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26

大宗的东西如棉被衣物之类的东西,几天前就由杨忠武和陈启明去火车站办了托运,那些东西走得慢,提前运送才能和人差不多的时间到。陈启英也就带一些随身物品和两个孩子,饶是这样也有不少的包袱,谁让这是搬家呢,估计到了以后整收拾都要好几天。

县城不远,走路也就一个来小时,到县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去市里火车站的车票买了,现在的汽车站每天发出的车也不多,就四五趟的样子,杨忠武买到十一点钟的车票。看看时间还早,陈启英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去买点牛肉吧,带过去也给大家尝尝。”家乡的清真卤牛肉是当地的一个特产,不仅家乡人爱吃,好多还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

“好吧,大嫂,咱们先把东西弄到车上去,然后你去买牛肉,我带孩子去买一些车上吃的东西,十一点开车,咱们十点四十在车站集合,行不行?”杨忠武安排,陈启英自然没有异意,两人拿着行李往车上放,连杨兵和杨玉也跟着搭手,这时候的客车还是那种面包车,东西都放在车顶上,上面有网状的东西,东西被罩在网里,也不怕掉下来,东西拿上拿下的要从车尾的梯子上下,很不方便,而且汽车全是汽油,气味很难闻,加上路况不好,很多人都晕车。

忙完以后,几个人分成两路,陈启英去牛肉,二叔带着孩子去买吃的,这时候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可以带,就连面包蛋糕这些东西县城也还没有,只能买一些烧饼饼干之类的,另外买了一些水果,不好带太多水,就只能吃水果了。买完东西两路人顺利会合,赶紧上车,车也快开了。

车子里已经坐了很多人,差不多都来了,好在是对号入座,他们买票早,座子也kao前,现在天气还挺热,车厢里的味道就有些不好,汗味油味臭脚气味挺难闻,只能期待快点开车,这种环境,就是不晕车也能被熏晕了。

终于,汽车准时发车了,一走动起来,新鲜的空气就从车窗里钻了进来,杨玉深吸一口气,真舒服啊,从来不知道新鲜的空气这么好。

杨兵从来没出过远门,汽车一开动,就好奇地往车窗外瞅,不时给杨玉指点,兴奋得不得了,出了城,前前就出现大片大片的农田和一个个村落,现在正是夏末,农田里还能看见农民在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那些村落被一丛丛竹林和树木包裹着,只能偶尔看见一些青黑色的瓦从车窗外一闪而过。不止杨兵好奇,陈启英也很感兴趣,自己平时住在这样的小村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远远地看过去,真小啊,房子显得那样低矮,好象人进去都要弯腰似的。

杨玉和家乡地处丘陵,公路也是从一个一个小山的山脚绕过去,很快,车上就有人开始晕车了,严重就趴在车窗外呕吐,这种情况象能传染,晕车的人还少,除了先天的因素外,也和平时坐车少有关系吧,陈启英也开始出现不适,杨忠武早有准备,在车站的时候就买了晕车药,随身也背了一个军用水壶,忙倒出水让嫂子吃药,杨玉好多年没坐过种车了,车子又围着山转来转去,生怕自己也晕车,也主动吃了一颗药,只有杨军还象没事人似的。吃过药不久,杨玉和妈妈就昏昏欲睡,杨忠武忙把杨玉抱在怀里让她舒服一点,妈妈由kao在车窗上睡着了。

由县城到市里要三个小时,其实再过十几年,修了高速路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这条路也就废弃了。等杨兵兴奋地在杨玉耳边叫的时候,杨玉才睁开眼,火车站已经到了。

下了车,杨忠武让嫂子和侄女站在一边休息,他和杨兵两个人拿东西,他上去拿,杨兵在旁边接着,旁边的人也跟着搭把手,出门在外都不易,大家也都知道互帮互助。杨玉一看妈妈陈启英,虽然妈妈没有呕吐,可是脸色苍白,皱着眉头,一副很难受的样子,杨玉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额头突突地疼,没想到坐车这么难受,一会坐火车应该好些吧,至少平稳不少。

杨忠武把东西放在火车站广场的一个角落里,让杨玉和妈妈坐在包袱上休息,嘱咐杨兵照顾好妈妈和妹妹,自己去买火车票,他们要去西北某省的省会B市,B市是个大城市,往那的车票也挺紧俏的,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当天的。

还算运气好,这个时节不是年节,这时候也还没有民工潮,学生潮,杨忠顺利地买到晚上十点钟的票,当然都是硬座,现在还没有享受的习惯,硬卧比硬贵了几倍,陈启英才舍不得呢,能座就不错了。

