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奉旨走私
作者:左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38

“我真是没看错人,快说说,你是怎地想到将那宋秀才安上个细作身份的?”

还是那间酒楼的后院,说话的自然是官家,不过院里不再是只有我和官家两个人,而是多了一个我认识的内侍,朱大常。.

我心底苦笑,不过是凑巧发现了些线索,一路寻来才知晓宋苏乐与他婆娘原来是辽人,哪里是我有心而为啊。至于他们究竟是否细作,还要在找到那萧姓指挥后,等他开口才知道些详情。不过我知道的,官家才不理会这些呢。

辽人细作,这可是个极好的借口。

要知本朝近年与辽国作战,一场都未有胜过,一直僵持在边境线上。每日耗费甚巨,令官家苦不堪言。不过比起边事来,官家更注重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这是官家在朝堂之上的原话,想来被他视为眼中钉的秦王,比起辽人来更加可恶。

只不过是官家一直没有找到个合适的借口,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任由得秦王作为。可如今呢,我这个浑小子蹦了出来,将好端端的一潭水给搅了个彻底浑。宋苏乐注定会被安上个辽人细作的身份,因为他本就是辽人。

那萧姓指挥与他交往过密,即算他不是辽人,决计也逃不过内奸的嫌疑。再将他往秦王身上这么一推。如此便不需多说,秦王此次是必死无疑了。

难怪官家会如此高兴,一脸的灿烂笑容。我一点也不奇怪他是如何这么快便知晓公堂之上的情形的,因为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要在公堂上安插个眼线啥的,实在是太简单不过的了。

他既然想听,那就告诉他呗,反正对我又没有什么坏处。于是我手舞足蹈,口沫横飞地向官家叙述起事件的整个经过来。不过要说起这个官家,还真是个很不错的听客。当我说道精彩处时,他总总要恰到好处地问上两句。而当我说自己苦思冥想找线索的时候,他竟然也能配和着我做愁眉状。

“如此,微臣终不辱使命,万般侥幸才完成陛下重托。”

官家很是喜欢,眉开眼笑地抚着短须道:“我这双眼睛还是会识人的,当初你满月,我上老党家蹭酒吃的时候一见你,便知你将来是我的福星。看看,我没有说错吧。根本就不是你那糊涂老爹所说,会为祸天下。”

我诚惶诚恐地复又跪趴在地,“全是陛下的功劳,若不是有您替微臣撑腰,臣哪敢行险,只凭着蛛丝马迹便妄下定论。”

“好了好了,起来吧!”官家伸手虚抬,“你答应我的事已经做到了,那我答应你的事,也是要照办的。”

说罢,立于他身后的大常便捧着一张黄绢上了前来。黄绢上躺着块符牌,只是这块符牌比起那宫牌来,要大上几分。

这就是圣旨与那官符了吧!我接过黄绢,却是没有打开。“谢陛下隆恩,微臣定当粉身碎骨报效!”

可要听清楚了啊,我只是说报效,可没说是报效谁,到时候逼不得已的时候,莫说我忘恩负义哦!

不过官家显然不在意这些小节,笑悠悠地道:“如今你便是我大宋侍卫马军司,禁军下军武清军的都指挥使了啊。按照朝例,这正官需得是由朝中大夫充任,不过你这军就免了这些个了,你自个当着主官便是的了。”

好事啊,不过这是否是得宠的表现呢?我先前还在想,要是派个只懂要钱的文官来管事,那还不郁闷死我去。

“谢陛下如此信任,臣定当······”

“莫要说那些个好话听,踏踏实实做好我交待的事,比说什么都要来得强。”对哦,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官家让我做这军都指挥到底用意何在呢。“你以后就在河东路的丰州驻下,只不过那武清军嘛,目前还只是个架子,人马还需得你自个去招募。记住喽,没有配隶,也不许抓夫,只能是招募。军中的各指挥及都头,你自个看着提点便是,到时候上个奏折便行。还有,我从殿前司抽调了一个都的禁军给你,他们已押着军械粮草先前去往丰州了。你且与家人聚聚,后日便出发吧。”

哦,看来官家早就做好准备了啊!不过新军人少是最好的,省得到时候我拿那些个老兵们没辙。而且各级军官都由我自个任命,答应赵嘉祺的事也就有着落了。

“臣定当谨记,绝不扰民。”

官家颔首,“你,我自是相信的。只不过呢,近年战事频繁,致使朝库不盈,这军薪嘛,却是要你自己想办法喽。”

啊?!这什么意思,让我组军,却不给我发饷,要我自行解决。开什么玩笑啊,我又不是地主土豪。好吧,就算我是吧,可我又哪里养得起两千禁军啊!也不想想,咱大宋的军薪有多丰厚,薪目又多且繁杂。不提那正常的军薪,就是那招刺利物的银钱,地主家怕也是拿出不来的啊!

