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流水
作者:清涵101228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17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草长莺飞的三月了。杨玉重生也快半年了,也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妈妈陈启英每天早出晚归出工干活,哥哥杨兵在爸爸的表扬,妈妈的鼓励,杨玉时不时故意的崇拜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新学期的小测试中,他考到了前所未有的前十名,可高兴坏了,吃饭也不挑食了。吃杂粮就是好哇,每天都吃红薯,玉米粥之类的,虽然肉吃得很少,但杨玉和杨兵身体都比以前好了,这几个月两兄妹都没生过病,脸上也有了红光,小脸看着也有肉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杨玉还好些,杨兵几乎每个月都要生一次病,每次生病非打针吃药不能好,每次都把妈妈弄得疲惫不堪,现在两个孩子身体好了,妈妈也觉得轻松了一些。

过年以后,杨玉到奶奶家玩的时候也少了,每天在家里洗碗烧水,浇菜别喂猪,打扫屋子什么的,做完这些妈妈也快收工了,只有下午能到奶奶家和杨勇杨兵玩一会儿。杨勇和杨玉一样,上午也要做一些家务,只有杨军还是懵懂无知的玩乐着。

奶奶对于杨勇和杨兵能自觉勤快地帮着大人做事,是非常喜欢的,她常说,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懒惰,如果不懒惰的话,再孬也能好三分。李秀菊和陈启英自然是更高兴的,父母最大的喜悦就是孩子听话懂事。不过杨家规矩是从不在外面夸孩子,奶奶常说,别在别人面前夸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再说孩子的事是最不由父母控制的,现在夸狠了,那要是以后孩子不成器成么办?那不是让人笑话死了。所以两家大人虽然都骄傲高兴,但最多也只是在一家子里说话时显摆一下子,外人是不太知道的,杨家一家子的生活过得还算平静。

过了年以后,杨勇就快要七岁了,今年秋天就要上小学了,农村上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大姑给杨勇找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每天晚上教上半个小时,出一点简单生字或者算术,第二天下午杨勇就在奶奶家学习一会儿,大姑晚上回家以后检查,然后再学一点新的。杨玉看着杨勇开始学习,觉得机不可失,到了秋天,杨玉也六岁半了,也该上学了,虽然现在农村上的孩子差不多都要七岁才上学,可杨玉实在不想这样子,想早点上学,于是也缠着大姑,要和杨勇一起学习,还要一起上学。杨兰和陈启英商量了一下,觉得六岁半也不算早,也就同意了。其实杨玉的爸爸杨忠武也非常赞成孩子早点上学,以前杨兵六岁多的时候也想叫杨兵上学的,可是杨兵的身体不太好,陈启英和爷爷奶奶都舍不得,才推迟到七岁上学的。从此,每天下午,杨玉锁好门到奶奶家和杨勇一起读书写字,这些功课对杨玉来说真是无聊至极,但为了不打击杨勇的积极性,每天只好假装感兴趣的样子。也罢,就当练字吧,也可以教一教杨勇,可不能让他们看出来现在的杨玉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开了春以后身体慢慢好转了,虽然还是不能出工,但她在家里也没停着,每天煮饭,喂猪,浇菜什么的,下午还要带着杨兵,让他不跟哥哥姐姐捣乱。每到这时候,奶奶总是让两个大点的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带着杨兵到院子后面的竹林里用耙子收集竹叶,装在前篓里背回来当柴烧,杨兵则拿着一根一头尖的铁钎子,到处跑来跑去地戳落叶,把落在地上的树叶戳在钎子上,有了厚厚的一叠,就取下来放在背篓里,这个活杨兵很喜欢,既干了活也玩了,每每跑得满着大汗。前世的时候,奶奶得了严重的肺心病,此病发展缓慢,常常要数年或数十年才发展成为肺心病,是心肺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长期咳嗽、咯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或在阴冷季节里症状更为明显一旦稍微活动,就出现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生病的时候非常辛苦和难受,现在就应该预防了,主要是不要让奶奶感冒,尽量不要支气管发炎,有条件的话多吃一些止咳化痰的水果,如梨子之类的,冰糖也可啊,现在虽然条件不好,不能随时有新鲜的,但水果罐头还是有的卖的,可以叫爸爸隔一段时间给奶奶寄一些回来,或是叫妈妈上街的时候买。

