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抱丹归一
作者:成魔羁绊      更新:2019-11-09 02:43      字数:2073

刘磊感觉自己的国术境界与修为已经达到化劲的极致,最近这一个月他在练拳时都感觉气血翻涌颤动,不由自主的在往胯下缓慢的汇聚,他知道自己到了要突破丹劲的时候了,但他没有刻意的去突破,任然到处游历。

这一日他乘船漂流在大海上,站在甲板上登高望远,头顶是碧蓝澄澈的天空,脚下是一望无际,风云变幻的海域,他的生命徜徉其中,便仿佛一粒尘沙落入了大海,虽然与大海是不同的介质,却也实在太过渺小无依。

一种难言的孤独涌上他的心头,他在这个世界所能依盼的依旧只有自己,不断的前行,因为家就在前面等着自己。

此时此刻,前世的,今生的,往昔所有的经历都涌上心头。

他重新从自己最擅长的形意拳开始练起,从最擅长的劈拳到崩拳,横拳,炮拳,钻拳,再到十二形,象形拳,练完形意,开始练八卦,太极,再接着,咏春,洪拳,少林拳......

渐渐的,刘磊彻底的放下了心神,他忘却了外在的一切,用心去感受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内力运行时身体的无数细微变化,一瞬间,他感觉到了那颗不断跳动的火热心脏随着自己的动作一点点的勃发躁动。

心脏的周边仿佛侵染了一团火,带动着自己的五脏六腑不断的进行跳动,在跳动的同时,带动浑身气血,不断的加强脏腑的力量。

呼吸!

一大口呼吸将周围的空气纳入口腔,被迅速的纳入肺腑洗练。

这一刻,刘磊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运动时气血的运转的声音,那一声声哗啦哗啦的音调好似在谱奏一首美妙的歌曲。

是那样的协调,以致于即便体内的力量如同烈火,他的精神依旧如被冰雪包裹般一片空寂冷静。

刘磊知道,他要抱丹啦!

拳法中有一句话:“抱丹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他的筋骨,皮毛,内脏,神经,血脉,几乎已达到了这具身体的极致。

已然明心悟道,明确自己的路,修持大手印秘法,心境与精神更是强大无比。

对别人来说无比艰难危险的抱丹,其实他已经打通,所需要的便是那一瞬间的敏感,把握这种敏感,他便能真正的进入抱丹之境。

身体的动作已然在持续,刘磊到了此时此刻已然完全的忘记了所处的时空,所处的地点,他的精神之中一片空明,所有的精气神都完全收敛,内缩成圆。

整个人恍恍惚惚之间已站成了三体式最后的收势,正是抱丹坐胯的样子。

精气神,心意形,在这一刻都已经完全的被收敛,被浓缩,随后在刘磊的精神感应之下突然一个变化,剧烈收缩,所有的劲力,心血,气息都被凝聚到一起,抱圆如丹,向下而沉。

慢慢的,慢慢的,在下丹田的关元穴位置,化为了一个介乎有与无之间的点。

这个点极为敏感,唯有刘磊才能够感应到,便如同拳经中的话语所言:“混混沌沌,只余一点先天灵光。”

几乎是一瞬间,这凝聚成一点的精气神,又再度散发开来。

砰的一声,化为力量,融入周身。

刘磊庞大的气血力量,不断的在他体内凝聚,发散,从外面看他此时就像一个变色龙,一下全身黑紫,一下全身通红。

气血疯狂的在全身运转,不断凝炼,洗涤他全身的骨骼,肌肉,距离气血如汞髓如霜的境界越来越近。

丹劲初期、丹劲中期、丹劲后期、丹劲圆满。

他的丹劲修为不断提升,直到巅峰。

“内劲归一,控制自如,周身如丹,无漏无垢,气血抱丹,体力无限!!!”

刘磊于一瞬间在脑海中冒出这么一段话。

这就是他对自身抱丹的感悟,内劲,精气,气血,体内的能量全都归一,化为了一种称之为丹劲的归一力量。

而且,这股力量控制自如,如今的刘磊,比之自己之前要强大太多。

周身如丹,气血归一,无漏无垢,如此境界下,每一份力量用出都没有丝毫的浪费,他可以精准的爆发每一丝每一毫的力量。

如此一来,不仅所耗费的精力要少了许多,控制力量也更加自如。

而且,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也比之先前高出太多。

这种力量并不是说单纯的力气,而是对于力量的运用。

而这种在极限中再度提升数倍的力量无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不仅如此,此时此刻,刘磊的精气神完全的融入到周身的每一分变化之中,一个些微的动作便能让他感受到许多以往从未想过的东西。

道理,知识,一切的一切仿若尽皆显露在他面前,更为清晰,也更为明了。

在这一刻,刘磊清晰的知道了自己变‘聪明’了,心灵如同一面明镜,光亮剔透。

他油然而生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他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在拳术上的些微迷惑和内力修行上的一些精微问题都豁然开朗。

他知道,这就是从细微处找寻到的武道智慧,而这种智慧如果以修道者的说法便是灵慧大开。

刘磊睁开双眼,望向湛蓝的天空,天空澄澈空幽,无边无际,海浪随波而来。

啊!

他忍不住在一瞬间爆发出了丹劲级的力量,一声悠长的啸声,响彻整个海面。

良久,他体内丹劲瞬间再次抱元守一,归入体内,沉寂在刘磊的身体中,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松了口气。

呼!

一口海风混杂着的空气吸入口中,他心神则是沉浸在身体之中。

抱丹成功之后,刘磊看待世界和身体中的变化更加清晰了。

“国术一路一步一重天,每向上攀登一步,所看到的风景都会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