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离间
作者:受伤的害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24

明笑了一下,拍拍其的肩膀,道:“我相信侯将军的助于我们的新式飞雷炮,再则元军不一定有那么快的反应能力,所以应该在月内没有什么问题。将军在澎湖,我只带走你五十艘战船,还有陈龙将军,剩下的全部都留于你做守备海峡之用。还请将军鼎力而战。”

“大人要去哪里?”几个人同时问道。

“崖山。我要去迎接圣驾来台湾。”姜明坚毅的说道。几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到崖山,还只带五十艘战船。陈宜中率先道:“不可,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你再前去犯险,万一有所闪失,台湾岂不是连主事之人都没有了吗?”

迟疑了一下,还是慢慢的说道:“要去,还是老夫去吧。不管怎么说,老夫也是前丞相之职,皇上也未曾下诏免去。到了崖山,还算有话可说,但是你是钦差身份,没有圣旨,带兵还朝,视为大忌也。”

姜明心里暗笑了一声,心道,你也算终于开口请缨了,不过嘴里却说:“不然,我不但必须去,而且陈先生也要随我一起去。”

几个人有些不明白了,只能看着姜明,听他是如何解释,但是姜明却是开始布置关于自己和陈宜中走后,台湾的发展计划,并没有再议论这个话题。

现在进入了冬季,虽然是台湾地处热带,四季如春,但是也过了播种的季节,本来就是一个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再加上此去台湾的大都是江南人,除了稻米之外,几乎不会种植别的农作物,所以只能处于休耕养息阶段,等于是坐吃山空。

所以,必须有一个长久的发展计划,因为台湾除了自给自足之外,以后还要供给内陆比如泉州、漳州等地的粮草只用,在这个期间,反正是空船还是颇多,可以组织一部分勇兵和乡兵乘船南下,前往吕宋或者是更加朝南的位置去征收粮草,顺便收其为大宋藩属,按照岛屿的大小,制定出缴纳粮饷地多寡。

这个事情要加快进行,在元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还可以向侯强暂时借用一些兵马。利用炸药来打开吕宋诸岛的大门,令其臣服。

同时进行的还有侯强要配合张鹤,完成对琉球国的征服为附属藩国的计划。这些都是以后大宋海外丰厚地粮仓。

把台湾府政院地事务暂时交给吕师夔负责。而许继荣辅助之。对于吕师+地几次貌似想请求一起去行朝迎驾。或者是想随侯强一起在澎湖警戒台海。姜明都刻意地做了忽略。在形势没有一片大好。或者是身在临安地吕文焕没有明确作出行动之前。对于吕师夔这个人。姜明还是不敢放心地使用。就算是留在台湾。也是让许继荣在一旁协助。

之后。才表明自己要去崖山地想法。主要是想利用国师地身份。来影响皇太后。让其转而支持自己。对于张世杰等人地反对。姜明没有做太多地解释。只是说他心里自有计较。

其实这个时候。姜明已经起了杀心。对于张世杰地忠心是无庸质疑。但是对于他地做法和无自知之明。却是让他十分反感。面对这样地非常时期。还是使用一些非常手段比较好一点。不过关于这个想法。是不会当众说出来地。

回到内堂。看到了久违地鸿儿。还未说几句话。就听亲兵来报。说是宗室赵若梓和商贾郭敬财求见。只得放下满腹地话儿。走出去接待一下。

赵若梓倒是没有什么事情。主要就是为了郭敬财之事而来。本来就有些感到连累朋友。但是姜明自从见了他们之后。就离开珠海。直到今天方回。但是又听说还要出去。慌地那郭敬财几乎是哀求一般。将其硬是拉了过来。

郭敬财自从陈宜中实行什么一切都是官营之后。吓地可是不轻。害怕自己回不去。在这里以为人质。然后再将自己地产业也收回官营。那可就是倾家荡产了。怎么能不让他着急呢?

听完郭敬财几乎是哭诉的叙述,姜明心里不由地一动,才发觉陈宜中这个做法还是有待商议,自己要和他在去崖山的路上好好地推敲一番。南宋本来积弱,明眼看上去是以士大夫治理天下,以农为本。

但是据自己所知道,南宋之所以在蒙古的铁骑下坚持了近五十年,无不和他对商人地宽松而导致的富庶有关。现在的大宋,除了钱之外,恐怕是什么也没有了,再行其法危害到商贾的利益,那样会不会让这最后一只支持的势力转向忽必烈的怀抱呢?

