见那血磨盘上的血色煞气越来越重,转速也越来越快,与之相伴的,是吸力也越来越大,开始时,尚只能吸走一半左右的怪兽,到了后来,竟然只有零星的怪兽能从这血磨盘的吸力中漏出来,很快便会被霸天虎的人干掉。而对云天索来说,他开始喷出的那一口精血,实际上只是提供了一个启动的力量,此时的血磨盘,已经基本不需要他提供精血力量了。当然,他也绝不是就毫无损耗的在旁边看热闹,如此的**术,还是需要极强的控制力的,云天索此时输出的法力其实并不比一开始的时候少,只是其作用从推动磨盘运转变为了对其进行控制,在法力输出并没有减小的同时,云天索的精力消耗却是比之前快了五倍都不止,幸好线铃他们这边还有个玉生香,能够少量的帮助云天索恢复精力。

接下来便是一场消耗战了,此时战斗的主力只是韶乐和云天索两个人,古典乐的人基本上只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即使每天不同时辰,五音十二律大阵的位置也会有些微变化的),为韶乐提供法力就行,而霸天虎战队,更是只需要偶尔清理一下云天索漏下的几只怪兽,基本沦为打酱油的角色。

就在众人都以为这一关就会这样轻易过去的时候,却越来越觉出不对劲,原因无它,这些怪兽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杀了还有,杀了还有,仿佛源源不绝一般。不知不觉间,战斗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死在五音十二律大阵和血磨盘下的怪兽数量绝对已经超过了十万,可仍然不见减少或逃跑的趋势,仍是那么悍不畏死的冲出来。

到了后来,反倒是韶乐和云天索有点撑不住了,两人虽然都已是一转高段,可也禁不住这样连续不断的输出,韶乐已经不能持续不断的维持音乐了,只能演奏一会儿便让手下队友上去杀一阵子,给她缓口气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而云天索则脸色煞白,他的血磨盘大阵虽然转得已经比汽车发动机里的飞轮还要快了,但体积却是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云天索对那些阴魂的控制已经越来越弱,导致阴魂们的排列越来越散,逐渐就要结不成这个法术了。

“靠!顶不住了!各自为战!”终于,云天索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任凭玉生香怎么补充精力也站不起来,而早已不成形状的血磨盘上的诸多阴魂,也终于轰然溃散,变成一个个完全变成赤红色的个体各自为战。

“呵呵!还是得看我的啊!”就在两大女子战队几乎所有人都脸色微变的时候,一个温和的声音忽然响起,一个人影走出了人群,这人正是线铃!

[附]对于黄道、赤道和黄赤交角,大多数朋友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不熟悉的请百度),这里介绍一下它们名字的由来。世界各国古代先人们几乎都知道,太阳每天所处的位置都不相同。其中我们的老祖宗发现,太阳在夏天时位置高一些,其白天所经过的轨迹是一大半圆,而冬天位置低一些,走过的轨迹是小半圆,一年中只有两天走的正好是半圆,也就是春分和秋分两天。于是,老祖宗们将这两天中任意一天太阳在天空中所行的轨迹连在一起,并继续延伸成一整个圆。在古人看来,这个圆经过我们南方的天球,并且将南方的大地劈开。中国古代用不同方位都有其代表颜色,而南方的代表颜色是红色(也称赤色,代表太阳的颜色,因为太阳是在南方的),因此,这一条轨迹便被称做“赤道”(后来天文学发展了,有了专门的史官,便规定在天球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大圆周线为赤道,方法不同,但东西还是一个)。

而同时,古人们还将太阳在一年在星空中走过的轨迹连接起来(太阳看上去就象个行星一样,每天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都不同,恰好每年走一圈,回到原来位置),就又有了一个大圆,古人很早便知道这条轨迹与赤道有一定的夹角,正是由于这个夹角,使这条轨迹看起来是斜着穿过天空,虽然其主体也在我们的南方,但距离我们更近,有一部分已经进入了中天的区域,而古代中央的代表颜色是黄色,因此,这条轨迹便被称作“黄道”,黄道跟赤道的夹角,便被称作“黄赤交角”。

其实,除了黄道和赤道外,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还有其它颜色的“道”,比如《汉书?天文志》中记载:“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只是其它颜色的“道”不及赤道和黄道这般常用而已。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