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三十八节
作者:独醉红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59

“皇后是担心这天下将要大乱,皇家子孙们又要生起祸端!?”吕端接下身为皇后也未敢直接言明的灾祸言论道。bxzw.com

“是,还望吕相爷明鉴哀家的一片苦心。”皇后自然明白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她现下如此大胆隐瞒下赵光义的死讯不止,还与朝中重臣谈论如此大逆不道的禁忌话题,她早就惶恐不能安了。

“请皇后放宽心,皇上在早几日已感天命,遂已提前将遗诏留给了微臣保管。”吕端虽然对皇后没有完成放下戒心,但至少对她目前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之心颇感欣慰和赞扬。

“吕相爷是说……皇上已经有了遗诏,这天下应该不会乱了?”皇后从吕端眼中看到一丝欣慰,误以为她此举已然打动他,让他深深相信她是绝无二心。遂想都不及想的就逾越了本份向他追问道:“不知皇上属意哪位皇子王爷接任帝位?”

“皇后,恐怕微臣暂时不能为您解惑。皇上有交代,要微臣一定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大丧之时才能宣读遗诏。”吕端一副公事公办的神情,也不管是否会惹恼皇后,让自己惹祸上身。

皇后顿时有了丝不悦的蹙起秀眉,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遂道:“好,哀家不管立谁。但是自古以来立嗣应该立嫡立长才对,吕相爷你觉得呢?”

吕端立时察觉出了皇后有公报私仇之欲,惟恐她接下来会安他一个篡改遗旨的罪名,好逼迫他配合她去拥立她属意的人选。他随即毫不迁让退却,快言快语正色道:“皇上留下遗嘱正是为了今日,如今皇上刚刚过世,岂可违命而再去讨论重立之事?应立谁为正,皆是皇上的意思。所谓皇命不可违,正气不可欺,若有变故,天意不顺,民意不从,万民不服。”

“你!?”皇后气结的瞪着吕端,被他一番抢白也顿感她毫无立场再多置一词。

“若皇后无其他要事,请恕微臣先行告退。微臣还要去通知文武百官前来为皇上吊唁。”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吕端也不愿再多言语来浪费时间。恭敬的躬身施礼后,不顾皇后难看的脸色径直转身,大步流星的迈出了仁明殿。

片刻后,身在福宁宫偏殿的宁娅若等人就听到了十二声鸣钟响起,整个皇城顷刻间陷入一片哭嚎哀戚之中。没过多久,轩辕宇一个人也悄悄潜回了偏殿。

不过是和轩辕宇前后脚的功夫,福宁宫外就响起了一阵吵杂声。随后众多杂乱的脚步一拨一拨的涌进正殿,接着就是好一会儿的悲乎哀哉,直至半个时辰后才停止了来人……

又是半个时辰后,一名眼熟的太监进得偏殿恭请宁娅若移步正殿。她只暗叹一声自己始终逃不出这权力的漩涡,便整了整仪容随太监信步而去。

待宁娅若到得正殿前,远远就看见乌压压的从赵光义寝宫直至院中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在众人各种猜忌的目光,和小声的议论‘她来干甚’的嗡嗡声中,她毫无阻拦的就施施然进到了停尸间……哦,不。是躺着赵光义尸身的寝宫内。

只见离赵光义的龙床前最近的皆是留京的皇子王孙们,百官只跪在靠近门口的远处。唯一在宁娅若到来前在场的女性——皇后,早已泪流满面的虚靠在床边嘤嘤啜泣。听到鸣种而赶进宫的赵元佐和赵元侃就近跪在床前,双眼红红的一脸哀伤悲痛。

最最突兀的就是立在床尾手执两卷黄绸的吕端,以及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王继恩,和一个侍卫头领模样的中年男子。

宁娅若见此情景暗自感到好笑,这吕端身为一名文臣做事倒是雷厉风行,这么快就把王继恩又压进宫来了。想必先前她未到场时,他已当着众百官的面审过人了吧!

宁娅若的到来本已经显得极其突兀,在吕端抬眸看向她的时候,前面的皇子王孙们也跟着他的视线看过来,更让她顿时有种老鼠被猫盯上的无所遁形。随即,她赶紧在领路太监停下的地方伏首跪下以避锋芒。可惜,天不从人愿……

吕端特特在人前点到了宁娅若的名字道:“既然宁姬已经到来,那微臣这就宣读先帝遗诏。”然后举起手展开其中一卷黄绸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接下来就是冗长的长篇大论,大意是先赞扬一番受旨人的才德秉性,之后才是封他(她)什么或是赏他(她)些什么东东。

听到百官们的三呼万岁后,宁娅若才醒过神来。她再不愿承认,赵元侃也已经遵循历史的轨道成为了下任帝王——宋真宗!

赵光义不知是出于何意,在遗诏中替赵元侃更改了名讳倒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赐给赵元侃的名竟然是——恒。

据宁娅若的了解,恒字乃常也、久也、安也、德之固也。这赵光义莫不是想……

“宁姬上前听封!”宁娅若还未及细想,吕端威严沉稳的声音已再次在室内响起。

宁娅若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抬起头来,匆匆扫视了一圈众人猜忌各异的面容,最后才定在赵元侃面上。望进他不明所以又有些担忧的眼底,她蓦然觉得这一切也不再难以接受。

即使他日后会将对她的深情变淡甚至是转移,她也不再杞人忧天的觉得难过了。即使让她从今以后都卷入权与利的漩涡,陷入繁杂纷乱的俗世争斗,她也不会再懒惰的一心想回避了。

因为,至少在这一刻,他——赵元侃的眼里心中,全部都是她——宁娅若!

宁娅若朝赵元侃嫣然一笑后,遂坚定的举目望向吕端朗声道:“宁氏,听旨!”她始终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什么狗屁宁姬呵!

吕端丝毫没放过赵元侃与宁娅若俩人间的眼神交会,以及她那细微的神情变化。心底对此满意的颌首微笑,面上却还是一派严肃的继续展开另一卷黄绸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遗诏的大意是封宁娅若为赵元侃的圣妃不止,竟然还兼有监国策君之权,可随意上朝。另外还赐有一条打龙鞭予其保管。若是日后,赵元侃有什么行差踏错的,她大可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朝堂之上执法惩处。反正是将她彻底拖下了水,她永远也别指望能独善其身的置身事外了。

而且,最最可笑的是,遗诏中描述出来的所谓的打龙鞭,竟然是赵光义在年三十夜曾经见过的凤羽银鞭。这下可好,就算是别有用心之人想借打龙鞭大作文章也已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世上除了宁娅若之外,试问还有谁能驾御得了凤羽银鞭!?

另外,遗诏中竟然特别提及另赐了宁娅若一座府邸,可不局限她定要留居于皇宫内院。将赵元侃现住的王府赐给了她,赐名——御天府。其实她也多少有些了然赵光义这么做的用意为何,想必是怕凌逸他们的存在会为赵元侃脸上抹黑,所以才会不局限她留居于皇宫内院的。

赵光义此举对她的宠信之意,大大超过群臣能接受的范围不止,竟然还超越了历朝历代所有的历法,将她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权势颠峰!

不过,最终还是以尊重先帝遗诏为由,吕端率领着一干以他马首是瞻的权臣,向宁娅若伏首叩拜恭恭敬敬的匍匐在地,以此轻而易举的便将一场未及兴起的风波就此结束。

从此,赵元侃更名为赵恒……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公元997年),享年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赵光义三十八岁登基为帝,在位共二十一年。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30日),宋真宗赵恒即位登基。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