“陛下,这这这······”

“你可以想办法去赚嘛,要不然我让你带兵干嘛!”官家根本不理会我的窘态,“你常住腾威是吧,那丰州的地理你自是知晓的喽。左往西去便是夏,右而北上便是辽。你想想,这么好的地方,你还怕赚不到钱么。”

这官家老儿,玩什么花样啊!我锁眉凝望,心中却是快速思索。夏有什么,一片贫瘠之地而已,难道说拿着军械装备去与他们换黄土?虽说夏也是有几块富饶之地,可也仅仅只是几块而已,比起我大宋来,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他们有什么可值得官家惦记的物事啊。除了马以外,我看什么都不值钱。

等等等等,我想到了什么,马?对,就是马。让我好好想想,夏有草原有牧场,自然是有大量的马匹。赵家不就是做这勾当营生的么,用夏人紧缺的物资换来马匹。再仔细思量一下丰州的地理,就在夏辽宋的三角边境上。辽也是有大量马匹的,难道说,官家怂恿我去走私,换马匹回来好装备禁军?

如果假设成立的话,那岂不是成了奉旨走私?

可我还真不敢就这样确定,于是我想着试探一下。“那,我军中可留多少呢?!”

“除去一应开支外,你军可再留两成。至于这笔钱嘛,你是用作军赏还是自用,那就是你的事了。不过我可有言在先,若是你完不成万五之数,可要小心哦!”

“您是说,一年万五?”

官家笑了,挤眉弄眼地看着我道:“莫非你以为这是一月之数,你可要知道,夏辽对于马匹私运可是控制得极严的,你能完成万五之数,我就很是满足的了。”

官家要的果然是马,看来我朝很缺马啊!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很正常的。我朝地处中原,本就不是产马之地,多以耕种为主。而夏与辽,仗着骑兵的优势经常骚扰边境,而我苦于没有强大的骑军,只能是依靠高墙城池来避免损失。这样一来的话,便形成了长年僵持的境地。

“臣,决不负重望!”

“话别说得太满,别到时候哭丧着脸说我欺负你。”官家笑眯眯地打着趣,“这一军,只向我负责,可勿理节度,你定要好自为之啊。明年冬至时,我要看到有两万军士跨马驰骋。”

哦哦,任务不是很重嘛,官家倒是蛮通情达理的,知道我立足需得一定时间,于是要求也放得较宽,到明年的冬季时,才不过要两万匹而已。不难不难,一点也不难。

辞别官家,我策马回了别院。

两位兄长已经在此等候多时,见我回来,欣喜地迎了上来。

“崇孝怎样?!”

大哥很是急切,迫切地想知道结果。我笑笑却是没有答话,而是将那圣旨掏出来递给他。

恭敬地接过来,大哥小声地念道:“昊天明命,皇帝制曰······擢儒林郎党崇孝进朝散大夫,领侍卫马军司武清军都指挥使,权知丰州军州事,加正任团练使······”

“什么,怎地官家这般大方,除文武兼任外,竟还让崇孝知州?”

二哥很是惊讶,我也甚为意外。圣旨拿在手上,我并未打开来看过。要知道,擢升我为朝奉郎另加正任团练使,不过是文、武散进阶罢了,都是虚衔,仅仅表示我的俸禄多拿了点而已。不过除文武并存外,还给了个知州的职官给我,这可就真真少见了。

大哥皱着眉,仔细想了想后问道:“崇孝,官家可有说,你这武清军是驻泊、屯驻还是就粮?”

“就粮啊,官家说给我三年时间,要我整顿成军。”我没将官家要我帮他弄马的根底说出来,毕竟官家交代了,这是私下动作,他还没打算搬到台面上来的。这也是他后来说,武清军只听他一人调令的原因。因为官家知道,边境各军其实都在走私,可是得来的马匹银钱却是被领军的贪墨了,朝库一分都没有占到便宜。

虽说官家手中掌握着绝对的军权,可毕竟大宋是要靠这些禁军将领来领兵的,总不能因此将他们全都降罪下狱吧。所以无奈之下,官家只能是考虑用一支他绝对能掌握的力量,来替他充盈朝库。而很不幸的是,我成了他欣赏的那枚棋子。

“我猜,官家这是打算让你帮他走私?!”大哥在官场混迹了很多年,虽说官阶不高,可毕竟见识不凡。再说了,原本大哥就是负责养马的崇义使。一想到丰州的地理位置以及禁军的性质,便很快猜到了几分。

既然瞒不掉,索性拿出来探讨,以大哥的见识,想来会有个好主意。于是我点头道:“官家让我年内得马匹万五。”

大哥闻言,急切切地问道:“那你答应了?”

