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夜 摩托罗拉
作者:凛冬阳光      更新:2020-04-13 17:48      字数:11489

美国过去未曾有过贵族,今后也不会有。无论是巨富盖茨或者是年轻美貌、聪明而富有的女继承人伊万卡.特朗普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贵族。实际上贵族这个词在整个西方本身就是一个没落的词汇,虽然在东方一些人或许沉迷在贵族梦中。但是贵族在历史上曾经实实在在地出现过。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之中也有所谓的贵族,摩托罗拉无疑可以算是一个。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同时它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甚至在二十年前,摩托罗拉还在嘲笑日本品质的代表索尼,认为后者的质量只配做体育用品。

今天,虽然摩托罗拉的产品从品质上讲仍然傲视同类产品,但是就像一个戴着假发拿着手杖的贵族,怎么也无法融入时尚的潮流。六十年前,摩托罗拉的牌子随着美军传播到全世界。

摩托罗拉公司原名加尔文制造公司,创立于1928年,由创始人之一的保罗.加尔文的名字命名。它最早是生产汽车里的收音机的,摩托罗拉则是这种收音机的品牌。摩托罗拉一词motorola的前五个字母motor表示汽车,ola是美国很多商品名称喜欢用的后缀,比如可口可乐cocacola。

二战前,美国军方已经认识到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性,开始研制便携式无线通信工具,并且自己研制出一款报话机(walkietalkie)scr-194。但是非常笨重,不很适用。摩托罗拉的一些工程师参与了这项研究。1940年,摩托罗拉研制出真正用于战场的报话机scr300。1942年,摩托罗拉公司再接再厉,研制出“手提式”的对讲机scr-536。

这个超级“大哥大”重四公斤,在开阔地带通信范围一公里半,在树林中只有三百米。即使如此,那时美军的通信装备也高出其它国家一大截。从这一系列军用设备可以看出,摩托罗拉在无线电通信方面的实力很强,它的调频技术和天线技术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同时,作为美国军方和**部门的供应商,摩托罗拉产品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都很好。这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摩托罗拉产品的基因。

至今,很多摩托罗拉的产品仍然如此。我经常看到这类报道,在一个荒郊野外出了车祸,大家都拿出手机呼救,最后只有摩托罗拉的手机能打出去。但是,很多事情是双刃剑,过分注重技术和品质使得摩托罗拉在商业上的灵活性远不如

诺基亚和三星等竞争对手。

二战后,摩托罗拉作为品牌名气越拉越大,人们一说起无线通信就首先会想到摩托罗拉。直到二十年前,摩托罗拉一直垄断这个市场,从对讲机、早期的手机,即大哥大,到九十年代初风靡中国,城市里人手一个,万元户腰里一排的bp机。人们甚至忘了它公司的名称加尔文制造公司,于是1947年公司干脆改名摩托罗拉,由此可见当年摩托罗拉名头之响。

这种事情在大公司里并不少见,几天前,松下公司也把它的名字从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名字matsushita改为了品牌的名字panasonic。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从二战后到九十年代初,可以讲是摩托罗拉红火的年代。摩托罗拉在模拟无线通信方面有任何公司都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并且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美国通信界对通信有一种通用的分类方法,即分为:有线单向(如闭路电视)、有线双向(如电话)、无线单向(如收音机)和无线双向(如手机电话和wifi)四种。长期以来,直到十几年前,at&t一直是有线通信之王,rca是无线单向通信的老大,而摩托罗拉是不折不扣的无线双向通信的霸主。

我们从前一节可以看到,摩托罗拉的核心业务都和双向的无线通信有关。

1946年,摩托罗拉发明了汽车电话。看过鲍嘉和赫本演的“sabrina(龙凤配)”的读者可能对这种产品有印象,影片中作为大公司董事长linus从纽约长岛家中出发,一上汽车便通过汽车电话向远在曼哈顿的公司同事下达指示。很遗憾的是,汽车电话一直都是富人的奢侈品,它还没得到普及,就被手机电话代替了。

