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陈庆之走马任扬州 三
作者:刁民甲      更新:2019-11-11 07:47      字数:4368

十日后,陈庆之,宋景休与有庆三人在经过一路的颠簸之后来到了扬州的姑苏城下。

姑苏城隶属会稽郡,是扬州城断地首府,扬州刺史府与扬州驻军处都设在此地。故此,姑苏城是扬州最繁华的地方。

陈庆之与宋景休看着巍峨坚固的姑苏城连连咂舌,此地的城墙防务与建康城的相比绝不逊色,只是这水路的商客流量确是建康城的数十倍,因此扬州才能如此富庶。

参观了一番城墙后,陈庆之与宋景休牵着马向姑苏城里走去。

就在这时,陈庆之身后忽然窜出一队人马,为首者骑着骏马直直的向城门奔来,丝毫没有下马接受守城士兵搜查的打算。

守城的士兵看见来人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殷勤的跑过去将钉马桩移开。此时,城门口聚集着许多要入城的商客,那一队人马来到城门口速度并没有减下来,反而加速向城中冲了进去。许多百姓被冲倒在地,商客的货物也被掀翻在地。陈庆之被挤到甬道外,差点摔下马去,有庆的毛驴受了惊,将有庆掀翻在地上,向野外跑去。

宋景休登时大怒,说道:“青天白日,也敢如此嚣张。”说着便要出手。

陈庆之一把拽着宋景休的双手说道:“你先别急,看看百姓们的反应。”

宋景休这才抬头看去,不料被撞到的百姓不但没有气急败坏的将来人骂个狗血喷头,反而纷纷在弹冠相庆,仿佛碰见了喜事一般。没有被撞到的百姓脸上的表情仿佛后宫中未被临幸过的秀女一般,个个表情幽怨。

这下连宋景休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看着这些百姓向陈庆之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扬州城的民风都这么淳朴吗?”

陈庆之白了宋景休一眼说道:“事出怪异必有妖,咱们过去问问不就行了。”说完将一名冲倒在地的老人扶了起来,问道:“老人家,你的身子骨没什么事吧。”

老人摇摇手说道:“没事,老身子骨了,今天碰上好事了,所以活动活动也好。”

陈庆之看着远去的那支小队问道:“刚才过去的那些是什么人啊?怎么会如此嚣张,青天白日之下,居然敢横冲直撞。”

老头打量了陈庆之与宋景休几眼,说道:“三位壮士,你们是外乡人吧!”

陈庆之点点头说道:“我们从外地来,大爷,你的眼光不错啊。”

“嗨,老朽年近花甲,双眼都快瞎了,哪里来的眼神。只不过三位客人连刚才过去的人是谁都不知道,故此便猜测出三位是外地人。”

“哦,那刚刚过去的是什么人?”陈庆之故作惊讶的问道。

“刚刚过去的是姑苏城鱼府的越影骝,你刚刚看见了吗,他们的马匹个个都挂着鱼府的马鞍,有这马鞍的马匹都隶属鱼府,在扬州城都能横着走。”老人看着陈庆之说道。

陈庆之故意说道:“哼!鱼府的马匹又怎么样?他还能斗得过官府,在官府面前还不是蜉蝣一般的东西。”

老人更加摇摇手,低声说道:“年轻人,话不是这么说的。念你是初来扬州城,又今日碰上了老叟我,老叟奉劝你一句,在这姑苏城千万再不可说这样的话了。”

“老人家,这江南鱼府我到有所耳闻,但你说这话未免过于夸大其词了吧。他们还真的能跟官府斗?”

“嘿!年轻人,我告诉你吧。且不说这姑苏城的县令,那就是会稽郡的郡守都不敢在鱼府的人面前大喘气。他们都是依靠九品中正蒙荫,鱼府作为靠山自然可以将他们捏在手中,也就是扬州刺史是朝堂之臣,不用受他们的控制。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老人笑着说道。

陈庆之弯下腰想要帮老人抬起倒在地上的推车。老人摆摆手说道:“好了,不用这么麻烦。这俩车老叟不要了。”

陈庆之有些奇怪地说道:“只不过是掉在地上了,推起来还能用,为何不要脸。”

老人看了看有庆说道:“嗨!鱼府会赔给我的,只要我去他们府上报个数目,他们就如数给钱,而且对老人赏钱会更多。你说说,老叟还要车干什么?对了,刚才这位小哥的驴是不是也惊到了。你看看,真是有福,许多人想被鱼府的人冲撞还没有机会,你们初来乍到就占了这个便宜。三位听我一言,入城后赶紧去找鱼府索要银钱吧!”