据说忽必烈在大宋的启

对于商人是极其重视的。不过对于郭敬财,突然姜了一个妙用,于是就宽言安慰了几句,保证和陈先生商议后,就放其回去打理生意。

赵若梓也不好说什么,听到姜明这样保证,于是拉着还在讲条件的郭敬财告辞而去,姜明来不及和鸿儿说什么话,就吩咐鸿儿去喊陈宜中过来一叙。

待到陈宜中到来,姜明已经想好了大概的思路。见到没有别人,就直接说了出来。

其实在之前大家都担心张弘范要是不堪袭扰,万一暂时不顾攻击行朝,只是回头对付赤红军,那么相对于实际投入兵力并不多的赤红军来说,除了逃亡海外,暴露台湾的位置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退路了。所以,既要张弘范暂缓攻打行朝,又要他不敢放松对行朝的注意力,那就要另想办法了。

姜明看到郭敬财,想起了关于商人在元朝很是收到礼遇,所以才能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甚至在战争区域内也能保证其的安全。这样,就可以利用他们,来散步一些不利于张弘范和李恒的消息。

至于是什么消息,那只能从他们的身世和经历上下手了,也亏着姜明对于这些八卦历史算的上耳熟能详。关于李恒就不必说了,他本来就是西夏皇族李惟忠之子,虽从小事元,不过只说他想光复西夏,无论有没有,忽必烈可以不相信,但谁能保证元廷朝臣没有人心呢?

至于张弘范就好说了,至少有一条可以做文章,姜明记得在网上看过的一篇帖子,说在当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四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诞生,而崖山一战消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

现在虽然张弘范还没有灭宋,但是利用其父这段经历,再加上张弘范他们一家本来就不是蒙古人,而是在金的汉人,和大将军张世杰还是同乡。这一点虽然牵强一些,但是总是能说过去了,何况从古自今,流言是不需要有证据的。

陈宜中听到姜明近乎有些兴奋的说完,心里暗自吃惊姜明的博闻强记,对于李恒自己还是知道一些,但是对于张弘范父亲张柔的这个经历,却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忙问姜明消息是否可靠,是从哪里听来的。

姜明当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在七百年之后的网上看到的,对于南宋名将孟>一生打了那么多仗,恐怕自己也不记得曾经做过这件事情了。否则这么大的事情,陈宜中不会不知道,还要求证于自己。

给予陈宜中了肯定的答复,陈宜中一边恨恨不已着张弘范的忘恩负义,一边叹息着说道:“恐怕此事传出,吉国公一族就再无宁日了。”

姜明也没有办法,只有沉默。过了一会,陈宜中叹息道:“此事交予老夫前去郭敬财哪里游说。但是泉州蒲大人哪里,还要劳烦你自己来说了。”

姜明允之,陈宜中刚想告辞出去,突然想起来什么。姜明马上又喊着陈宜中,对他关于自己对于“官有制”所带给商人的影响,和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嘱咐其暂时不要对郭敬财如此言明,只是说台湾一岛实行就好,另外,商人重利,可许其他若是事成,可允许郭敬财所经营之货物专营之权,以为权宜之计。

陈宜中道自有分寸。告辞而出,姜明这才放心下来,对于陈宜中的能力,只要给他指明方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对付这些商贾,更加应该是游刃有余。

这才放心的回到内堂,和鸿儿说了几句话,问她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去崖山,鸿儿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了,室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起来,姜明几次想说些什么,但是还是不敢说,因为他也不知道古代的这些女子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最后只是吩咐去收拾行装,准备随侯强一起到澎湖岛上。

等到鸿儿回到自己的房间收拾,姜明才舒了一口气,暗自怪自己的胆小。和鸿儿相处了这么久的时间,甚至连婚也定了,但是连手也没有碰过。也不知道鸿儿心里是怎么想的,她不说,偏偏这件事姜明也不好问出口。

想了半天,只好作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办,至少在崖山海战之前是不要想着有闲暇的时间,还是多考虑一下今后的计划为好,否则,连将来都不会再有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