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更强奥义
作者:落地成仙      更新:2019-11-20 03:29      字数:2323

在细细品位了腐尸功等重口味的“开胃菜”后,项兴羽的注意力,终于来到主菜上。

首先挑选的,是有一定熟识度的般若掌!

般若掌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号称最精奥的掌法。

项兴羽印象中,少林方丈玄慈练成过此掌,悟出了最般若的“一空到底”。

又有张三丰被刚相般若掌击中腹部的相关情况。

而事实上,项兴羽没记错的话,刚相所使的般若掌是简易般若掌,单论强力,远逊于玄兹方丈的正版般若掌法!

对此,一直有研习各种武功的项兴羽来说,谁更强与否,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优化可能确实便掌法变得简易,但可能在技巧方面变得更加高明也不一定。

当然了,虽然他有一定想法,可其确实没有心思去上纲上线。

较汁的事情,年少年轻的时候,项兴羽真心做了很多,现在的他,只想老老实实的提升,不耍那些无意义的花里胡哨!

而且,真要让他说,再高明的武功,如果让一个没法发挥的人随便练练,也只能是徒惹人笑柄。

而再简单的武功,放在一个有心之人身上,也可以名动天下。

现在的项兴羽,已然褪去了本该有的纷纷扰扰,变得明静与心静。

而前者正是佛的精要,后者则是道的体现。

也难怪他能在此两家思想上有所进展,想曾经的他,对佛对道都是不以为然的态度……

其实,想想亦很正常啊!

世间万事万物,存在即合理,佛道两家能够自古就源远流长,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再往深里想,儒家虽然也算有名,可相比佛道两家的受众之广,自然逊色不少,他修习降龙十八掌受儒之内容困扰,也变得名正言顺。

但总归,他深觉得自己有一天会去好生接触儒家!

项兴羽自己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就是突然想到相关事宜,脑海里会意外生起一种相应的强烈直觉。

这使他想到了最近很风平浪静的仙功。

自从他确定自己要像动漫里那般成为武中第一后,对于仙功的追求,他变得很淡。

反正有情况,当然是好,没有呢,他亦不会过于强求!

但现在忽然想起,他不禁在身体里适时修炼了几转。

简单一练,感觉还是和以前一样一样的,没波没澜到让其想到了飘渺的云峰。

他赫然意识到,自己的境界还不够,所以……无以为继!

可是……

之前他认为仙功比之武功,是一种更高级的修炼方式,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他深觉得,仙功或许是武功更进一步的延续!

这个想法他之前不是没有想到过,但那个时候,他想的并不深远。

现在呢,他却铭记此点,觉得后面可以借此作文章。

在适当的练了下仙功而没有意外收获后,项兴羽便断了相关方面的念想。

他的注意力,复放回般若掌上。

秘籍前面的内容,讲道理,于项兴羽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值得说道的,真正的关键,是最后面的所述!

需知般若佛法讲究空无,使到最后一招“一空到底”之时,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于无形!

然后,没有了色,没有了受想行识,色是空,声香味触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

有一说一,这很“虚无”!

可其实,在项兴羽认为这反而更真实!

就像他不久前跟钟无烟讲的道理,跟胖子所谈的掷硬币神论一样。

事物越到后面,越会接近世界的本质。

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断不可能是单一的,所以对立的理论都能成立。

而如何在对立面中去寻求答案,又是一件十分困扰人的事情。

也因为如此,更多时候,人们了解后续内容,会感觉像是泛泛而谈,但其实,那完全是博大精深的真正展现啊!

项兴羽亦只能说境界层次不到,没法为之领会!

心里有数的他接下来自然是用心去琢磨内里的思想。

可惜,脑子都几乎要想穿了,结果却还是没有什么收获。

他亦没有放弃,乃尝试修习起般若掌法来。

由于对此掌法项兴羽已然有很深的印象,贺天坤又有跟他说过一些修炼心得,本身他一直以来的坚持研习武功,早练出了过人的学习能力,相较去理解奥义,他此时练习掌法,真心非常容易。

但上手容易,掌握又很难。

经过一番努力的尝试后,项兴羽方才明白为什么般若掌法是最精奥的掌法,果然名不虚传!

就当项兴羽行将要暂时放弃般若掌,转而去折腾小无相功的时候,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现,整个人一个激灵,很自然的为之停了下来。

他想起了独孤九剑里的“无招胜有招”的内容。

虽然可能是碰巧,但事实是,两种神功都有无的内容,说不得,就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哪怕不行,借之研究一番也没有什么损失。

一念至此,项兴羽不由直接在场上施展起独孤九剑所会的剑法来。

这么做,是加深感觉,好更好去为之对比。

项兴羽在一招一式的练习中,过得好一会后,他终于停了下来。

一番剑法的使用,让其整个人的感觉赫然变得很好。

这得益于他之前的用心与努力,虽然平素不怎么施展独孤九剑,可毕竟掌握的剑法,加上他现在达至归真镜,一招一式使出,完全闲庭信然,相比于他研习般若掌的受阻,自然就舒服多了。

武者修武,始终是真气为本,而气不顺,心情则不佳,真气影响气,再反作用于心灵,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项兴羽收剑后,禁不住想到了《道德经》里的相关内容。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这是道德经第三十一章的内容,讲的意思大抵是这样的:

兵器是不详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兵器这个不详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利了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