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陌上花开
作者:鬼与者      更新:2020-05-04 20:46      字数:2114

李商隐把大唐的情话写到了极致。四十七岁那年,他回到荥阳老家,住进他们曾住过的老屋。一生多写无题诗的李商隐,对着她生前心爱的锦瑟,老泪纵横,写下了一首有题诗:《锦瑟》。那是他此生的最后一首诗,给她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把情话写到极致,也把一个人爱到了极致。以至于一千年后,清人梅成栋提到他时还忍不住赞叹:千古情语,无出其右。

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情话是三月烟雨飘摇的江南,情话是黎明时天空里的一抹朝霞。为你写诗,为你做不可能的事,为你我学会弹琴写词,为你弹奏所有情歌的句子。

那时日子很慢,爱情很长

那时情话很短,思念很长

那时爱情有欲说还休的娇羞

那时我们只是并肩策马,走几十里地

当耳环叮当作响,你微微一笑

低头间,我们又走了几十里

——女诗人翟永明《在古代》

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一起。不是在爱你,就是在想你。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于是便期盼着与你的相遇。

在《裘里乌斯?凯撒》这部戏剧里,卡修斯告诉布鲁特斯说:“人们有时是他们命运的主宰。”

我们真的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吗?或者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被确定的,或者说是注定的?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还会有自由意志呢?而如果我们没有自由意志的话,又怎么能为我们的行动负责呢?

命运怎么样不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却是一定的。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通用与一个集体和另一个集体的组成结构中。比如班级。至少慕颜是这样认为的。

在与家相隔两条街的中学里,慕颜开始了光环以外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没有老师阿姨和师二代同学的围绕和帮衬了,曾经住得邻近的同学们也都各自去到了不同的学校而减少了联系。

在初中这段十三四岁青涩的年纪里,慕颜开始了自我的成长。这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学校里的生活成了慕颜要独自面对的世界,从新获得老师的喜爱,从新建立在同学中的地位,从新获得和死党间的关系,从新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一切都从新开始。升学,其实改换的是生活环境。

可以想见那些频繁转学的孩子的内心是怎么样的复杂和波动:要好的朋友的远离,互相熟悉却只对自己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们,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要重新来过的自我位置的建立。

于是他们会形成两种极端:一种是极易融入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的外向的孩子;一种是将自己裹紧不愿进入任何集体的自闭的孩子。不管哪种,都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段不可逆的成长转折,所以对于环境大幅度改变的孩子的心里干预是必须且必要的。他会成为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关键节点。

所以尽量保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对于一个孩子完全性格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愿意在辗转流离学无定所的环境下成长。老师也会对这样的孩子持放任的态度,毕竟课程成绩的延续性以及师生间感情的建立都是需要过程的。

而且初中三年制,完全不及小学六年制的同学间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纯粹的友谊。人格性格形成未完全的青少年们,开始了集体的迷茫和恣意的生长。

初中五班,三年没有换班主任,这对学生们来讲是件好事,至少对于老师的责任心来讲是稳定平和的。也没有分文理班,这让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基础得以良好的建立,这对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与团结度的加强也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的课业变得稍稍需要用心去思考探究了,有时还需要课外的辅导和补习才能弄懂。但是这并不是慕颜最在意的。因为用好成绩来讨好老师和家长,已经不是这个阶段的她所最看重的了。

她发现和同学之间处理好关系才是学习生活幸福指数高低的指标。因为老师和家长已经不再能掌控孩子们的一切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是小孩子了。他们逐渐开始脱离大人们的视线和掌控,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交际圈和利益集团。outofcontrol,这就是翅膀硬了的孩子们逐渐自立的环节和过程。

这些来自二街、三街、萳口帮的孩子们所形成的生态圈,着实让慕颜觉得不能顺遂,于是便不和他们交往过密,只是有几个下课时常在一起说话聊天的朋友。

丁宁是其中一个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其实也说不上有多好,只是因为一直坐在慕颜的后排座位,下课时经常一起上厕所一起做值日一起赶作业,所以便逐渐地熟络了起来。

丁宁很黑,眼睛不大,体形宽硕。她家住在三街,爸爸是做煤炭运输的。慕颜总在想:做煤炭行业的人就要很黑吗。直到有天去丁宁家玩,见到她的妈妈,才打消了慕颜的疑问:她的妈妈不黑,还挺漂亮的。然后又见到了她的爸爸,噢,原来女儿可以和爸爸长得如此的相像!

丁宁学习成绩不好,她的妈妈于是拜托慕颜多帮助她在学习方面。慕颜应声连连,但这学习的好坏真不是别人能帮得了的。大家都坐在同一个教室听讲读书,文科还好一些,死记硬背就可以过关,大不了别人读十遍你读二十遍三十遍总也有能背下来的时候。可是这理科呢,别人听一遍就懂了,给你讲十遍二十遍掰开揉碎了翻过来调过去地给你讲,可能你还是不懂,或者勉强懂了可是下次换一个说法改一个顺序你就又不懂了。你的思维模式里就没搭好那条线,缺少那根脑回路,那真是名师高人也教不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