十二年后,摩托罗拉发明了基于汽车的对讲机,它在美国被警察、出租车公司和各种运输公司广泛使用,直到九十年代末被手机电话取代(除了警察还在用)。在2000以前各国的警匪片中,我们经常看到此产品。

1963年对摩托罗拉来讲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摩托罗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长方形的彩电显像管,而且它迅速成为了行业标准。(在此之前,rca生产的彩电荧幕是圆形的。)

1967年,摩托罗拉生产出美国第一台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以前的彩电或多或少还有些电子管。这件事对摩托罗拉影响很大,以前摩托罗拉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于世界,但是产品除了汽车里的收音机都不是民用的。彩色显像管的发明,标志着摩托罗拉有能力进入了民用市场并且将业务的重点转向民用。

但遗憾的是,摩托罗拉在家电市场初期的尝试不很成功,到1974年,它不得不将彩电业务卖给了日本的松下公司。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摩托罗拉对彩电工业的贡献。

在六七十年代,摩托罗拉完全能经历的起在彩电上的失败,因为它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太多了。到八十年代,摩托罗拉进入蓬勃发展的十年,它的业务也由无线通信扩展到计算机的半导体芯片。1979年,摩托罗拉成功地推出68000通用微处理器,它因设计的集成度为68000个晶体管而得名(虽然实际集成度为70000个)。它的地址总线宽度为奇特的24位,可以管理16mb的内存,因此它成为所有小型机和工作站的首选芯片。

而同期英特尔的处理器其实比它落后半代,后者16位的地址宽度只能管理64k的内存。

八十年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出现了对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需求,该产品也因运而生。德州仪器(ti)、at&t和摩托罗拉在八十年代初先后推出了tsm,dsp和m56k三大系列产品,这个市场发展的如此之快,给摩托罗拉带来了一个新的金矿。以dsp为核心加上外围通信的手机核心芯片仍然是全世界销量最大,最赚钱的半导体芯片(因为每个手机中必须有一个这样的芯)。

当然,摩托罗拉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八十年代初发明的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也就是早期说的大哥大,现在说的手机。大家公认摩托罗拉是当今手机通信的发明公司,虽然at&t声称它的无绳电话比摩托罗拉的手机早,但是大家知道无绳电话和手机电话是两回事。

由于at&t扎根于有线通信,不自觉地会抵触无线通信。移动电话刚起步时,at&t预计到2000年全球不超过一百万用户,这个估计比后来2000年时的实际数目小了一百倍。所以,at&t自然不会把重点放在移动通信上。而摩托罗拉正相反,它在有线通信上不可能有作为,就自然而地押宝在移动通信上,领导和推动了移动通信的潮流。

到九十年代初,摩托罗拉在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器三个领域都是世界上技术最强的player。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产品声誉极好。我最早接触摩托罗拉的产品是在八十年代末,一些海关的朋友向我介绍他们的摩托罗拉对讲机。那些对讲机可以在钢铁包围的大货轮货舱里和岸上的同事通话,这是任何其他同类产品做不到的。

1990年,摩托罗拉的营业额超过一百亿美元,在it公司中仅次于ibm和at&t。如果摩托罗拉能通吃三大市场,它无疑将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it公司。即使它能垄断其中一个,也是一个巨无霸的公司。很遗憾,它一个也没做好,这个通信革命的领导者被自己掀起的技术浪潮淘汰了。原因何在呢?