陈庆之点点头说道:“老人家,您慢走。我们会去的。”

待老人走后,陈庆之这才若有所思的看着城门说道:“咱们这一路来,不论是打尖住店,还是走路坐船,耳朵里都塞满了鱼府。看来我是低估了这鱼府,它不光是一个帮派,它比世家的力量还要大一些。皇上交给我的事情不简单啊!”

宋景休嗤之以鼻的说道:“这有什么,据我所知,就算是清修的少林寺中都会有与官府走动的痕迹,只是达摩不去过问罢了。”

陈庆之点点头说道:“先不管怎么说,咱们先进城吧!”

宋景休看着陈庆之说道:“咱们进城后去哪儿呀?”

陈庆之摸了摸怀中的任职文牒说道:“我特意将仪仗队出行的日子推迟了数日,估计等他们来到扬州还得有些时日,我们且在这姑苏城好好玩玩,看看这鱼水之乡到底如何。”

三人来到城门口后,守门的士兵看着三人问道:“你们哪来的?通关证件拿出来。”

陈庆之笑嘻嘻的将通关碟书拿了出来,守卫看了两眼后,眼神忽然变得警惕了起来,看着陈庆之问道:“你们是从建康城来的?来扬州干什么来了?”

“我们正是从扬州城来,特此来做一些小生意,请军爷通融一二。”说着从袖中掏出两吊钱塞入士兵手中。

士兵看了看手中的两吊钱,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这钱啊,打发叫花子都不够。你们还是自己留着吧。”说完便两眼死死的盯着陈庆之与宋景休看。

陈庆之被士兵的目光看的有些不自在,说道:“怎么?军爷认为哪里有些不妥吗?”

“哈!没事,入城去吧。”那士兵摆摆手说道。

宋景休率先入城,陈庆之颇有深意的看了那守城士兵两眼后也向城中走去。

宋景休看着陈庆之的脸色有些不对,问道:“怎么了?”

陈庆之摇摇头说道:“不知道,就是感觉有些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宋景休问道。

“你说那守城的士兵会不会察觉到我们的身份了。”

“不会吧,咱们出了建康城后一路上没有漏过身份。更何况,其他人认识我们也说的过去,一个巡城的士兵怎么会认识我们?”

陈庆之点点头说道:“看来是我多虑了。”

旁边的有庆抱怨道:“老爷,您们这一路上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咱们不如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

陈庆之看着有庆哑然失笑,说道:“这一路上把你也颠坏了吧。毕竟这是你第一次出远门吧!好吧,我们找个大点的酒馆去吃些东西吧!”

有庆用力的点点头。

守城的士兵看着这主仆三人,对旁边的士兵说道:“你,快去鱼府通知管家,就说他们要找的人出现了。”

小兵立刻便消失在了街头。

在姑苏城中,一条古城河穿城而过。此河建造于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派遣伍子胥挖掘了一条运河贯通了杭州与苏州。在刘宋时,野心勃勃的宋武帝刘裕曾想要挖一条运河将此河开掘至衮州与豫州之地,联通南北的水运,一举歼灭北贼。但最后发掘水利工程太大,举全国之力也不能挖出这样一条运河,于是打消了想法。而这姑苏城的运河联通着会稽郡,运送盐铁的官船时常往来。

在姑苏城的正中央,有一座十分豪奢的宅院。从高处看,院中楼宇重重,后院更是挖了一条巨大的湖,一座楼台直通湖中心。这座宅子便是扬州城大名鼎鼎的江南鱼府。

在湖中心,一艘小舟飘荡在上边,船上有一个少年拿着一支细细的柳枝拨动着湖面,湖水被扬起阵阵波澜,此人正是鱼府二公子鱼天愍。。

就在这时,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匆匆来到亭子中心,扯着嗓子说道:“少爷,城门的差役那边传出了消息,说你找的那三个人已经到了扬州。”

鱼天愍听到此言,从船上直直的立了起来,翻身跳上了岸。那亭子离小船有两三丈远,那少年只一个翻身便轻飘飘的落到了岸边。他看着管家说道:“怎么,那个陈庆之来了?”