“不答应怎么办,这是他早就思量好的数目。”我安慰道,“你别急,官家说了,只要明年冬至时弄到两万匹马就行,我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呢。”

“糊涂啊!”大哥急得是直跺脚,“你可知我大宋年购马匹数量是多少吗,我告诉你,不过才万八上下而已。这其中还多数是差等,夏人根本就不会将好马卖与我朝。而辽人那,你想都莫要想。”

啊!全国一年的购马数,才两万不到啊。完了完了,上了官家的当了。我原以为有着他做靠山,奉旨走私的话该是可以肆无忌惮些,买些个马儿回来应该不难。谁知道,竟然会是这样一回事。

“傻眼了吧!”二哥开始毫无觉悟地幸灾乐祸起来,“我早就说过,官家的赏赐不是那么好得的,这下看你怎么办。”

真是郁闷,我都这样了,你还来打击我。瞧着二哥那副无能为力的面色,我将目光投向愁眉不展的大哥。

“事到如今唯有一搏。”大哥摇着头叹道,“爹爹生前有位挚友,现今在泰凤路的河州专与吐蕃往来经营。不过他家小,却是住在京城的。我且看看,能否从他那里想想办法。”

吐蕃有马,这我知道。可是那河州离得我这丰州实在太远,中间还隔了个永兴军路。就算从夏借道,路途也过遥远,一路上难免会有差池。这样一来,实在太不划算了。再说了,那人肯不肯还不一定的呢。

我摆摆手安慰道:“无妨,赵家就是专做此类营生的,到时候找他们想想办法便是的了。我已许了赵家老二,让他在我军中做一指挥,想来他定是会大力帮忙的。再说了,这之间可有两年的光景,再不济,总也能想法子弄上些马吧。”

在我的不断劝慰下,两位兄长带着无奈与不甘离去,临行前千叮万嘱的要我早日离开汴京这是非之地。大哥还说,让我走之前上家里去一趟。无他,只因上回我与他说,嫂子做的胡饼很好吃后,大嫂便一直惦记着让我上家来吃顿饭。

我噙着泪送走了兄长们,却又陷入到女人与男人的斗争中来。麦朵,就是这个一直在我心中以为单纯无暇且聪明玲珑的麦朵,在得知我要赴丰州就任,死活耐着要为我侍寝。说是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家,她怕自己会耐不住寂寞偷偷溜走。

说实话,不是我不想,而是我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要了麦朵,那要不要伊爱呢,她可是曾经长期与我共度夜生活的。如今又多了一个师娅,咱总不能偏心是不,要么就一起上,要么便一个都不沾边。

小爷我现在也是带兵的人了啊,岂能为了一时的欢愉,而糟蹋了自个的身子。要知道,我现在身高也不过才堪堪五尺六寸(一米七)而已,都还达不到禁军上军的征兵要求。何况爷我领的是骑兵,要是个短了,那怎能行呢。

所以我再三解释,我这个就粮禁军是可以带家眷的,等到了丰州后,有的是机会。可麦朵就是不依,褪了衣裳便赖在床上不走。说是不依她,以后都别想再打她的主意。

头疼啊,这叫什么事呢。

“麦朵,爷求你放过我吧,要不以后到了丰州,爷赏你一匹马,任你撒欢。”我不顾伊爱与师娅的怪异眼神,一再地向麦朵央求。

可麦朵根本就不理会,只是嘴一撇道:“我不稀罕,丰州离我的部落不远,想要骑马,部落里有的是。”

咦,我怎么把这给忘了啊。麦朵本就是西夏,自然知道哪有马,哪里又能弄到大批的马。

“你刚才说你的部落?”

麦朵显然没有意识到我的惊喜,于是愣愣地点头道:“是啊,出丰州往西北走约百里,靠近胜州不远,便是我米擒氏的部落啊。只是年初的时候,我正好与哥哥前去龙州费听氏的部落,在路上不幸遭遇宋军,结果就被擒了过来了。”

照她这么说,那龙州应该是西夏的地界。年初的时候,正值夏王李继迁起兵反宋,那边境之处到处都是各路军马。咱大宋禁军打仗不行,搙人夺财倒是厉害。不过倒也亏得这些个不会打仗的兵,要不然的话,我哪有与麦朵相识的机会。

“那你们部落有多少马,可以卖给爷不?”

我急切地问道,麦朵很是迁延不决,“这就不大清楚了,反正马多得很。以前咱们部落也是有卖过马于宋人的,只不过数量甚少。要是少爷您要的不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马多得很,那具体是多少啊!不过我估计在麦朵的概念中,多得很的意思应该真的是多得很。“那有没有一万匹?”

“我们部落统共才三百人不到呢,哪会有那么多的马啊!”

“那一千匹呢,一千匹总该有的吧!”

我知道,草原上的小部落人都不多,按照一户料养十几匹马来算,一个三百人的小部落应该还是能有个一千来匹。毕竟草原上,主要的食用牲畜还是牛羊。

麦朵狡黠地眨着眼,极有趣味地盯着道:“博格腾勒草原很广袤无边,周边一共散落着有二十几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部落。加起来的话,应该有不少的马。”

对啊,我怎地就没想到呢。一块草原定然不止麦朵她们一个部落,自然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小部落。要是将这些部落的马都收购过来的话,那岂不是很快便能完成官家交给的任务了么。

“小爷我真真是喜欢死你了啊麦朵。”我欣喜若狂地拥抱了一下她,惹得在一旁看戏的伊爱两人直掩面。“那你可以帮爷不,爷我要大批的马,很多的马。”

麦朵扑闪着大眼,“那今晚呢,爷你要我不?!”

嘿,还要挟起小爷来了哈,跟爷我讲条件。

“啊,伊爱啊,带师娅先去歇息吧,我且与麦朵好好探讨一下马匹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