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伐董篇第十一章卷入旋涡
作者:64513514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86

不示意出兵,这个道理陶应他自己也知道。但是此时陶应仍然还是需要张让这些阉党的帮助的,毕竟乱世还未到来,此时要是被天下视为大敌,对自己以后的招募人才肯定会增加无数的困难,毕竟天下有识之士都是出自豪门望族,士族世家。如果想仅仅靠着已经有点没落的扶天教想要统一天下是有点困难的,毕竟各地的分舵里面原先在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是少之又少的。

困惑的陶应把目光望向了程昱,希望他能出一个良策来帮助自己渡过这个难关。对于大将军派系控告自己窝藏黄巾贼酋此事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天下之大,扶天教势力之广,想隐藏几个人仍然还是能够办到的。所以此事是能轻松的化解。唯一的问题是要不要带兵前往京城,以清君侧,除奸臣的口号而来。

程昱凝声道:“主公不必烦恼,某此正有一计可献上;主公可先命令赵天将军整备装备,做出大军出发的假象,然后在出发当天,我们就演一场戏迷惑住那名小黄门的眼睛就可成也。”陶应思索道:“仲德莫非是说安排几人来刺杀某?”程昱轻轻的笑了笑:“正是此意~!”

陶应大笑而起:“子忠可按令快去行事,当然整备军备的时候能拖就拖,尽量把时间给我延长点。”

赵天朗声应道:“末将遵命~!”

就在徐州这边在忙活起来的觉时候,在翼州治府邺城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正是这件大事,又再次将陶应拖入了这个旋涡当中。

冀州邺城州牧府。

冀州人人拜颂的“活半仙”襄揩对翼州牧王份滔滔不绝的说道:“吾最近夜观天象发现天象的变化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真是到了灭族的时候。”王芬此人本来就极相信迷信,对鬼神之说是敬而远之,一听“活半仙”这样说道,急忙问道:“不知仙道可有何指示?”

襄揩故做高深道:“清君侧、诛宦官、立明君,传万世~!”王芬一听,吓的面如土色,本来他这个冀州牧是靠他用金钱外加其祖宗在朝也当过几个大官,有些人脉才能当上,哪有什么胆量和魄气,一听竟然要造反哪能不吓一跳,急声道:“不可,不可,这个是件掉脑袋的事情,不可为之,不可为之呀!”襄揩劝说道:“有何不可,大人不想想,天象都是如此的显示,那是代表老天爷要给我们指令来铲除这些阉党们,另立新君,明主;到时候大人也必将能像伊尹、霍光等人名流千史。”

襄揩的一番话说的王芬心痒痒的,还到真是有点点的心动。但是仍然还是摇摆不定,襄揩见此,乘机加油道:“莫非大人不相信本道的话,那本道就先告辞了,但是本道也敬告大人一下,大人已经知道了天机,但是却不依天机而为,以后必遭天谴。”言完,起身就要走出书房。

见到襄揩要走,而且还说要遭天谴,心惊加早已心动的王芬咬牙狠了下心,“但凭先生教导~!”

襄揩又重新坐回了位置:“大人可联络各地的地方豪强,而后一同上书朝廷,以黄巾余部黑山义军攻掠郡县需要起兵镇压为借口,请求陛下北巡河间,而后利用灵帝北巡的机会发动政变,把灵帝给废除了,诛杀掉惑国的宦官,另立合肥侯刘胜为新君就可。”

“但是只有我的这些亲兵们能成大事吗?毕竟冀州的大部分军权还是掌控在韩馥手中。”

“无妨,本道早已联系了各地的豪强,此有南阳望族许氏族长许交、沛国望族周氏族长周旌、汝南望族王氏族长王杰等人皆同意本道的行动,只要大人一答应,到时候此些人必定带领家奴前来襄助。”王芬一听原来“活半仙”早已经有了全盘计划了,那行动起来还不方便。当既,立刻按照襄揩的话,写了密信联络各地的豪强。但是王芬却没有发现的是在王芬安排襄揩的话去行动的时候,襄揩的嘴角升起了一抹讥笑。

“真是前事未完又来一事,这个王芬也他娘的真是无聊,竟然这么不知量力的想造反,简直是找死,找死。”陶应几乎咆哮着。程昱眉头轻皱了一下,起身来到了陶应的桌前,拿起那张被陶应愤怒的扔在桌上的布绢观看起了里面的内容:

当今天下荒淫无道,沉迷酒色,耽于娱乐,导致宦官当道,惑乱朝政,以至于民不聊生,今合肥侯刘胜素有大质,为人仁道,可比尧舜,实乃当世一明君也;某今奉请徐州刺史陶将军响应吾等行动,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正月以两州演习为名,带兵前来河间,清君侧,诛宦官、立新君;吾冀州牧王芬拜上。

程昱看完了里面的内容,只不过是轻轻的笑了笑,随后道:“主公为何为此等事情发火,王芬想学霍光、伊尹等人另册新君那是他们的事,主公不想淌这趟浑水,就写封信推脱了不就可以了吗?”陶应恼火的挠了挠头,起笔回道: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王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囊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随后就将信装进了信封当中,为了不想多惹事端,并在外面用自己的官印封上个泥浆,并交给了信使的手中。

襄揩看完了陶应的回信,冷笑细语道:“推脱了就能躲避这场灾难吗?”

王芬却被陶应的拒绝不已为然,拒绝就拒绝呗,不过等自己行事真的成功了,到时候自己必定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之人,到时候就撤了陶应和曹操这两个不识时务的家伙。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清君侧开始实施了。但是不想在王芬上告朝廷让灵帝来河间巡视以激士气的几天后,一封密告信也同时出现在了刘宏的桌上。刘宏看后,龙颜大怒,:“反了,反了,想废了朕,这个王芬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刘宏冷声道:“传大将军何进进宫商议~!”

刘宏的命令通过了何进下达出去,密令冀州刺史韩馥、渤海太守袁绍、白马太守刘延、朝歌太守张哲、河间太守张芬秘密的都军队调出,前往邺城先擒王芬,安定叛党。

韩馥、袁绍等人一接到密令。袁绍座下首席谋士逢纪进言道:“主公,此次正是主公进入冀州的最好机会,当快行之。”袁绍称善,随即命令大将韩猛、吕非子、朱灵、文钦四人率领渤海最为精锐的八千先登营跟随自己开进冀州,谋士逢纪同往;谋士审配辅助大公子潭留守渤海。

冀州刺史也派出了张颌、高览二人率领着智银军团五千精锐剿灭叛乱。一场还没展开的清君侧大计划还没实行就夭折了,许交、周旌、王杰三人被杀、手下的八千家奴连同冀州牧王芬的一千亲信、八百家奴也同时被杀与河间城外。同时,王芬、许交、王杰、周旌三族被诛。

王芬知事败,连夜逃跑,但是此时刘宏早已经在全国下了通缉令通缉着王芬,八百里的快马快速的首先传遍了冀州、兖州二州的所有城市。无路可逃的王芬后悔不已,随即在官渡的一个破庙里面悬梁自尽。尸首被一路人发现,通告了官府。

而在全场阴谋进行以后,那个被王芬称为活半仙的术士襄揩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就在众人已经阴谋结束的时候,另外一场对陶应的阴谋再次展开了大网,将陶应深深的套了进去。

</div>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