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精武传天下 上
作者:不堕不是僧      更新:2020-01-07 22:45      字数:2958

第二天,徐羿早早地起来,在院子里演练着自己会的所有拳法:形意、太极、咏春、洪拳、八极、八卦、戳脚……自从听说了霍元甲有意创造迷踪拳,徐羿也萌生了自创功法的想法。创造功法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相当不简单,甚至可以用困难来形容,对徐羿来说,却并不如相像中那般艰巨。

首先,徐羿本人大脑可以进入超频状态,自己就能结合众多拳术、道家经典、佛门经意以及中医知识创造出符合自己的功法。此外,徐羿还有众生道神通,只要能与几位大拳师共同研创,不说创出什么绝世功法,至少创造个练起来更快,煅炼身体全面,修炼所达层次更高的功法,那也不是多么麻烦的事。

经过徐羿的反复推敲,再结合多年的练习与研究,国术在徐羿面前基本上没有了秘密。

国术大体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外家拳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以练身体的速度、力量、技巧等为主,在技击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而内家拳就不一样了,内家拳注重的不是速度、力量、技巧的训练,而是以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健身为主,在技击上讲究技巧和自身内力(非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内功)的培养。而气功(亦非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内功)可以被内、外家拳借鉴过来使用,不是内家拳所独有的。内家拳练到最后也有淬炼身体的作用,外家拳练到最后,也会练出内劲,而且劲力更加坚韧凝练,实则殊途同归。

内家拳和外家拳共有的特点就是六力合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是众所周知的内家拳的最基本的修炼原则,又叫内外三合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意合”为内三合,是神意内敛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炼神还虚”功夫意境的不可或缺的心法匹配的要求,“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为外三合,是筋骨外形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上下相随”的功夫意境必不可少的身法匹配的要求,因此内外三合的理论原则贯彻了整个传统武术修炼的全过程,成为了修炼传统武术的行[心]为准则!外三合最简单理解就是:手脚上下合,肩胯中间合,肘膝关节合。有了外三合你才能进入到内三合的修为,也是就是内外六力合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军阀混战,世界大战,国术也在走向辉煌之后,逐渐衰落,甚至失传;尤以外家拳练习辛苦而导致失传大半,再加上三板斧的跆拳道的冲击,外家拳几尽消亡。而内家拳也没好到哪儿去,随着时间的变迁,内家拳也被阉割,能沉下心来好好习武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冲击,内家拳也濒临灭绝,只留下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证明着它曾经存在过。甚至到后来,国术一词也只是用来形容那些历史上的武术名家的功夫,而且多指内家拳。

内家拳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张三丰时期,后世有很多的习武之人都奉张三丰为内家拳祖师;而徐羿则不以为然,因为内家拳的第一步是养生、调理身体,第二步是凝神静心,练气服药,这些与道家求长生的观念不谋而合,所以徐羿有理由相信内家拳源于道家,而且自古就有,只是到了张三丰时期,才被其总结出来,并用太极拳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内家拳更容易让人理解,也更容易让人学会。

徐羿在练习这些拳术之时,通过强悍的大脑,以及无与伦比的精神力,探究国术的本质。通过演练与揣摩,徐羿发现内家拳呼吸与动作结合进而使气血运转全身,并同时把能量带到全身的每一个位置,甚至每一个细胞。获得能量的细胞变得更加晶莹,生命力更旺盛,分裂的周期变得更长,衰老得更慢,同时这些细胞会向大脑发出愉悦的信号,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练武成痴的原因。此外,徐羿还发现,身体肌肉、骨骼、筋健都变得更加粗大,身体对食物的渴望在不断的增加。

徐羿把每一段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块肌肉、每一块骨骼颤动发出的声音,以及日月星辰对练习拳术的影响整合在一起,对拳术作出评价,对人体细胞益处最大的,评价最高记10分,对身体没有益处的评价记0分,对身体伤害最大的评价低记-10分;徐羿将所会的所有拳术都拆开来,记录每一招每一式的功效,以评分的形式记录下来。

徐羿首先记录的就是形意拳,因为这是徐羿最早接触到的拳术,也是三大内家拳之一,而且形意拳动作繁复,呼吸法众多,虎豹雷音也是典型的炼髓之法,正是作为样例的一个好选择。

徐羿在院子里打拳打得起劲,不一会儿,何燕琴也出了门来,俨然已经喂完了孩子,见到徐羿正断断续续地打着拳,就出声道:“夫君,你到底打算怎么做?”

“嗯,我打算先打败这个叫韦大力的家伙,然后再以截脉的手法截断其部分血脉,让其不仅使不出劲力,还会变得手无缚鸡之力,让他感受一下失去的痛苦,让其明白武功并不是用来争强好胜的。”

“争强发胜的桀骜武者只有如当年师父那样,失去了许多,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师父不好出手的原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与师父很像。”徐羿停了停,看着何燕琴坦然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这可行吗,你师父的情况可与韦大力不同,你师父可是家破人亡了才醒悟的!而且,你师父当年也没有这个韦大力这般目中无人,也就是比较傲气,好大喜功而已。”何燕琴担忧地道。

“你说得不错,但你也要知道,韦大力可没有当年师父的名气,现在,也只是打败了大师兄,所以他也没有师父那么多因常年胜利而造就的狂傲之气,没有经历过众多人的吹捧,自信心还不是那么膨胀,所以,我相信我这个办法还是有点用的。”

徐羿见何燕琴担忧,走过来握着她的手,缓缓解释道,“况且,这个韦大力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挑战师父,我觉得不简单,而师父却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好出手,也就不容易发现其中的不对,我想在后天的擂台上,或许有什么线索,找到此人真正挑战师父的原因,打消师父对他的特别情义,扭转师父的想法。”

“唉,好吧,国难当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何燕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

“好了,不要多愁善感了,天塌下来还有高个的顶着,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还不如强大自己,待到时局有变,也能有应对的能力,不至于束手无策。”徐羿拍了拍何燕琴的后背,安慰地说道。何燕琴在徐羿怀中默默地点了点头,抓住徐羿的手却变得更加有用力了些。

两人大概又温纯了一会儿,又默契地分开,各自打起拳来,何燕琴打的是太极拳,绵绵若存,神在意先,呼吸暗含某种节奏,而徐羿则是打的形意拳,大开大合,虎虎生风,与太极的柔韧绵密正好一阴一阳,相映成趣。

如此过了三天,终于到了韦大力点名挑战精武门的日子,这一天,精武门的所有人都有出席,包括霍元甲、农劲荪、赵健、陈果夫兄弟等一干人员。

比武现场依旧在法租界的歌剧院中,此时擂台周围已经坐满了各国人士,西边看台上主要是中国的民众,而东边的看台上主要是西方列强。

而一帮穿着西服,明显亚洲人长相,鼻子下边留着一坨屎一样胡须的黄种人却是不被两边的人待见,然而他们却自觉良好,悠然地在两方的交界处的看台上。

当徐羿来到现场时,却看到了一副相当不和谐的场景,在这群明显是小日本鬼子的人群中,却有一名身着长衫的25、6来岁魁梧汉子,泰然自若的坐在这些鬼子的下边,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

顺着徐羿的眼神,霍元甲等人也发现了这一幕,都是眉头微皱,表情三分不满,七分迷茫,显然对于韦大力与日本人绞在一起不喜,但又对日本人与之沆瀣一气产生迷茫,不知道这些打着帮助中国走向富强的友邦友人这样做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