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鱼龙百舞逐凤池
作者:七弦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91

崇仁坊李公府门前。.

……

“如此叨扰亦筠贤弟了!能得《松涛阁诗帖》一观,愚兄可是感激不尽啊!”

“些许小事,守真兄既开金口,岂有不从之理?”

“贤弟尽请放心,此帖愚兄回去临摹一番后,定当即时奉还,必不致耽误贤弟的事情。”

“守真兄说哪里话来,若不是小弟仓促间不及另行为韩公准备寿礼,此帖便送与守真兄有何不可?”

……

送走了来借字帖的王湛,李青筠面上的笑容渐敛,凝思片刻,对身后侍立的书童半山吩咐道:“备车,去凤栖阁!”

*******************************************************************************

从崇仁坊李公府,到坐落于长兴坊的凤栖阁,不过相隔两条街坊,马车很快就停到了凤栖阁的门前。

凤栖阁作为李青筠个人的产业,这后面也有一些来历。

当初李青筠结识了一些长安世家子弟,大家一起闹哄哄的说想要有个结社所在,李青筠借势拉了大伙建了这座凤栖阁。由于所占用的地皮是李青筠祖父李禝的,一应规划、经营均为李青筠安排,与其他人并没有经济关系,大伙儿也只将之作为日常朋友往来的聚会之所。而李青筠却派人定期送些分红给最初结社的朋友,以示凤栖阁的收益大家都有份子,他这些朋友觉得颇有面子,也将之当作自家产业一般维护。

外人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久而久之,多数人也说不清凤栖阁的正主是谁,只道是一群长安公子哥儿合伙儿搞出来的明堂。

士林中有“饮流觞酒,宿叠峦楼,娶纪家女,乘天云驹”人生四大美事之说,其中这叠峦楼就是特指晋阳董氏所建造的亭台楼阁。

时人好高楼,以为高楼之上或有仙人之遇,或寄怀思之情。叠峦楼则在天下楼宇中独占鳌头,莫有能及者。凤栖阁正是董氏所设计建筑的叠峦楼,仅由此处即可看出后面的背景深厚,非公卿王侯莫属。因此凤栖阁虽同其他店肆一般开门迎客,寻常百姓却是不敢登门的。

凤栖阁的主楼为棋阁,楼高三层,一楼大堂宽敞明亮,四周摆放待客的案椅,中央有一梯型平台,正面墙壁悬挂一幅巨大棋盘挂屏,高达三丈余许。此台为论棋所在,凤栖阁时而邀请棋坛名家打谱覆盘,解说棋局;平日不拘棋术水平,或有所得者,俱可登台论说演棋,气氛开放热烈。

二楼相当于夹层,内堂建筑回型环绕,隔成数个雅间,环廊内侧周始相通,在任一位置均可观看到楼下讲台。

主楼棋阁的三楼则不是谁都可以上去的,要么是豪门显贵,要么棋艺在凤栖阁内达到相应的积分与段位才有资格带朋友进入。三楼的游廊在楼的外侧,坐在游廊栏前,极目远眺,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因此,能够邀几位友人到凤栖阁三楼坐上一坐,或品茗、或浅酌、或呤诗、或手谈,在如今的长安城中则已成为士子间值得炫耀的风雅之事。

******************************************************************************

李青筠走进凤栖阁的时候,觉得今天似乎有哪里不对劲,四下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凤栖阁中不知何时起多了一些形状怪异的人。

凤栖阁每日攘来熙往,出现过的奇人异士自是不少,然而士子们大多注意身分风范,顶多在言谈举止方面凸显不同,却很少出现穿着打扮如此另类的……

就比如从他身边悠然走过去的这位,风度翩翩,步履从容,可是,他穿的衣服实让人看不明白,莫不是把家里的床单给披出来了?

那边竟还有位独坐饮酒,自个儿把自个儿灌醉了的,毫无仪表地倾颓在座椅上,半哭半笑着大声吟诗,对旁人的侧目视若无睹!

这边坐着的一位看上去还算正常,但如果从他身边走过,你会赫然发现他脚下居然光着脚没穿鞋子!

遽然一阵寒意袭来,急转回看,却见一名玄袍武士端坐于旁,正冷酷地看着他,面无表情,他面前的食案上只放着一壶酒、一碟肉,手中一把短匕插在那碟肉中,更为刺眼的是还有一把长剑横置于桌前……

汗啊!这里,还是棋阁吗?

现在非主流大行其道了?

书童半山在后头跟随,见到此景缩了缩脖子,却趋步上前站到李青筠这一侧,战战兢兢地为他隔开了那个武士的桌子。

李青筠暗暗摇了摇头,也不再停留,径直走上三楼。两人遂进入了一间雅室,雅室的名字却是凤栖阁特色珍酿为名,就叫做“南竹轩”!

“南竹轩”中,李玉成与季云子已经在房内了。自他的马车才到凤栖阁前,便有人即刻回报了李玉成,他二人自然早早等候于此。

“凤栖阁这是怎么了,多了这许多乱七八糟地人?”李青筠疑惑地问道。

李玉成登时神色古怪,忍着笑说:“公子最近都是从剑阁那边直接过来,没有留意到这里的变化!”说着看了一眼旁边若无其事的季云子,“自从两个月前,季先生在二楼独坐饮酒,却被公子请上三楼兰槛轩,还开了一场江山局,被有心人看到传扬了出去……却令不少人心生羡慕,更有些心思灵活的从中若有所悟……”

李青筠的表情登时也变得和李玉成一样古怪,“你是说这些人为了有机会上三楼,便学季先生一般特立独行,引人注意?钓的就是我这样的……”话到这里不由笑出声来。

季云子微微一笑,“也不尽是如此,这里头有些人是为了出风头,有的则为了江山局的博采,不外名利二字,更有如季言这般,自感怀才不遇之辈,借怪诞之举引人注意,以做晋身之途!”

“想不到季先生无意之中成为了他们效仿的楷模!”李青筠接口笑道。

李玉成也笑了起来,“也不尽是学季先生的呢,还有人东施效颦,学了公子的样儿也摇着把扇子四处晃荡……公子没发现这里执扇子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吗?”

李青筠怔了一下,哑然失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