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战神显端倪
作者:刁民甲      更新:2019-11-11 07:46      字数:4006

早上,天蒙蒙亮时,鲁郡郡守和琅琊郡郡守便接到一封手令,南梁豫章王萧综命他们俩来安东郡议事,而手令的大章则是北魏安丰王的大印。两位郡守有些懵了,这是什么套路?南梁的豫章王命他们到北魏的军营议事,还盖着北魏的大印。这样看来,这封手令怎么看都像是伪造的,但结尾的大印确实是他们熟悉的安丰王的大印。而早在之前,豫章王便向他二人递过招降书,其中的笔迹与这封手令的笔迹也一模一样。“这造假造的也太像了吧!”两位郡守腹诽道。

于是怀揣着十万个为什么的郡守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安东郡府。而在安东郡府,他们看到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一幕,安丰王元延明与一位少年携手并坐,并且指着他告诉二位郡守,这位便是南梁豫章王。

在经过一番信物的验证后,二位郡守终于相信眼前的这位真的是南梁豫章王。二人有些发愣的看着豫章王,他们十分好奇这位大梁的皇子为何会投降,但他们有更重要的问题要思考,他们该何去何从?

在此之前,他们虽然因畏惧元延明而倒向他,但元延明再三催促他们发兵共同攻打彭城梁军时,他们都推三阻四。因为他们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元法僧起兵叛魏时,他们因惧怕元法僧在徐州的势力,所以未曾反抗。此时,若是剿灭了彭城的梁军,谁也不敢保证元延明接下来会不会将矛头指向他们。所以他们倒是希望两军这样对峙下去,他们在夹缝中倒也不受威胁。

但此时,梁军的主帅却在安东郡与元延明把酒言欢,他们便失去了选择的权力。

元延明看着两位发愣的郡守,也不再耽搁,趁机说道:“二位大人,我今日趁着敌军主帅前来投降的时机来攻打彭城,二位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王爷,臣身为大魏臣子,为大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愿举琅琊郡所有兵力跟随大人剿贼。”琅琊郡守率先说道。

鲁郡郡守自然也不甘落后,说道:“臣也愿意举全城兵力,助王爷平叛。”

“好!二位大人!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元延明笑着说道。

“是!”说完,二人便匆匆的离去了。

萧睿看着彭城东面涌出的大量魏兵顿时大吃一惊,因为忽然出现的这两只军队先锋打着的分别是鲁郡的旗子和琅琊郡的旗子。萧睿看着这两面旗有些想不通安丰王是如何劝他们出兵的。但萧睿并不紧张,久经沙场的经验使得萧睿立刻镇定了下来,他决定先与刘熙退出彭城,而后再慢慢计划。

可就在这时,乱军之中,一个声音穿透了层层军士,传到了墙头。

“我乃豫章王萧综,我已请降北魏,众军何必反抗,不如早降!”萧综站在北魏军中,向彭城的士兵大喊道。

城中的士兵们全部怔住了,他们看着城下的萧综有些不知所措。萧睿也被震的犹如五雷轰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豫章王会逃到北魏的军营中。他仔细的看着城下的那个人真的是豫章王。一时间,所有的士兵都站在墙头窃窃私语了起来。

安丰王元延明看着这个大好的机会怎可放过,他大手一挥,继续攻城。

北面与东面的三郡魏兵在城下全都动了起来,所有的魏兵再次攻向彭城。而彭城城头的士兵依然在窃窃私语,他们显然已经有些动摇了,有些士兵已经不自觉的后退,想要转身逃跑。

萧睿看着涌上来的魏兵立刻清醒了过来,他大喊道:“众军迎敌!谁敢后退,格杀勿论!”

但依然有两三个士兵已经想转身逃去,萧睿两步跨了过去,一刀便将两名士兵腰斩,提着刀冷冷的说道:“那不是豫章王,你等看错了,立刻迎战,否则格杀勿论!”

士兵们已经不再相信萧睿,但看着他那慢慢滴血的玄铁刀,又不敢轻易逃跑,全都在犹豫着。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忽然从城下跑上来说道:“报,报告将军,不好了,刘熙将军带兵撤出彭城了。”

“什么?”萧睿还未作出反应,城墙上的士兵便一股脑地向下逃去。萧睿大惊,又连斩三名士兵,但这并未阻挡士兵们的怯意。一名士兵看着萧睿,忽然目露凶光,趁着众军拥挤逃窜的时候忽然拿刀向萧睿腹部砍去。

“将军小心!”萧睿的贴身亲卫眼疾手快,连忙挡在萧睿面前,为萧睿格挡了一刀,但刀刃切断了亲卫的腰椎。

那名士兵看着没有砍到萧睿,连忙弃刀,向城下跑去。萧睿大惊,想要追上那名士兵,但随着而来的逃兵却将他挤倒在了地上,他的那名亲卫也被踩成了肉泥。

“将军,怎么办?要不我们也撤吧!”其余的亲卫从人群中将萧睿拉了起来说道。

萧睿看着部将,凄惶的笑着说道:“撤?往哪里撤?刚才还有一条生路,但此时豫章王已经投向北魏,咱们就算渡过泗水,那泗水郡和东海郡还会放过我们吗?我们已经无路可逃了。”

“那我们怎么办,将军?”部将问道。

萧睿的目光坚定了起来,他动情的看着部将们说道:“将士们,此时就是我们战死沙场之时,所有人随我诛杀魏贼。”

“是!将军。”萧睿的部将无比敬仰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将军。

刘熙从靖州带来的所有兵马都跟随着刘熙没头没脑的向泗水逃窜而去,魏兵早已洞悉他们的意图,绕到泗水边疯狂的射杀着逃窜的梁兵。但梁兵此时只顾逃命,已经毫不在乎头顶上的流箭,只顾着渡水活命。在泗水两岸,只架了两座大桥和若干船只。士兵们争先恐后的逃命,两座桥梁已经完全垮塌,士兵们只好争夺船只。