歇了一会儿,喝了点水,杨玉母女感觉好了不少,现在还不到三点,离晚上开车还有好长时间呢,杨忠武建议的把东西寄存在车站,大家去吃饭,然后在市里逛一逛,平时也难得有机会到市里,他以前当兵,多次路过,对市里也熟悉,可以带大家去玩一下,也好让大嫂和侄女散一下,车站环境也不太好,又脏又乱不说,空气也难闻,这种环境会让她们更难受的。陈启英欣然接受了。

到了饭馆,因为不是饭时,店里也没什么人,杨忠武要了一个回锅肉,青椒肉丝,还炒了了豌豆苗,这个菜估计到了北方再也吃不到了吧,看到颜色青翠的豌豆苗,没有胃口的陈启英和女儿也食指大动,专攻这个菜,杨忠武见她们俩喜欢,又叫厨师炒了一份,杨兵则体现了十一二岁男孩子的本色,只拣肉吃,饭也吃了两大碗,看来坐车对他没什么影响,一点都不晕车,完了又烧了一盆开胃的酸菜粉丝汤,几个人吃得心满意足,一顿饭下来,陈启英和女儿才又恢复了元气。

杨忠武看大家吃得差不多了,结了帐带着他们到市里的公园广场转,时值星期天,公园里的人闲适的散着步,聊着他,陈启英羡慕的说:“城市的人就是好命啊,还有星期天,这么好的公园玩耍,哪象咱们天天都要干活,谁给你放个星期天。”

杨忠武笑着说:“大嫂,你们现在还不是一样了,以后也和他们一样了。”

陈启英这才想起自己也是城市户口了,笑了。

杨兵则站在滑冰场外看着那些半大的孩子滑旱冰,羡慕极了,看到门口挂的牌子写着一时小五毛,央求母亲也要去玩了会。陈启英也有点心动,杨忠武忙阻止道:“小兵,别玩了,你看他们滑得好,这可不是上去就能滑的,要练很久的,再说咱们时间不多了,转转就该走了,火车可不等人的。”说着指着一个孩子说:“不信你看,那个孩子可能也才学,你看他。”

杨兵看过去,嗬,那个孩子刚站起来,还没拉开步子,吱溜一下两只脚就一前一后滑开了,手倒是抓住了铁栏杆,可前脚还在往前,后脚轮子拼命地把脚往后带,整个人都挂在了栏杆上,好不容易跪在地上收回了脚,还没等站起来,又故伎重演滑倒了,杨兵看得哈哈大笑,杨玉也忍俊不禁。想起她上初中以后学滑旱兵也是这样,整个就是上这练习摔跤来了,那个孩子也是这样,衣服上全是土,脸上流下的汗水用手一抹,手上的土全沾到脸上,一道一道的,成了一个大花脸。杨兵也不想出这样的丑,看了一会儿,在陈启英的催促下又往别处逛去了。

在公园里转了个遍,天也渐渐黑了,几个人又往市中心逛去,买了几样零食,到八点钟的时候,杨忠武带他们去了一个小吃名店,这里汇集了各种名小吃,满满的一大桌子摆满了碗,其实每样只有很少的东西,样数倒很多,什么川北凉粉,钟水饺,红油抄手,赖汤元,担担面,怪味鸡,叶儿耙,酸辣粉,牛肉面等等足有十多样,虽然每种一两口就能吃完,这么多种吃下来,每个都也都饱了,下一次能吃这么全的小吃,也不知要等好久了。杨玉有些感慨。

吃饱喝足,几个人就往车站走去,一路上看那些店铺夜里也灯火通明,杨玉他们只是看热闹,杨忠武则是细心观察别人店面的装潢和货物摆放,市里比县里时髦多了。

取了东西,几个人手里都拿着包袱,到候车大厅等车,杨兵重来没有坐过火车,一直不停地向二叔打听火车的模样,听二叔火车很,有很多车厢,就拉着杨玉不停地猜测,让杨玉感到好笑,好在没多久火车就进站了,杨兵一手提着一个小包袱一手紧紧拉住杨玉的手,这是妈妈吩咐的,说是一定要跟紧了,车站人多,也有人贩子,别让人把妹妹拐跑了,杨玉听了心里直嘀咕:自己这么大的人还怕这些,应该小心哥哥才是,他可从来没出过远门。

杨兵直到上车也没看到火车全貌,因为是在晚上,都急着上车,哪有时间让他慢慢看,杨忠武安慰他说,明天白天从车窗外看得到,杨兵于是对天亮又充满了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