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可怜身是眼中人
作者:高楼望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42

武阳郡丞元宝藏最近很烦,瓦岗军向武阳出兵,领兵的是秦叔宝,自知不敌的他为自己和武阳郡的未来忧心。

听到脚步声,元宝藏抬头:玄成,你来了。

来者是他手下的记室魏征。自从被徐茂公一语点醒后,他就还俗离开东岳庙,寻访天下英雄。正遇上故人元宝藏新官上任武阳郡,缺少自家的班底,他就留下帮忙。

大人在为瓦岗军烦心?

瓦岗大军压境,武阳郡又无可用之兵,一郡百姓安危都系于我身,怎能不烦?

大人得尽快拿主意,一旦瓦岗军开始攻城,城中的百姓就要受苦了。

事到如今,除了归顺,还有什么办法。只是不知李密会如何对你我?

这到无妨。此番领兵前来的将军秦叔宝与我有故人之情,李密又在用人之际,我们让他不动干戈,便得一城,不怕他不投桃报李。

既然如此,就有劳玄成跑一趟了。

......

*

袁紫烟出来,一为收集情报,二为散心,可一路上的见闻,让她的心情更不好。

张老板,外面这是怎么回事?袁紫烟询问的对象是她所处的这家张记银楼的负责人.张记银楼,不光是徐家名下的产业,也是徐茂公的交通站之一,不同于贾润甫的贾柳楼,这里,只听从徐茂公的支配。这里,也是袁紫烟当掉第三片金叶子的地方,张老板把它当成寿礼送给了徐老夫人,又被下山探母的徐茂公发现,才找到了袁紫烟...

听到袁紫烟的问话,张老板无奈的叹气:从去年开始,河南,山东就总发大水,今年开春,地都涝了,种不成庄稼,这都是出来逃难的。

我听说朝廷不是下旨赈灾了吗?

有什么用。皇帝躲在扬州不回来,下面的官胆子自然大了,都顾着自己的私利,谁肯为这些饥民着想。

张老板,如果徐家出面,以地方乡绅的名义开粥棚,你看可行吗?

张老板摇头:袁姑娘,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这主意老太爷也想过,可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不肯出钱,而是没处卖米去。到处都在打仗,货物流通不便。官仓的粮食没人敢动,市面上的又奇货可居,别说这些灾民,就是本地人如今买粮也不容易。

看了看袁紫烟的脸色,张老板接着说道:我们这儿还算好,听说别的地方,每天饿死的就有数万人...袁姑娘,你这是要去哪?

回去。袁紫烟面色凝重,别人动不了官仓,瓦岗军也动不了吗!

*

你想去打黎阳仓?

徐茂公来找李密时,他正为如何攻下洛阳而操心。

我们已经有洛口仓,兴洛仓两大粮仓在手,吃饭不是问题,干吗还去动黎阳仓。你要真闲着没事,不如帮我去打洛阳吧?李密很不解。

你怎么就惦着洛阳,现在河南,山东一带遭灾,黎阳的官吏只顾中饱私囊,每天有数万人被饿死,瓦岗军号称仁义之师,就看着不管。徐茂公很不满。

李密犹豫了:百姓是要救。可眼下我们和洛阳的王世充处在对持状态,一旦分兵黎阳...

你要同意,给我五千人就行了,不妨碍你打洛阳。徐茂公要的只是他的首肯。

五千人?要不你还是等等,洛阳的战事稍稳,我就派重兵跟你去。李密虽然看徐茂公一直都不顺眼,但也没有乘机害他的念头。

放心吧,你借我多少人,将来我都十倍还你。徐茂公胸有成竹地微笑。

......

*

结果李法主就真只给了你五千人?袁紫烟不满。

我说了以一还十,他不信,我有什么办法。徐茂公笑吟吟,不过这五千人他让伯当负责帮我挑选。

还算他有点良心。以王伯当和徐茂公的交情,帮他选的自然都是精兵了。你打的什么主意,只带五千人?袁紫烟好奇。

我要准备出征的事,你帮我去魏征那儿走走。自归顺瓦岗后,元宝藏被封魏州总管,依旧镇守武阳。魏征由于秦叔宝的推荐,留在元帅府做文学参军。

你是要他给元宝藏去信,派兵帮你?袁紫烟一点就透。

不光是元宝藏,还有郝孝德,张升,李文相,赵君德,毕竟他们都是魏公的盟友,加上我会分粮给他们,不愁他们不帮忙。徐茂公补充。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

那这回我也要去。这才是袁紫烟最关心的。

行。徐茂公一口答应。

不料他这么痛快,袁紫烟倒一愣。

这次去黎阳,一为开仓赈灾,二来我准备在那儿住一阵子,这边打来打去,明知道没什么结果,何必看着心烦。徐茂公解释。

......

