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农业规划
作者:哲上      更新:2020-04-11 08:03      字数:4298

感谢“云海一孤舟”、“敞衫赵子龙”的推荐票

书在纵/横上了分类的新书榜,有时间的大大帮忙过去点击收藏一下,感谢!书名变更成了“重生网络巨擘”。

第五十二章农业规划

陈哲本来不想这几年在农业里面投入资金,上次和李奶奶聊过后,再加上在港城的资金收获超出预期,陈哲的想法就多了些变化。

再加上李奶奶今天的开价,直接拿着股份来砸,这样的大气,让陈哲觉得和她合作应该不会那么的麻烦,不妨先期参点股份,指导一下方向,如果能够把以前构思的那种综合农业集团的模式给复制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毕竟有个说法,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地球的经济。控制了粮食,就是控制了人类。

“这样,李奶奶,你的资金有点少了,我再注资20万,算我占股40%,您先听听我的规划,如果觉得合适,我们就合作,如果不合适,您也尽可以拿我说过的话里面,有用的去用,我也就不参合了。”陈哲稍稍思索后说道。

“行,你愿意多占股份,我还更高兴,给你20的股份,我估计你不怎么在乎,万一你不理不问,反而浪费我一番心思。”李奶奶还真是看得开。

很多人只希望自己占的股份的多多,不想让别人占的太多,却不知道,股份代表责任,也代表付出心血的集中度,股份太少的人怎么会全力的付出。

这番对话下来,李中华和张剁就在旁边看着,张剁是和陈哲接触多了,早已经习惯了他的表现。

倒是李中华,下午见了陈哲一面,感觉确实是个天才少年,但比自己强,却也没感觉出来。

他姑奶奶早就和他说过这回事。

但李中华自己却是个傲气的人,当然,本来也可以理解,一个上过名牌大学的人,进过大单位,自己下过海。虽说失败了,但见识也是远超过了目下大部分的人,这点是值得自傲的所在。

可是让这样的一个人来听一个孩子的话,按着孩子的指挥棒走,这对心高气傲的人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幸,经过了失败后,这人的忍气功夫还是大有长进。

刚刚陈哲和李奶奶的平等谈判所表现出来的强势,李中华是百分之一百二的看不顺眼,甚至淤积了一肚子的怒气,这会听到陈哲终于要说点带肉的东西了,精神一震,你这小屁孩如果说的真的好,也就算了,但凡你说的一点不着调,看我不怼死你,让你嘚瑟的上劲。

陈哲的想法是,首先把农场作为一个供给的核心,但不直接卖农产品,而是卖成品。

譬如不卖黄豆和辣椒,卖风味豆豉、辣椒酱,包装的香辣鱼仔、香辣凤爪、豆腐腐乳等等一系列的品牌包装食品。

“这样我们的利润不仅仅完全控制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而且还会实现利润的翻倍,更加重要的是掌握自己专有的技术,完成我们的产业链,容易对抗风险。”陈哲说出了自己第一条打算。

“当然这样就形成了产业链,但是产业链的失败也很简单,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所有的一条都会失败,这点千万不要轻忽。”

“前期可以自己消化农场自己的产出,重视自己的品牌,等销量大了后,完全可以和周边的农户签订合同,包产报销,还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供给稳定。”

“降低了自己的成本不说,政治上绝对的正确,能够拉动一个区域的经济,政府怎么样都会给予支持。”陈哲看来眼李奶奶,喝了口水。

继续道:“这里面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好各种产品的种子,长期优化和保有,别随便换种,因为你的品牌做出来了后,需要保持一种固定的口味。”

“譬如,风味豆豉和辣椒酱,如果做出了名气,完全可以在美味快餐开发出一系列的配菜,那这些配菜需要保持一种变化不大的口味,才会获取长期的产品售出,如果在美味获得成功,或许有些高档酒店就会购买来配菜。”

“这样的配菜在美味这样的快餐店有点差异,没什么事,但是如果在高档酒店差异大了,很可能会导致别人放弃这个品牌。”

李中华这会忙着记录,这是李奶奶的要求,至于找漏子,不正是可以用来做依据的吗?

但等陈哲这段话停下来,让他有时间来想,发觉陈哲说的还真是很有道理的,不但解决了目前农场利润不高的弊端,反而依托农场形成了一道产业链闭环,心里很不舒服的同时,居然真有点佩服别人的眼光了。

“这样的选种,有必要吗?会增加很多成本的。”李中华还是憋出了一个问题。

“有没有必要,看你打算把这个品牌和企业做多久了。“

“捞一笔钱走,你不需要坚持。做一个品牌,细节决定成败,你知道春都火腿肠和双汇之争吧!”陈哲看着李中华道。

李中华不甘不愿的点点头,这算是改革开放后非常著名的一场商战了,有点知识的管理者都有关注过。

李中华在考量陈哲,陈哲何妨不是在考量李中华,一个企业的领头人可是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的。

“我听黑熊说你是学工商管理的,你们现在的课程里有没有有关品牌的课程?没有的话可以学学港城大学的这方面的东西,来源途径对于你们来说应该很容易的。”

陈哲对国内品牌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但看国家和政府把自己的品牌大量的卖给外资就知道大家的品牌意识了。

李中华他们现在其实是有品牌课程的,只是目前国内的意识上没有很重视这板块,所以陈哲对他的提示,也就想不妨听听,港城大学目前在亚洲的地位可是比京大和水木还要高,何况现在内地的企业都在学习外资企业的管理方法,学学港大的管理知识也是一条捷径。

“李总监,你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怎么界定企业的层级吗?”

