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勰 下
作者:金陵物      更新:2020-03-24 02:34      字数:3676

周勰向中正行了一礼:“正是小人。”

中正身材瘦削,面庞瘦长,抚着短须,笑意盈盈地盯着周勰,目光如炬:“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不错……不错……”

赞赏周勰一番后,中正带着人转身离去。

只此一语,足以展示周勰与众不同。

中正大人负责考究人才,评比士子,若能得中正青睐,便仕途无忧了。要知道整个武试过程中,中正都端坐在高台上,这是中正唯一的一次下台,虽只与周勰交谈寥寥数语,但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校场中人向周勰投去了艳羡的目光,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待梁成、王真、徐陵三人比试结束后,四人一齐离开校场。三人久为脚夫,气力不错,但骑射非其所长,午后的骑射比试三人表现不佳,这会儿都垂头丧气的。

宜都郡的选士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梁成三人已连续参加三年,但都没有被选中。梁成既参加文试有参加武试,自午后的骑射比试后,便对武试不抱任何希望了,只盼文试时写的文章能入公子顾荣的法眼。王真、徐陵二人只参加了武试,若不能脱颖囊锥,便又要等下一年了。

回客栈的路上,周勰一路安慰着三人。自己出类拔萃,技压全场,连中正大人都对自己刮目相看,周勰有绝对的信心被选擢提拔。

看着三人沮丧的神情,周勰不断劝慰着。自己是与三人一起参加选士的,若只有自己一人被选上,那也索然无趣,还不如与三人去当脚夫的好。虽然只在崔婆婆家中待了一个多月,虽然只与梁成、王真、徐陵三人结识不过数日,但崔婆婆待自己极好,三人对自己很是敬重,又对自己救命之恩,周勰可不想自己一个人高升享福去。

次日一早,四人便早早起来,去校场看评比成绩去,今日是选士揭榜的日子。

到校场的时候,外头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待周勰一到,便有人上前抱拳道:“恭喜……恭喜……”、“周兄好成绩”、“祝贺周兄,日后多多关照。”

周勰一一答礼,好不容易挤到前头才看到武试结果。果不其然,自己夺得头魁,在自己名字后面是中正的评语“膂力绝人,精工骑射,干才第一”。

中正似乎惜字如金,除了自己之外,第二、第三名分别只有一个“勇”字。

“恭喜周兄,今日就要得登高位,平步青云了,到时候可别忘了我们。”梁成三人向周勰揶揄道。

周勰摆了摆手:“你们莫要取笑我。”

武试共选擢五十人,周勰从头到尾看了两遍,都没找到三人名字。三人不禁黯然,垂首叹息。

“诶……梁兄,你上了文试榜。”武试榜搜索无果后,周勰将目光转移到旁边的文试榜。文试榜也是选擢五十人,梁成的名字赫然在列。

梁成举目望去,果然在四十三位找到了自己名字:“我……我上榜了,我文试通过了。‘文成朴实,笔酣墨饱’,这是顾公子对我的评语。”

顾荣与中正不同,每位上榜士子都有多少不同的评语。

梁成激动大叫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连试三年终于求得功名,怎能不喜。

周勰、王真、徐陵忙向梁成道贺。王真、徐陵二人虽未上榜,但看到梁成如此苦尽甘来,也替他高兴。

梁成兴奋地手舞足蹈,良久才抑制住激动心情,劝慰王、徐二人道:“王兄、徐兄莫要气馁,来年再来便是。以你二人才干,高中选士只是时间问题。”

三人同为脚夫,但是梁成背后有崔婆婆教导,武试没选上,文试却占有一席之地。

“周勰、周思远、周思起,三人何在,中正大人有请。”就在众人各自悲叹、各自欣喜的时候,差役突然传人。

周思远、周思起分列武试二、三名。

别过三人,周勰与二周跟着差役往校场内的矮屋行去。周勰这才注意到,武试前三甲竟然都姓周,周思远、周思起二人姓名相近,容貌相似,是两个亲兄弟。

两人向周勰投去敬佩的目光,周勰憨然一笑。

差役带着三人弯弯转转,进得一个小矮屋。矮屋不大,里头只有一桌一椅,以及三个矮凳而已。中正大人正端坐椅上,捧书细读。

周勰三人向中正行了一礼,中正这才放下书,道:“三位不必拘礼,坐。”

三人各自坐定,中正才道:“三位名列武试前三,可谓我宜都郡青年俊彦,少年英雄,可喜可贺。”

周思远二人都不过是三十来岁,比周勰年长些。但长得很是清秀,衣着得体,举止有礼,不似梁成、王真那般黝黑,想来是富家子弟,没有做过粗活。

“本官姓周名盎,乃宜都郡小中正,想必你们都见过我了。”周盎抚须笑道:“今日之所以召你们前来,是顾公子有意擢用你三人,欲将你们充作顾府卫军统领。”

说话间,周盎从桌上拿起三块腰牌递给三人。

周思远接过腰牌,看了一眼周盎与周勰,笑道:“有趣,屋内四人竟然都姓周。”

周勰哑然一笑,周盎笑道:“本官乃吴郡人氏,周姓在吴郡可是大族。听闻周勰小兄弟也是吴郡人氏?”

