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虫族的战壕足
作者:丅至      更新:2020-01-19 11:02      字数:3032

论迁徙虫族的数量,赵悲的虫族还没办法像黑脉金斑蝶这类动辄数十亿的迁徙军团相比,但他的迁徙大军却是极具侵略性的,漫长的迁徙路途让赵悲不得不在确保行进速度的同时,继续进行着战略物资的储备。

于是虫族大军在迁徙的伊始,就不单单是一支纯粹的行路者,它们还将是一支侵略军队,所过之处,几乎寸草不生。

赵悲的虫族大军像是蝗虫一样吞噬着沿途上所能遇到的一切,作为食物的素食性昆虫在赵悲的强制性指令的控制下,一刻不停的啃食着路边的无毒植被,这些活着的蛋白质制造器是迁徙大军的食物基础,将会在迁徙大军最为困难的时候派上用场。

肉食性虫族同样展现了极强的攻击性,一切小型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都在和迁徙大军接触的瞬间被肢解成了碎肉,作为猎杀主力的螳螂若虫总会在第一时间将他们吞食干净,巨大化的螳螂若虫拥有着绞肉机一样的撕裂式口器,无论是猎物的骨骼还是皮毛,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研磨成足以下咽的糊状物。

为了猎取到足够多的食物,赵悲也在对迁徙路线进行着不断的修正,修正路线的信息来自于作为侦查兵使用的巨型胡蜂,这些胡峰拥有着惊人的巡航速度,每隔十分钟就会向赵悲传递一次信息,信息包括道路的平坦程度,前方的猎物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危险的猎食性动物。

正是基于这些胡蜂的辛勤,赵悲才能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行军路线,让迁徙大军在获得足够食物的同时,规避掉大多数的风险。

在数种虫族的协作之下,大军起初的迁徙之路,算得上一番风顺,整个虫族大军,除了极少数的战斗性减员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损耗,甚至于在数量还有所增加——赵悲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扩充军队的机会,沿途所有具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虫族都被赵悲控制了起来,其中既有大量的植食性昆虫,也有数量惊人的肉食性虫族。

这些肉食性虫族自然在第一时间就被赵悲编入到了战斗序列之中,当然,赵悲并没有指望这些未经过催化肉食性虫族能够发挥什么重要作用,不过这其中也有例外,新胡蜂种群的加入,就让赵悲的信息获得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一个巨型胡蜂巢出现在了赵悲前进的道路上,多达上千只的胡蜂数量,让赵悲对这个蜂巢垂涎欲滴,赵悲很清楚这一规模的侦查兵源对他意味着什么,很快,进攻的命令就下达了出来。

捕鸟蛛成为了进攻的主力,厚达半厘米的坚硬外骨骼让这头捕鸟蛛几乎不用在乎胡蜂撕裂式口器和带毒的尾刺,唯一比较麻烦的是蜂巢的位置处于一棵乔木的树冠处,以捕鸟蛛巨大体型,能否爬到那个位置是个问题。

不过赵悲明显是有些过于担心了,捕鸟蛛的体型即便受到了催化,但它的本能却未曾丧失,作为一种食谱上有鸟类存在的虫族,捕鸟蛛所拥有的攀爬技能是远远超过赵悲想象的。

在蛛丝配合下,捕鸟蛛很快就来到了比胡蜂蚁巢位置更高的地方。

捕鸟蛛的行动自然早就引起了胡蜂的守卫的注意,数百只胡蜂倾巢而出,几乎将捕鸟蛛的覆盖了起来,可惜,这些原始体型大小的胡蜂根本没有办法攻破捕鸟蛛的防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头庞然大物有条不紊的编织出一张巨型蛛网。

白色的蛛网像是绸缎一样覆盖到了蜂巢上,紧接着,蜂巢所在的树枝突然断裂,几只巨型切叶蚁出现在在了个位置,强而有力的撕裂式口器在数秒的时间内就切断了蚁巢的支撑点,直径达到一米的蜂巢轰然落地。