作为移动通信的领导者,摩托罗拉自然地垄断了第一代移动通信市场。第一代移动通信是基于模拟信号的,天线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水平决定了产品的好坏。而产品的外观式样根本不用考虑。在技术方面,没有公司能挑战摩托罗拉。因此摩托罗拉的手机虽然卖的贵(那时在中国一个好的手机要两万元),仍然占领了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市场。其它公司要想和摩托罗拉竞争,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刚开始时,欧洲联合起来了。以往欧盟各国只能算是松散的联盟,在技术上很难单独和美国抗衡。即使搞出一个不同于美国的行业标准,也很难在世界上占主导,比如彩电的pal制式。近二十年来,欧洲独立于美国单独行事的意识越来越强,同时吸取了各自为战的失败教训。明显加强了内部的合作。终于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上超越了美国。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数字移动通信的标准gsm。

后来这个标准流行于世,欧洲又把它改称为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因此很多人以讹传讹误以为gsm是后者的缩写。1989年,该标准被提交到欧洲电信标准局,第二年便成为欧洲后来乃至成为世界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

gsm的技术核心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即将每个无线频率均匀地分给八个(或者十六个)手机用户,每个用户交互地占用八分之一的信道时间。(注:人们通话时,语音直接的间歇时间其实很长,只要语音编码做的合理,就可以几个用户共用一个信道。)

gsm实现简单,在成为欧洲标准的第二年,即1991年,就由爱立信和一家芬兰公司架设了第一个gsm的移动通信网。两年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十几个国家采用gsm标准,今天,gsm占世界手机用户的80%,据称达20亿用户。

在欧洲人行动的同时,美国人并没有闲着,他们似乎比欧洲人更努力。整个欧洲只搞出一个标准,而只有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美国居然搞出了三个数字通信的标准,其中两个和gsm一样是基于tdma的标准,而第三个是很先进的码分多址cdma标准。

结果就不用说了,美国注定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上注定失败。美国在标准之争上的失败间接影响的摩托罗拉手机今后的竞争力。当然,在标准上失败并不意味着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上会失败,就像不拥有任何标准的三星公司照样在手机上抢到了世界市场的一席之地。摩托罗拉失去手机市场统治地位的原因还必须从自身找。

这里面既有无法抗拒的命运的捉弄,也有人为的因素。两年前,我和李开复博士等人多次谈论科技公司的兴衰,我们一致认为一个公司的基因常常决定它今后的命运,比如ibm很难成为一个微机公司一样。摩托罗拉也是一样,它的基因决定了它在数字移动通信中很难维持它原来在模拟手机上的市场占有率。

摩托罗拉并不是没有看出数字手机将来必将代替模拟手机,而是很不情愿看到这件事发生。作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的最大收益者,摩托罗拉要尽可能地延长模拟手机的生命期,推迟数字手机的普及,因为它不希望自己掘自己的墓。

如果过早地放弃模拟手机,就等于放弃已经开采出来的金矿,而自降身价和诺基亚的公司一同从零开始。尤其在刚开始时,数字手机的语音质量还远不如摩托罗拉砖头大小的大哥大,更使摩托罗拉高估了模拟手机的生命期。和所有大公司一样,在摩托罗拉也是最挣钱的部门嗓门最大,开发数字手机的部门当然不容易盖过正在挣钱的模拟手机部门,因此,摩托罗拉虽然在数字手机研发上并不落后,但是,进展缓慢。

各个竞争对手推出各种各样小巧的数字手机时,摩托罗拉才发现自己慢了半拍。当然以摩托罗拉技术和市场的优势赶上这半步照说应该不难,但是,摩托罗拉另一根基因使得它很难适应新的市场竞争。

在模拟通信设备市场上,技术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它方面,比如方便性,外观都不重要。而且模拟电子技术很大程度上靠积累,后进入市场的公司很难一年两年赶上。

玩过发烧音响的读者知道,音响的数字设备,比如播放机,各个牌子差异不是很大,而模拟部分比如喇叭不同厂家的差异有天壤之别。日本的sony和先锋至今做不出美国harmankardon和infinity那种高质量的喇叭。在摩托罗拉内部,很长时间里,也许直到今天,技术决定论一直占主导。在数字电子技术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各个厂家之间在技术上的差异其实很小,这一点点差别远远不足以让用户选择或不选择某个品牌的产品。

