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不懂事的孩子有糖吃
作者:不与      更新:2020-04-03 23:24      字数:2158

走到后院出,树影婆娑,树上挂着几盏灯笼,是用来吸引夜里飞蛾的,灯笼的影子在矮墙上晃着,晃出风的方向。

今晚是偏南风,带着湿润的气,南方的雨,一时半会是停不下来了。

她继续往前走,米豆在前面扫小飞蚊,让她注意脚下,泥土潮湿,小心摔着了。

米豆抬起头来看了看路,道:郡王妃,这都快走到后院角门了,我们回去吧。

再走走吧。

泠鸢继续往前走,忽的听到悉悉率率的声响,从门外传来。

她扶着米豆,一瘸一拐快步往前走,只见那人身影已经走远,在灯光下,缩成一道细小的影。

低头一看,湿润的门前泥土上,是一双鞋印和一根拐杖拄地而成的凹陷。

米豆打起灯笼细看,道:这是……

没什么,回去吧。泠鸢笑笑,冲着那蹒跚背影说了一句:我屁股疼!满满的委屈和无辜。

那蹒跚背影似顿了顿,继续往前走,远远的她能听到笃笃笃拐杖拄地之声,越来越远,声音越来越弱。

看着那背影不见了,泠鸢才扶着米豆的手,一瘸一拐地走回去了。

米豆啧声道:郡王妃也真是的,老太君站在院门外,想必是心疼你却又不好来看你,你就该说不碍事的,你刚才怎么还故意说屁股疼呢?

泠鸢揉揉屁股,诶呦喂地叫嚷,道:我屁股本来就疼,你不知道祖母下手多厉害,让你疼十分,就绝对不会少一分,特别是对屁股这种不是要害的地方,她下手更是不顾忌的。

米豆叹一声:郡王妃你真的是……比米豆还不懂事。

有资格不懂事的孩子,多幸运。

因为韩老太君,因为赵长离,她是有资格不懂事的。

当然,她也不能太不懂事了。

次日,清晨。

泠鸢在郡王府,是从来没有下过厨的,她给韩老太君和赵长离煎过药,但饭菜是没有做过的,她有过给赵长离做菜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她的手生生掐断了。

她的手不会做。

一大清早,她在厨房里捣鼓着菜品,这是她花了整整一晚上想出来的菜品:椰汁乌鸡汤,米豆做过给她,她尝着,汤汁清甜爽口,不腻味,鸡肉嫩弹,最适合夏天吃。

椰汁是米豆备好的,鸡肉也给她切好了,鲍鱼、河虾、蘑菇、茼蒿等也都帮她准备好了,她只需要煮汤——她根本不会煮汤。

米豆对厨房是有一定的执着的,她做菜的时候,旁人不能进去指指点点,就算是玉大娘也不能,她也很尊重别的厨娘,别的厨娘做菜的时候,她也不会在一旁多嘴。

她现在看着泠鸢在厨房里大展身手,心揪了起来,眼睁睁看着好好的食材,被泠鸢糟蹋得不成样子,忍不住要告诉她——郡王妃,浮沫都溢出来了,你快撇开啊!!

郡王妃!你手怎么了!

泠鸢的手被滚烫的锅烫伤了,米豆赶紧上前去,上前抢过她手中的勺子,道:郡王妃,你手要是伤着了,奴婢可要遭罪的,还是我来吧。

泠鸢放到凉水里,看着米豆做菜,有些不甘心。

米豆处理好她溢出来的浮沫,道:郡王妃,你这样是不行的,汤会不干净,带着腥臭味,煮出来的汤会很难吃的。

泠鸢却自有一套逻辑,指着锅里溢出的浮沫,一边舀水洗手,一边道:它都溢出来了,等溢出来完了,不就干净了吗?

米豆无奈道:郡王妃,你别这样对待这些食材,好吗?

泠鸢找借口:我也想用勺子撇浮沫的,可是我手被打了,疼……说着,手从凉水里出来,朝米豆伸过去,还想继续上手做菜。

米豆既怕她又伤着自己,又怕她把菜做砸了,苦着脸,劝她道:郡王妃,你快去歇着吧,手都这样了,别太勉强,我来。

看看溢出来的浮沫,灶台上全都是,白茫茫一片,散发着鲍鱼与河虾的腥味,她再做下去,整个厨房只怕是要里里外外清洗一遍了。

泠鸢双手捧着腮,苦恼道:你做确实是好吃的,可不是我自己做的,好像没有什么诚意。

米豆听她这么说,放下勺子给她,道:郡王妃既这么说,那你来做吧,若不好吃,可不能怨奴婢。

泠鸢刚要拿起勺子,又转念,说道:我若想亲自做来显示诚意,那也该等我会做了再说,现在做这个过去,祖母是吃还是不吃?若是不吃,祖母岂不是在下我的面子?她肯定不会这么做,若是吃,这么难吃,岂不是受罪,与其让她为难,我不如不做了。

决定撂手不做了之后,泠鸢放松了,米豆更是放心了。

米豆又拿起勺子,道:郡王妃,你想开了就好。

米豆将鸡汤熬煮好了,因为手受了伤,泠鸢连亲自端上去都没办法,只能在韩老太君面前说几句漂亮话,老太君对她还是有些气在,只敷衍地略点点头。

看在鸡汤的面子上,说话时对她和蔼了一些,没有前几天那么冲,说道:阿鸢啊,做事别太顾前不顾后,你这样,我这个老人家还不是得为你们操心?你可省点心吧你。

泠鸢双手放在膝上,点点头:是是是,祖母教训得是。

韩老太君喝了一口椰子鸡汤,又道:你自己有主见,我知道你不是那等糊涂人,可你到底要顾虑些阿离,他若在,定然是不会让你这么胡闹的。

老太君只说她是胡闹,没有把话往重了说,若放在旁人眼里,能说多难听就说多难听。

泠鸢知道老太君顾及自己颜面,本来是劝诫之言,若控制不住情绪,说出重话,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口舌之争,多出于这些,原本是要劝诫,却觉得说轻了不行,非要往重了说,生怕被劝诫之人听不懂似的。

情绪一时失控,什么重话脏话都出了口,别说大半个人,即使是小孩子,也有自尊心,说重话并不能起劝诫之用,反而会心生厌恶。

这些道理,是韩老太君告诉秦笙的,那个时候,赵温时也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