“嗯,守门的差役亲眼所见,派人特地来报信。”

“重赏,让他们知道为鱼府办事有好处。好了,你速速派人到姑苏城查探,我要在半炷香的时刻知道他们在哪里。”

管家连忙离去,少年坐在亭上,拧着眉头在思考些什么。

鱼府的前街守卫森严,数十名护卫手持刀剑把守着大门。大梁的律例中,明文规定私人不得持有刀剑上街,可这些人却拿着明晃晃的刀剑,身穿厚甲,来往的官员们不但对此视而不见,官小的还要与守门的护卫套套近乎。

而在鱼府的后门处,却没有一名守卫,敞开着的后门接纳着不断来索要银钱的百姓。而在墙角,有数十名乞丐蜷缩在墙边,仿佛这扬州城的乞丐全在这儿了。鱼府的人对这些乞丐听之任之,不加以驱赶。而这些乞丐都在讨饭之余,抬头看看鱼府的一座阁楼。在鱼府的后院,有一座二十余丈的阁楼,所有的乞丐都盯着这个阁楼。

就在这时,忽然阁楼上一把黄旗闪过,所有的乞丐都欣喜若狂,他们目不转睛的看着阁楼上的旗子。

不一会儿,阁楼上有五种颜色的旗子闪过,在外人看来毫无规律可循,但这些乞丐看到后立刻散开向扬州城的大街小巷走去。

阁楼上的旗子给乞丐发布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命令:“找到建康城来的三个人,通知鱼府,重赏!”

陈庆之来到了一家客店,这家客店修筑的十分气派,陈庆之走了进去。

店小二看到有生意来了,立刻迎了过来说道:“哟,客官,你是打尖还是住店啊?”

“住店,小二,上等客房两间,麻烦了。”陈庆之说道。

霄儿点点头说道:“得嘞,客爷。不过按照小店的规矩,您得赏我们两个定钱,您看?”

“这好说!”陈庆之一边说着,一边从腰中摸出两百大钱摆到柜台上。

掌柜的看了陈庆之两眼后说道:“客官,您是第一次来扬州城吧!”

陈庆之十分的郁闷,一个早上被人家认出来了两次,于是说道:“你又是怎么认出来的?”

掌柜的说道:“客官莫怪,这姑苏城的规矩是只准用银锭来交易,这五铢钱嘛,在此地不通用。”

陈庆之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说道:“这五铢钱乃是朝廷的货币,怎么到了姑苏城就不好使了。再说了,我到哪儿去给你弄这些银锭来交易?”

“客官,我们是小本生意,这姑苏城的规矩不由我们定。不过这也是为你着想,这五铢钱太重了,背在身上太费事,换作银锭多方便。咯!对面就有一家当铺,专门换这五铢钱,童叟无欺。”

陈庆之愤然抓起案上的铜钱,说道:“小爷我还就不住你这破店了。我看看这偌大的姑苏城还真就找不到一个花钱的地方了?”说完便转身离开。

“客官慢走。”掌柜冷淡的说道。

陈庆之继续在姑苏城转悠,很快他就意识到那个掌柜的并没有撒谎,这姑苏城确实只收银锭,不收五铢钱。

有些疲累的陈庆之终于放弃了抵抗,来到了一家当铺,将自己身上的五铢钱换成了银锭,价格倒还真是公道。

陈庆之出了当铺后,一个乞丐来到他面前说道:“大爷,赏两个吧!”

陈庆之不冷不热的说道:“你小子倒是眼尖,看到我从当铺出来就朝我要银子。”说着,从腰中摸出一点碎银塞入乞丐手中。

乞丐拿了银钱,看着陈庆之问道:“大爷,您不是本地人吧?”

陈庆之瞬间火冒三丈,说道:“你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再说了,我不是本地人招你们了?”

乞丐讪讪的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