相反,功能、可操作性、外观等非技术因素反而比技术更重要。在这些方面,摩托罗拉远远比不过诺基亚和亚洲的对手。我一些在摩托罗拉的朋友常常很看不上诺基亚和三星等公司的做法“他们换一个机壳或者颜色就算是一款新手机”,但是,用户还真的很买后者这种做法的帐。

公平地讲,摩托罗拉的手机仍然是同类手机中信号最好,最可靠的,作为只用手机打电话的我,在使用过各个厂家的手机后,还是最推崇摩托罗拉的。但是,在亚洲,手机不仅仅是一个电话,它是个人通信的平台,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人在上面镶上钻石作为身份的象征。(这有点像两百年前欧洲人的手杖,其实不是为了支撑身体。)

在满足后者需求上,诺基亚和以三星为首的亚洲做到更好。如果说基因决定性多少有些宿命论,那么人为的因素也加速了摩托罗拉的衰落。

我们在介绍英特尔一章中介绍过,在科技工业发展最快的八九十年代,摩托罗拉的第三代家族领导人卡尔文三世没有能力在这个大时代中纵横捭阖,开拓疆土。摩托罗拉本来在手机、计算机处理器和数字处理器(dsp)三个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前景不可限量。但是卡尔文实在没有能力将三个庞大的部门十几万人管理好,虽然他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但是他平平庸庸。

也许,在五十年前,一个只需要守成的年代他可以坐稳他的位置,但是在上个世纪末那个一个英雄辈出、拒绝平庸的年代,盖茨、乔布斯、郭士纳、格罗夫、钱伯斯和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等人都在同场角逐,任何公司都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除了卡尔文,摩托罗拉的整个管理层也有责任,他们低估了摩尔定理的作用。

虽然数字手机在一开始还比不上模拟手机,但这并不能说它要很长时间才能威胁模拟手机的地位。事实上,由于半导体技术按指数的速度发展,手机数字化比摩托罗拉高管们想象的时间表来得早得多,使得摩托罗拉几十年来积累的模拟技术变得无关紧要,市场的优势顿失。本来,摩托罗拉是最有资格领导移动通信大潮的,很遗憾,它只踏上了一个浪尖就被木工厂出身的诺基亚超过了。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的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我们知道,当今的移动通信最终要通过通信卫星来传输信息,为了保证在任何时候卫星能够收发信号,卫星必须保持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所有的同步通信卫星都必须挂在离地球三万多公里高的赤道上空。同时在地面建立很多卫星基站来联络手机和卫星。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基站,比如沙哈拉沙漠里,那么手机就没有信号,无法使用(5g基站一样)。铱星计划和传统的同步通信卫星系统不同,新的设计是由77颗低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每个卫星比同步通信卫星小得多,重量在600-700公斤左右,每颗卫星有三千多个信道,可以和手机直接通信(当然还要互相通信)。因此,它可以保证在地球任何地点实现移动通信。由于金属元素铱有77个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了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66个。

这是一个非常宏伟而超前的计划,它最大的技术特点是通过卫星与卫星之间的传输来实现全球通信,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移动系统搬到了天上。从技术讲,铱星系统是相当了不起的,它采用星际链路。在极地,66颗卫星要汇成一个点,又要避免碰撞,难度很高。从管理上讲,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网,呼叫、计费等管理是独立于各个国家通信网的。(这种独立计费再后来给它的运营带来很**烦。)低轨道卫星与目前使用的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比较有两大优势:首先,因为轨道低,只有几百公里,信息损耗小,这样才可能实现手机到卫星的直接通信。我们现在的任何手机都不可能和三万公里以外的同步卫星直接通信;第二,由于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站,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联合了好几家投资公司,正式启动了“铱星计划”。1996年,第一颗铱星上天;1998年整个系统顺利投入商业运营。美国历史上最懂科技的副总统戈尔第一个使用铱卫系统进行了通话。