岸上的士兵都死死的拉着已经坐满的船只不放手,想要获得一线生机。船上的士兵只好拿起短刀疯狂的砍向拉扯船只的一双双手。有的船刚刚脱离河岸,便被岸上的士兵拿箭射死,他们得不到生存的机会,他们也不想让其他人生存。

一时间,泗水河被染成了红色,一具具被浮力托在水面的尸体向下流漂去。有的梁兵束手无策,只好抱着浮木跳下水去,任由泗水漂流。两万余人只有不到四成渡过了河,但他们没想到在河对岸,泗水郡的郡守与东海郡的郡守已经接到了萧综投降的消息。于是,他们只好将刀尖对准了这些刚刚从泗水逃窜出来的梁兵。

萧睿带来的三千亲兵只有少数人溜走,其余的人都等待着萧综最后的命令。萧综看了看这些士兵,两膝跪地,泪流满面的说道:“我萧某人对不住大家了。”

所有士兵都抽出了短刀,给了萧睿最满意的回答:“愿随将军战死沙场。”

“好!”萧睿跨上马,拔出腰刀说道:“众军随我来!”

他身边的一名部将说道:“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通知一下西郊陈庆之将军的兵马?”

战事一开始,萧睿便只是派人通知了陈庆之。此时,陈庆之的军中毫无动静。

萧睿想起来陈庆之那日看着残肢断臂的恐惧,摇摇头说道:“不必了,人各有志!再说了,多了他们反而碍手碍脚。”

破城而入的魏兵杀了进来,萧睿看着冲过来的魏兵,举起腰刀率先冲了上去,他的部将紧紧跟随着萧睿。

安丰王元延明早就从萧综那里得知了萧睿的厉害,他没有贸然派魏兵冲上去,而是设置了弩箭。

三轮弩箭后,萧睿身后的跟随者已经伤亡过半,萧睿的腹部也中了两箭。但萧睿依然驾着马冲进了人群。他疯狂的挥着腰刀,纵马在敌群中,连杀数十余人。一名魏军用枪尖刨开了他坐下马的脖颈,他从马上滚了下来,依然提着刀步战。

噗!在萧睿连斩三人后,第四名士兵将枪尖捅进了他的腰部,接着第五名士兵用刀砍下了他的右臂,第六名士兵······

不一会儿,萧睿被分尸的士兵抢的干干净净。他的头颅被一名魏兵拴在腰间准备一会儿请功。那名士兵高兴的笑着,他知道这颗将军的头颅至少可以让他连升三级。

元延明看着逐渐被分食的干干净净的梁军,笑着对萧综说道:“这次你我二人算是立了大功一件,这彭城周围还有大梁的兵马吗?”

萧综笑着说道:“还有一支军队,是陈庆之带领的,在彭城西郊十里外扎营。”

“那你为何才告诉本王?”元延明大惊,问道。

“大人放心,这陈庆之不过是个文官,上不能骑马,下不懂韬略,实在是个无能的书生。大人现在只要派五千余人,定能让他们灰飞烟灭。”

元延明这才放心,对身边的都尉元浩说道:“你速速领五千兵马赶往西郊,将陈庆之的脑袋提来见我。”

末将领命!“元浩说着,领着五千余人向西奔去。

天塌了!

陈庆之看着来来往往奔窜的士兵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不明白怎么才睡了一觉的功夫,这太平盛世便乱了起来。

昨日,他与宋景休推杯换盏,喝的酩酊大醉。今天午时被部将叫醒,告诉他魏兵来攻城了。他并不以为意,萧睿将军日日练兵,为的就是防范这些要来偷袭的魏军。

不一会儿,梁军的逃兵疯狂的向这边奔来,陈庆之这才察觉到不好。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军营中散开,豫章王萧综投降北魏了。

陈庆之在帐中听见后大吃一惊,但随后便镇定了下来。他看着孙都尉与众兵士惊慌失措的眼神,满不在乎的讥笑他们:“你们中了敌军的攻心之计了。你们想想,这豫章王是什么样的人物,大梁的皇子,他还能投降于北魏?你们难道真的信这种谣言?”

众将有些安心,孙都尉问道:“大人,那您看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你们先去收拾行李,彭城是守不住了,我们撤向泗水郡。”陈庆之一边说着,一边转身走入帐中。

陈庆之一进大帐便立刻垮了下来,宋景休扶着陈庆之问道:“你刚才说的是真的?”

“当然不是真的,若是谣传,敌军也不会传出这等儿戏的谣言,再加上大梁的士兵撤退的如此之快。虽然不可思议,不过可以肯定豫章王一定是反了。但不能实说,要不然这些人立刻就能哗变。”陈庆之瘫在地上说道。

“豆芽,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要不然我们也带兵过河吧!”宋景休问道。

陈庆之连连摇头说道:“这就是去送死,先不说过不过的了河。豫章王投降,这泗水郡和东海郡立刻会倒向元延明,我们去了等于送死。”

宋景休想了想,站起身来,披上盔甲说道:“走吧!”

“去哪儿?”

“我虽学艺不精,但将你安全带出这是非之地的能力还是有的,你一会儿紧紧的跟在我的身后。”

陈庆之看着帐外的士兵说道:“可这些人怎么办?”

“我带不走他们,带着他们就是累赘。我只能保你一人平安。”

陈庆之思考片刻后缓缓摇头,说道:“不,我们不能逃。”

“那你要如何?”

陈庆之的脸上忽然泛起了诡异的笑容。

“不如我们进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