李中华瞠口结舌,李奶奶和张剁同样是一脸茫然,让陈哲很有装逼的快感。

“我一直认同一种说法,一流的企业做的应该是标准,也就是行业标准,他们有能力让整个行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走,同时吃掉整个行业的最肥的那块利润。“

“二流的行业做品牌,品牌定位了他们的产品和大众化的不一致,也保证了他们的生存和利润。”

“三流的企业卖技术,他们总算还有生存之道。”

“四流的企业做产品,所以他们是最容易消亡的。”陈哲很是严肃的说道。

这样的总结,事实目前上已经有了,但是谦于现在信息流通的困难,还只是在知识水平更高的那层管理者里面传播。

李奶奶和李中华闻言先是皱眉思考,一会儿两人的眉头张开,显然已经理解了陈哲的意思。

李奶奶拍案而起,“小哲,你这段话是醍醐灌顶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中华,我是老了,以后这段话你得放在我们农场里,让所有的职工都知道,都重视。”

李中华八几年就毕业了,这时候国内对品牌和标准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又没有互联网,所以这样大众皆知的知识,在闭塞的环境下,居然只有一些精英人士知道,可惜了华国目前商业的野蛮生长。

李中华这会真有点服气了陈哲了。

这段话对他的震撼其实远比李奶奶要大,毕竟他算是学这个出身的,可惜国内的管理专业,很多都是照搬国外的教材,往往还理解不透彻,依葫芦画瓢,画出来的丢了架子不说,底子差不多也没了,成了四不像。

再加上国内的环境和欧美、rb竞争的环境差异太大,很多管理学的定律,到了国内竟然完全无用,导致他们这代人的管理观念变成了一篇混沌,感觉学到的很多都无用武之地,和一班草莽出身的人物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

“所以我们要想把企业做大,做成一番长久的事业,必须先以品牌作为我们初步的核心竞争力。至于标准,那是把品牌做成功以后的事情。所以,未来我们的这个农业公司的核心战略,就是建立一个或者多个优质有竞争力的品牌。”陈哲最后总结道。

李奶奶和李中华慎重其事的把陈哲的这段话画上下划线,以作为重点标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做水果加工,譬如,饮料、罐头。饮料的利润有多高,健力宝、可乐,这么多的例子在,就不用我多说罢。”

“当然目前我们还有一条路子,就是和美味快餐一道发展,我们可以在美味将要去的城市,开农场,搞养殖。其实光一个养殖业,就足够支撑起一个品牌和一家大型企业。当然养殖的种子也要和植物一样,方便品牌管理。”

“这一块,完全是水到渠成的,我们两家的股份占美味的绝对多数了,完全就可以直接执行。”

“未来完全可以成立一个集团企业,抱团作战,做个一年几亿利润都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陈哲说了一气,口气淡淡的,完全不像在说一番气势昂然的宏然规划,如果陈哲刚刚开始这么吹牛,做个一年几亿,估计会被口水喷死。但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么淡然的语气,反而更让屋里的三人都觉得几个亿确实是可以达到的目标。

即使是以张剁的阅历,也觉得如果按照陈哲这样搞,这样的农场绝逼是有搞头的,而且是应该可以大搞特搞的。

李中华其实以前也想到过其中的某部分,只是系统和产业链远远没有这么详细和完善。

李奶奶听了整个构想,捋了捋银发,情绪有点激动,“没想到啊!我还真是抱着一个金饭碗在要饭,小天才啊!你这股份要的不怨,听得我这老婆子都有大干一场的冲动,可惜我没这能力和精力了,以后就靠你们了。“说罢,有点不甘带着感叹。

陈哲顿时不同意了,“李奶奶,这话可说错了,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把科研这块管起来,农业的科研不像别的行业,贵在心细踏实,毕竟他的研发周期都比较长,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是很不耐的。”

陈哲确实觉得年纪大点的人来管理农业科研,真比年轻人合适。

“好,既然你都这么说,我也就按你的要求干干,你都给我们规划好了,还干不成功,那真是天生就不是做事的料子了,中华,你得和小哲好好学学……”李奶奶开启教育模式

这番话其实没花去多少时间,接下来陈哲建议了实际的行动方法,大家热烈讨论,张剁都说了好多的意见。

总结起来就是:

1先期去羊城、深城、海城找农场,把养殖这块搞起来,和美味达成战略合作,这块是金牛业务,马上就可以出来利润,尤其有利的是,张家在整个大军区都有一定的人脉资源,羊城和深城都在范围之内。

2发动群众,先找到可以适合长期推广的食品种类和配方,陈哲记得老干妈好像是sc的,后来风靡世界,这个一定要去找找。

其它的板块都得这两样搞起来,才能够有资本和人才去搞。

但是,科研这块可以先立起来,前期可以和农大合作,他们有专门的育种专业,想来企业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应该是双方得利的,没有哪个傻蛋不愿意。

李中华需要最后把这些想法,总结归纳成为将要成立的农业公司的可执行计划。

而陈哲需要把战略方向,和自己觉得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点,都记录下来,作为农业公司的战略文件。

李奶奶两人走了后,张剁留下来和陈哲继续讨论,张剁发现经商也很有意思的,乘着这个话荐子想多学学。

陈哲一天把两家公司的事情处理完,松了一大口气,可一想到明天就得销假报道,面对于老师的狂风暴雨,心里就很有点虚。

张剁无良的幸灾乐祸,高兴的睡觉都好像做上了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