此前,铱星公司已经上市了,铱星公司的股票在短短的一年内大涨了四倍。铱星系统被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最佳产品之一。铱星计划开始了个人卫星通信的新时代。从技术角度看,铱星移动通信系统是非常成功的。这是真正的科技精品。我常常想,我们这些被称为高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公司做到的东西和铱星系统相比,简直就像是玩具。

铱星系统在研发中,有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应该说整个铱星计划从确立、运筹和实施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商业上,从投资的角度讲,它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这个项目投资高达五六十亿美元,每年的维护费又是几亿美元。除了摩托罗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资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外,铱星公司还举借债三十亿美元的债务,每月光是利息就达几千万。为了支付高额的费用,铱星公司只能将手机的价钱订在五千美元一付,每分钟的通话费定在每分钟三美元。这样,铱星公司的用户群就大大减小。直到去年,它才有二十万用户,还不及苹果iphone一个月发展的用户多。

铱星系统投入商业运行不到一年,1999年8月13日铱星公司就向纽约联邦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半年后的2000年3月18日,铱星公司正式破产。铱星成了美丽的流星。

100颗卫星在天上自己飞了几年,终于于2001年被一家私募基金公司(privateequity)以两千五百万美元的低价买下。不到铱星整个投资是六十亿美元的1%。作为一个与摩托罗拉无关的私营公司,铱星居然起死回生,去年实现近三亿美元的营业额和五千万的利润。(注:这里的利润是按美国会计结算方式计算出来的,盈利并不代表现金流是正数。)

铱星计划是通信史上一个流星,一个美丽的故事(abeautifulstory)。摩托罗拉公司很聪明地利用其技术优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该计划一出炉就引起世人的广泛注目,也赢得了风险投资家的青睐。摩托罗拉为此自己拿出了十亿美元,同时钓鱼似的从投资公司有拿到近五十亿美元,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风险。但是,在商业运作上,摩托罗拉做得很不成功。首先,市场分析现在看来就有问题,成本过高导致用户数量不可能达到预计的盈利所必需的规模。而成本过高的原因又是技术选择的失误造成的。

摩托罗拉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公司,它长于技术,但是过分相信技术的作用。铱星计划在技术上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过于超前市场的技术不仅导致成本过高,而且维护费用也是巨大的。另外,引入风投本身的弊端在项目的后期凸显出来,那就是投资者为了收回投资,过早将铱星系统投入商用,当时这个系统通话的可靠性和清晰度很差,数据传输速率也仅有2.4kps,因此除了打电话没法做任何事,这使得潜在的用户大失所望。

概况来讲,就是铱星计划太超前了,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有一万个用户,而当初市场的分析去乐观地预计,仅在中国就能有这个数的十倍。在后期商业运作上。铱星公司问题很多,最终导致银行停止贷款、部分股东撤回投资,并导致公司在股市上停盘的致命打击。

铱星计划对摩托罗拉的打击远不止十亿美元。在摩托罗拉启动铱星计划时,gsm还没有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还吃不准技术上更好的cdma是否会很快替代掉gsm。但是,摩托罗拉由于把精力分散到了铱星上,不仅失去了和诺基亚竞争的最佳时机,而且还把一些市场丢给了三星、lg等更新的电子公司。

当然,仅仅这一次失败、甚至在整个手机领域的失败还不至于把世界第一的无线通信公司搞垮。但是,摩托罗拉几乎同时在所有的战线上全面崩溃,便一下跌入了谷底。在计算机处理器业务上,摩托罗拉经过多年的努力,还是最终败给了英特尔。摩托罗拉和英特尔之争在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就不再赘述了。值得强调的是,从一开始直到几年前摩托罗拉把它的半导体业务卖掉,摩托罗拉在处理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从来没有输给过英特尔,但是在商业竞争中,光有技术显然是不行的。