周勰尴尬一笑,崔婆婆为保护自己,声称自己是她吴郡的亲戚,不过自己满口蜀话,吴郡更是去都没去过。

“小人虽是吴郡人氏,但自小便在蜀地长大,吴郡只在小时候去过几次。”周勰道。

“原来如此,难怪你口音不是本地人。”

周勰把弄着手中腰牌。腰牌是铜制的,正面写着“卫”字,背面写着“顾”字,是顾府特制腰牌。周思远兄弟立即将腰牌别在右腰上,很是兴奋。

周勰突然想到了什么,向周盎恭敬道:“敢问大人,这卫军统领是何职务?”

周盎不及答话,周思远笑道:“周兄有所不知。顾公子虽年方十六,但允文允武,才华横溢,从去年的武试中选擢五十人,建立起一支顾府卫军,由公子亲自率领操练。卫军平日里操练习武,演练阵法,是公子的嫡系部曲。”

周盎道:“卫军名为护卫顾府,实为公子的部曲军卒,最初的五十人皆出自武试,现已扩充至两百来人。公子的目标是建起一支千人部曲,由他亲自操练教导,以备日后非常之用。”

周勰道:“那我们这统领之职是……”

周盎道:“此次武试五十人中,公子选擢了前二十人入卫军,其中你们三人直接被擢为统领,可各自统领五十人。待日后卫军继续扩充,你们统领之人会越来越多。”

周勰沉吟半晌,蹙眉道:“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大人能否通融?”

“但说无妨。”

周勰向周盎行了一礼:“在下还有三名友人未通过武试,不知大人能否通融,超擢三人。”

自己是与梁成三人一起参加武试的,三人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梁成虽入选了文试,但王真、徐陵二人落选了,自己怎么说也得帮二人一把。

周思远、周思起奇怪地看了一眼周勰,周盎皱了皱眉,冷哼一声:“你这是何意?选士全凭自己本事,岂有走后门的道理。”

周勰下拜道:“我这三位兄弟都是七尺壮汉,能当得卫军之职的。”

这请求的确强人所难,周勰只好向周盎拜了三拜,以示恭敬。

“我若不答应呢?”

周勰咬了咬牙:“我们四人是一齐来参加选士的,那我与他们一齐回去便是。”

周盎轻哼一声。周勰有过人之才,自己才会给他“膂力过人,精工骑射,干才第一”的评语,但这不代表周勰可以恃才傲物,以身要挟。

周思远道:“周兄……你这是何苦……”

就在这时,忽有一人推门而入。来人中等身材,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羽扇纶巾,笑意盈盈。一袭白衣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耀眼夺目,仿佛天神踏入人间。

周盎连忙起身:“公子来啦。”

来人不过十五六岁,但气度不凡,一看便知是世家公子。

此人正是顾荣。

久闻宜都太守之子顾荣能文能武,乃东吴俊彦之领袖。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

顾荣笑意盈盈地看着周勰三人,道:“如何?可领到腰牌了。”

周思远兄弟恭敬道:“多谢公子记挂,已领得。”

顾荣笑了笑,转眼看着周勰:“你便是周勰?中正大人可对你赞赏有加,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气势不凡。”

周勰尴尬一笑。

周盎轻哼一声,道:“干才第一倒是不错,但年轻人要懂得进退。”

顾荣奇怪地看了周盎一眼,周盎对周勰明明是赞赏有加,不吝赞誉之词的,怎么说话这般气恼。

周盎将适才周勰之言一五一十讲来,气愤道:“我宜都郡选士向来公平公正,何曾行过这种宵小鬼魅伎俩,周勰未免心术不正。”

周勰忙道:“中正大人息怒,小人并非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不过是眼见友人连试三年皆落榜,这才……”

“三年落榜又如何。我宜都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没有一身本领便上不得榜,此乃常理。五百多人参加武试只有五十人能上榜而已,你三个友人自己没本事,怪不得别人。”

顾荣摇了手中扇子,问周盎道:“他那三个友人才力如何?”

周盎如实道:“中人之姿。”

顾荣问向周勰:“若我不肯网开一面,破各选擢,你便不愿入卫军?”

周勰双膝跪地,将腰牌举国头顶,恭然道:“请公子见谅。”

看着周勰坚毅的脸庞,顾荣迟疑半晌。周盎在自己面前可是极力举荐此人的,能得惜字如金的周盎“才干第一”的评价,周勰绝非凡品。

自己今日前来是特地见周勰的,只是没想到周勰有这般不情之请。

良久,顾荣乃道:“古之有大才者,必有狂傲骄恣之心……”

周勰道:“小人非狂傲骄恣之人。不过是义之所至,生死相随罢了。”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顾荣默默念着:“也罢,我便如你所愿。不过我卫军不养闲人,你友人须从下人做起。”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