大姑杨兰寒假过后也还在公社小学教书,和原来不同的是上课之余就专心复习,为几个月后的高考做准备。杨玉觉得,大姑这样聪明好学的人一定能考得上,这是改变杨兰命运的只一机会,一定而且必须考上。爷爷奶奶也不叫杨兰做家事了,奶奶最近身体还可以,只要不摸冷水,一般的家务事都可以做,洗洗涮涮的活就烧热水做,反正农村又不缺柴火,这还是杨玉建议的,怕奶奶不听,杨玉打着爸爸的旗号问奶奶情愿吃药还是情愿多烧点柴火,有时李秀菊和陈启英也帮着做一些。过年以后奶奶都没有再躺在床上了,说明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姑觉得什么都不做也怪意思的,就帮杨勇和杨玉两个小家伙进行学前训练,也是一种紧张学习中的调剂吧。

小姑杨芳今年也是初三的最后一学期了,差不多和奶奶杨兰同时间的考试,小姑考高中,大姑考大学,所以晚上的时候点个油灯,两妹同时用功,旁边还有一个杨兵,现在杨勇每天都在奶奶家做功课,不懂的地方小姑负责辅导,这一大家子的学习气氛非常浓郁。

二叔和二婶每天两个人都要出工,杨勇做了大部分家事,李秀菊回家以后就没那么忙了,多出来的空余时间给两个孩子做鞋子,这个时候全家大小穿的鞋子都是家庭主妇抽时间做出来的,孩子长得快每年都要做新的,再加上大人每天出工,鞋子也磨得快,很多时候新的还没做出来,脚上的已经穿烂了,现在有时间做了,应该赶得上吧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爷爷奶奶各做一双呢。二叔每天除了出工,回家要担水,村子里的人家吃的都是山泉水,但泉眼离家有点距离,各家各户都要担水回家吃,这是个力气活,一般都是男人做,二叔除了自家担以外,有时还要给爷爷家和杨玉家担,爷爷家大多时候都是自己担的,爷爷现在也才五十多岁,常年做活,担水不在话下,杨玉家很多时候也是陈启英自己担,她觉得老麻烦二叔也不好,只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才让二叔帮着担一些,其它时候二叔就做些修修补补的活,比如弄弄猪圈啦,修一修篱笆啦,反正农村里有干不完的活,这个时代的农民勤劳淳朴,不向手世的农民,平时出去打工挣钱,过年回家就是吃酒打牌,已经变得很懒了。

陈启英现在也比往年好过多了,丈夫在部队,每月都有一点津贴,那可是现钱,不象队上要看底才分得到小量的钱,儿子女儿都大些了,儿子学习也认真了,也知道帮着做点事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既省了钱又省了心。女儿好象一个小大人似的,能做很家务事,有时陈启英都怕累着杨玉小小的身体,可她总说想帮妈妈分担一些,不让妈妈累着,听着真是窝心啊,俗说话,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袱,还真是没说错。现在陈启英晚上也有时间做针线活了,甚至还能抽空看点书,练习一点字。这个外人可不知道,别人知道了陈启英会不好意思的,自从亲自给丈夫写了一封信以后,丈夫在信里夸奖了陈启英一番,让陈启英心里甜mi很很,自己给丈夫写信,很多私密的话也能写了,不象以前让大姑子代笔,只能写一些平常的话语和事情,现在好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过那个字不太好看,有一些字不常用都不会写了,从大姑子借了几本书,晚上有时间的时候练习一下,睡觉前kao在床边看一看书,慢慢地把以前的底子也拾回来了,字也越写越好了,写信也越来越流畅了,这从丈夫的回信就看得出来。

看到家里的这些变化,杨玉小小地感叹了一番,想不到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翅膀虽然还小,还是扇动了,家里的这些变化以前是没有的,就算以后不再扇动了,这些变化也能让家人过得好一些。自己还小,以后还有的是机会让自己抓住,想信自己,一定能带着大家朝着自己制定的新目标kao近,这个目标就是让全家人都过得好好的,生活幸福,少一些遗憾。

三月将尽的时候,杨玉的六岁生日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