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上,摩托罗拉最终没有竞争过老对手德州仪器。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数字信号处理器则是我们今天手机、数字电视等产品的大脑。它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业界的人都会首先想到德州仪器公司(ti)。德州仪器公司历史和摩托罗拉差不多长,经历也类似,从给军方提供无线电产品起家。八十年代初,即at&t之后,ti和摩托罗拉几乎同时推出了自己的dsp,tsm320系列和m56000系列。德州仪器的第一代tsm320c2x是十六位定点处理器,在精度上略显不足,由于是定点处理器,所有的浮点计算要由编程人员改为定点实现,使用也不是很方便。摩托罗拉的m56000系列一开始就是24位,精度对于当时的应用绰绰有余,应该讲性能在ti产品之上。但是,学过计算机编程的人可能都知道,这种不伦不类的24位处理方式使用起来会很别扭。很快德州仪器推出了三十二位的tsm320c3x系列,虽然价钱较摩托罗拉的dsp贵,但是由于在32位处理器上开发产品容易,因此大家还是喜欢用ti的dsp。

由于摩尔定理的作用,摩托罗拉m56000在价格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它在开发成本上的劣势渐渐显示出来,在dsp上,它与ti的差距一天天拉大。我至今搞不懂为什么摩托罗拉要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24位dsp。也许是它考虑到客户购买的成本,但却忽视了客户使用的方便性。说得重一点,摩托罗拉低估了摩尔定理的作用,过分看重制造成本而忽视了开发成本: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后者则增加,因此它的产品从发展的角度看略逊于ti。另外提一句,摩托罗拉的中央处理器68k系列中早期的产品也是这种不伦不类的24位总线。随着半导体的集成度的提高,ti等公司将手机外围电路的芯片和dsp集成在一起,现在的手机主要芯片只剩下一个。

ti很像计算机领域的英特尔公司,它自己不做手机,而是像许许多多手机厂商提供核心芯片,它通过其领先的dsp技术,牢牢站住了世界中高端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摩托罗拉的战线则拉得很长,从手机芯片到手机整机一条龙。如果内部合作的好,这种做法成本固然低。但是,加尔文不是通用电气的韦尔奇,没有能力整合这么大的公司,其芯片部门和整机部门像两个单独的公司,没有足够的沟通,反而使得产品开发周期变长。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在手机芯片上的差距是渐渐拉开的,就如同它和英特尔在处理器上的竞争是慢慢失败的一样。但是,当这种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可能逆转了。

到2004年,加尔文下台时,其半导体部门被迫分离出去单独上市,就是现在的freescale。后来freescale的业绩依然不佳,只好被私募基金(privateequity)买了去,这当然是后话了。

摩托罗拉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大锅饭,员工干好干坏差别不大。摩托罗拉的本意是想避免员工之间不必要的攀比,每个人都有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安心工作。这是四五十年前大公司吸引人才的方式,欧洲公司至今还采用这种办法。但是这不太适合喜欢冒险的美国人。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科技公司为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采用的股票期权制(我们以后再仔细介绍)。而摩托罗拉公司很晚都没有采用这种福利,直到今天,摩托罗拉公司给员工的期权依然数量很少。这不能不说是受摩托罗拉的传统管理方式所限。因此,很多人把摩托罗拉看成一个去养老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创业的公司。

摩托罗拉另一个问题是管理混乱,内斗多。虽然这是上市大公司的通病,但摩托罗拉在同行业公司中问题更严重些。大公司在竞争中,不需要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比对手好一点点就行了,而摩托罗拉却恰恰比英特尔和ti差了一点。时间一长,就露出了败相。

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裂,科技股nasdaq崩盘,这对本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摩托罗拉更是雪上加霜,它的股票从2000年的50多美元跌到2003年的不足8美元。

2003年9月,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加尔文的孙子克里斯托弗·加尔文不得不离开摩托罗拉董事长的职位,摩托罗拉从此结束了家族企业的的历史。像惠普那样换一个ceo就能翻盘的事不是总能发生的。加尔文的继任者zander可没有惠普新ceo赫德的本事和运气,虽然他上任时提出夺回手机占有率的口号。和跨国公司大多数受命危难的继任者一样,zander上台后进行了公司重组,大规模裁员,公司的利润保住了,股价也上来了。同时,他把半导体部门分出去上市,专心于手机业务。