好在包裹在外围的蛛网,并没有让蜂巢落地之后变得四分五裂,同样也保护了其中的胡蜂。

无数只普通大小的切叶蚁工蚁早就等在了地面上,数万只切叶蚁在第一时间就涌入了蚁巢之中,准备再一次的实施斩首行动。

切叶蚁小巧的体型,更有利于他们在蜂巢中穿梭,趁着胡蜂们还没反应过来,这些切叶蚁非常顺利的找到了蜂巢里的蜂后,并且在第一时间将这头胡峰押运到了赵悲的面前。

随着蜂后被控制,整个蜂群也加入到了迁徙的队伍之中,上千只侦查兵的加入让赵悲所设计出来的行进路线变得更为安全,更为合理。

迁徙大军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段时间内,东南亚气步甲也开始逐渐蛹化成了成虫,赵悲相信,这些拥有远程攻击能力的黑色甲虫绝对能让整个队伍的安全性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这次的迁徙会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战略转移,热带雨林里的一切似乎都不会对虫族大军造成麻烦。

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作为一名指挥官,赵悲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在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即便是在最乐观的时候,也要有最坏的打算。

果然,在迁徙大军进发的第二十天,麻烦找上了虫族大军。

由于长期的不间断的行进,虫族大军的自身出现了问题,一部分虫族的腿部出现了溃烂,这种溃烂像是瘟疫一样在虫族大军中蔓延着,在短短数天的时间内就感染了将近百分五十的虫族。

如果不是赵悲发现的及时,这种溃烂恐怕还将继续下去,甚至到最后能够毁掉整个虫族大军。

赵悲非常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他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隔离命令。

出现溃烂以及有溃烂征兆的虫族被远远的隔离开,如果这些虫族真的是由于某种病菌和或者病毒而引发了溃烂,等待的他们的命运只能是舍弃掉,这将是对整个虫族大军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创。

好在经过一番观察和分析,赵悲发现这些溃烂并不像是传染性疾病,反倒更像曾经在二战期间给各国军队带来过不小麻烦的“战壕足”。

这种由于长期站立在高湿度环境下造成的病痛,在赵悲刚刚成为特种兵时也曾让他收到过难以忍受的折磨,长达三个月的云南缉毒让赵悲的脚上几乎没有一块好肉,如果不是最后救治及时,赵悲甚至可能会面临截肢的危险。

东南亚的气候比西双版纳还要潮湿,每天一到两次的降雨让雨林的空气湿度基本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特别是雨林的地面上,潮湿程度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赵悲原本以为以虫族几丁质构成的外骨骼完全能够抵挡的住雨林的潮湿,但他明显有些过于乐观了,长时间的行军,增加了这些虫族足部的摩擦,任何一丁点细微的磨损都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得到放大,虫族的“战壕足”也由此而来。

当然,具体是不是真正的“战壕足”赵悲还需要再继续观察,只有完全确定不是传染性的疾病,赵悲才会解除隔离。

迁徙只能暂缓,一处地势较高的位置成了虫族休憩的营地,这个位置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地面也比较干燥,对于“战壕足”的恢复极为有利,美中不足的是,正是因为地势较高,所以虫族在这个位置更容易遭受到攻击。

赵悲非常清楚这一点,他让患病虫族休息的同时,也给健康的虫族下达了戒严命令,谨防不测。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赵悲的预料并没有的出错,溃烂的原因并不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高湿度和长途跋涉的磨损才是“战壕足”的主因,三天的休息让这些生命力本就极为顽强的虫族再次恢复了生机,除了少数体质较弱的个体之外,大部分虫族的溃烂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让赵悲的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之前明显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虫族的适应能力毕竟有限,大部分虫族并没有迁徙的习性,让这些虫族做出违反自己习性的行为本来就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而且赵悲还为了能够尽快抵达目的地,刻意减少了每日的休息时间,这才造成现在的局面。

好在现在修正错误还不晚,在赵悲大脑高速运转之下,行进日程很快就得到了合理的修改。

又过了三天,大部分虫族的“战壕足”得以痊愈,赵悲也下达了继续迁徙的命令,只不过这一次,行军的速度不得不放缓了一些,同时每天的修整时间,达到了之前的两倍。

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战壕足”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即便虫族大军中依旧有虫族腿部出现溃烂,却再未出现过大规模爆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