数日后,徐茂公与元宝藏等人共袭黎阳仓,当日就攻下了黎阳仓。然后开仓放粮,徐茂公乘势招兵买马,十天之内就招到了二十多万人。依照约定,送给李密五万人后,徐茂公带领剩下的十五万人攻占了黎阳城,借镇守黎阳的名义住了下来。

*

袁紫烟拿着探子新送的情报进屋。

李渊在太原起兵了。袁紫烟平静地叙述。

一切都符合史书的记载,我们应该高兴吗?徐茂公站在窗旁,这时回头反问。

至少我们没有失职。袁紫烟想了想,答道。

但有个人,一定不会高兴。

你说的是李法主?

不错。柴孝和曾劝过他,让他放弃洛阳,先取长安,他偏在这儿和王世充纠缠不休,明的是不想舍近求远,可我看他是想把洛阳的少主杨侗控制在手中,一旦李渊杀了杨广,他就可以占着大义的名目和李渊讨价还价。

可历史上,杀杨广的不是李渊。

但李法主不清楚,他只知道最后是李渊得了天下,就以为上一个皇帝一定死在李渊手上,哪知其中还有这么多波折。

看来李法主在穿越前,实在应该多了解一下隋唐的历史。

他如果清楚这段历史,首先该做的就是把李密这名字改了。徐茂公也曾有意无意地试探过他,发现李法主对隋唐的了解真是少的可怜。他不知道魏征是日后的一代名相,不知道程知节还有一个名字叫程咬金,更不知道隋唐时真有李密这个人...

*

李渊真的起兵了?李密追问。

房彦藻不明白李密为何这么紧张,但还是答道:是的。李渊自称唐公,从太原起兵,挥师南下,看来是要直取关中。

如果李渊先取了长安,我们怎么办?牛进达皱起眉头。

要不然我们也去长安?张亮出主意。

李密一摆手:现在去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前面走,后面还得妨着王世充,不如索性就留在这儿,一鼓作气攻下洛阳,这也是半壁江山,不会比李渊那边差。

其实天下豪杰很多,未必就让李渊得了长安。房彦藻实在不明白李密为什么那么看重李渊,难道因为他们都姓李,桃李子的李?

李渊世代公卿,门生故旧满天下,不可小视。李密解释,总不能告诉这些想从他这儿当开国功臣的人下一个皇帝就是李渊吧?

还是魏公心细。房彦藻恭维。心下却在盘算,他和李密既有君臣之情,又有朋友之义,断不会背弃李密。可在这乱世,房氏家族不能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看李密这么重视李渊,那他也有必要给房家最出色的晚辈房玄龄透点风声了...

不知房彦藻在想什么,李密头痛的是另一件事,李渊起兵了,那个人也坐不住了吧?

彦藻,你去叫郭孝恪进来。君彦,你帮孝恪写封外放的公文。李密吩咐。

魏公要外放郭将军到哪儿?祖君彦边研墨边询问。

黎阳。打着外敌,还得妨着内贼,他李密容易吗?

*

魏公这回该松口气了,他总算胜了王世充。徐茂公往棋盘放下一颗白子。

是啊。十月份在黑石赢了一场,这个月又在石子河大胜一场,我看王世充短时间内是不敢再出来了。郭孝恪往棋盘放下一颗黑子。

他和王世充纠纠缠缠,大仗小仗打了有七.八十回,也不嫌烦?再放下一颗白子。

可胜了后,好处也是立竿见影的,周法明,徐圆朗等人都一改观望的态度,愿以魏公为首。犹豫一会儿,放下一颗黑子。

所以他现在是洋洋得意。一.二.三,嗯,又吃掉三颗黑子。

茂公兄似乎并不为魏公高兴?郭孝恪索性推盘认输。

我是担心他得意忘形。

胜不骄败不馁,茂公兄对魏公到是用心良苦。只不过李密未必能体会。

因为我们都是可怜人。

可怜,可怜什么?

咦,孝恪你认输太早了,你这黑子明明还有救。徐茂公看着棋盘,突然有了重大发现。

哪里,我看看。郭孝恪的注意力转到棋局上,对刚才的对话毫不在意,照他看来,不过是读书人的伤春悲秋罢了。

这儿,你再好好想想。徐茂公指指棋盘的某处。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他和李密对历史的态度虽不一样,但却都是可怜人,可怜身是眼中人。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