但是,在管理公司方面,他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本领。办事效率依然不高、内斗明显,产品开发速度上居然赶不上后来居上的三星公司。三星每几个月就能推出一款手机,而摩托罗拉半年都不能定义清楚一款新的手机。不仅如此,摩托罗拉每成功上市一款手机,就有更多款的手机半途而废。因此,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成本极高。

摩托罗拉至今都看不起三星和诺基亚不重视核心技术、只在外型和功能上搞花架子的做法。摩托罗拉一直认为技术和质量是产品的关键,因此我说它是it业的一个贵族。这当然没有错,但是远不够。

今天,至少在手机行业,各个公司产品在硬件技术上差不到哪去,设计一款手机的硬件和当年在中关村攒一台pc一样容易。现在的手机里面没有几个芯片,而且核心的只有一个,只要到ti去买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无数手机品牌的原因。)因此手机的质量都不是唯一决定市场的因素。另一方面,今天所有手机的质量比二十年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今天质量差的手机也比二十年前质量好的手机质量更好,也就是说质量差的手机也凑合能用。要想在今天的手机市场上(尤其是在亚洲)站稳脚,功能、外观的设计和质量及技术含量同样重要,商业和市场的开拓更是不可偏废,在这些方面,摩托罗拉和后进入手机市场的公司几乎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摩托罗拉早在七、八年前就看到统一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重要性。十年前,摩托罗拉和所有手机厂家的每一款手机都有自己独特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作重复性很高,手机应用程序之间也互不兼容。摩托罗拉试图打造一个通用的操作系统作为它今后手机开发的统一的平台。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是摩托罗拉选错了平台,选中了java。它从太阳公司请来了一位主管java开发的副总裁主管手机通用操作系统的开发,同时摩托罗拉公司雇佣很多java工程师来开发这个平台。但是,java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就是速度太慢。2004年,该平台原型开发出来时,公司发现其速度只有实时速度的几分之一,即使硬件速度按照摩尔定理预测的速度增长,这个操作系统在几年内也无法实现实时。

因此摩托罗拉不得不放弃该平台。此后,摩托罗拉又试图开发基于linux的通用平台,但是由于内耗,进展也不顺利。而此时,andyrobin的小团队已经在linux手机平台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个团队不久便被google收购,成为今天全世界开源的手机平台android的原型。摩托罗拉由于执行力不足,终于失去了统一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最佳机会。

摩托罗拉做手机二十年,至今没有一款手机能称得上“cool“-酷的。zander在这方面也没有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天赋。苹果公司虽然是最晚进入手机市场的,却做出了今天最好的手机。在开拓市场方面,zander能想出的提高市场占有率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价格战。一时间,

这个饮鸩止渴的办法确实提高了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但是,由于摩托罗拉手机的利润本身就比诺基亚薄,降价空间有限,两年后,当摩托罗拉再无利润可降时,内部的低效率、管理混乱的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开始慢慢地下滑。

当了四年ceozander就不得不离职了。摩托罗拉没有惠普的运气,它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位合适的领导人。新的ceo至今没有找到拯救摩托罗拉的灵丹妙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摩托罗拉居然想出出售最重要的手机部门的馊主意。但是,居然没有公司愿意接手,可见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内部问题之严重。摩托罗拉的救星也许在中国。摩托罗拉二十年前在中国的投资就非常成功,其中国公司

是摩托罗拉海外最大、营业额最高的分公司,而且是促成摩托罗拉和中国**以及工业界全面合作的桥梁。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就在摩托罗拉试图出售手机部门最艰难的时候,摩托罗拉和几家中国公司签下了扩大合作的协议,这在生产和市场或许会有转机。但是,这些合作只是远水,是否能解摩托罗拉的近渴还不可知。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