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廉清乡
作者:鱼料理      更新:2019-11-06 10:04      字数:2229

二王镇的东边,就是廉阳城。

廉阳城,是绝岭外围延伸出来的这片山附近,唯一的一座大城市。不同于三面环山如死角一般的二王镇,廉阳城建在一片靠着河流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无愧于“城”的名号。

但即便如此,廉阳城的常住人口,也只有三十多、不到四十万。也就比二王镇,多了那么一点。

不过这个数据呢,并没有把周边乡镇统计在内,如果把周围的大小乡镇也算进去的话,人口肯定不止这个数。

这些乡镇之中,有的是直属于廉阳城管辖的,有的是挂靠在廉阳城名下,实际上是独立的自治聚居地。而廉清乡,便是离城区最远的一个直属乡。

廉清乡,也是祝银铃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

因为家庭的原因,祝银铃对廉清乡,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感情。在这里的人和事,也仅仅就像个过客,在祝银铃的成长过程中,一晃而过。

母亲死亡的消息太过突然,以至于祝银铃根本没有多余的情绪,来应对这个噩耗。但她整个人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起,瞬间就变得低落起来了。

齐云蹩脚的安慰,大概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祝银铃的母亲是突发疾病去世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寻常的疾疫,就是极其危险的存在。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且得到治疗,那么得病的人,很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这个世界中,得到灵气滋润的不仅仅只有人类动物和植物,细微的病毒和细菌,同样从灵气中,得到了好处。

祝银铃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母亲身上,而且,会来得这么突然。

四个人包了一辆车,匆忙收拾了一下,就向廉清乡赶去。

赶路的这段日子,齐云也尝试着帮助祝银铃走出阴影,不过效果甚微。连平时没心没肺的秦生,似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没有冒出什么惊人的话语。

在快要到廉清乡的时候,祝银铃似乎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才跟两人讲了讲关于自己母亲的事情。

曾为祝家婢女,祝银铃的母亲,自然是有几分姿色的,这一点,从祝银铃身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只是她有的,也仅仅只是不错的外貌了。

“我母亲是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文化,也不聪明。对我……小时候对我还算不错吧,不过等她再嫁之后,对我就有些不上心了。”

齐云知道,这是因为她母亲跟继父又有了一个小孩。这样的重组家庭,如果夫妻双方对一方的孩子都不上心的话,那么很容易给小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

祝银铃可能曾经有心理阴影,现在似乎能理性看待那段经历了。不过那时候受过的心理创伤,却是实打实存在的。

物质上,他们的确给祝银铃提供了一个算是平均水平的条件,但在精神上,并没有给予祝银铃太多的疼爱。

所以对这样的母亲,对她的去世,祝银铃所感受到的悲伤,也是有点复杂的。

“我继父跟我母亲的感情还算不错,我有时候也在想,要是没有我的话,他们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加快乐一些……”

齐云虽然是孤儿,但在成长的历程之中,都有师姐师兄们的关照和疼爱,所以,他很难想象祝银铃的心情,虽然他没办法开导祝银铃,但还是十分理解她的心情的。

他能做的,大概也就是默默地跟在她身边,让她觉得不那么孤单了吧。

包的车从二王镇出发,一路把他们送到了廉清乡车站,然后,便去找返程订单了。一般来说,这种长途客运都不会送到太详细的地址去的,或许是为了车夫的安全着想吧。

“到了,这是廉清乡车站,跟原来也没啥变化。每天有两趟到廉阳城的车,早上一趟中午一趟,拉散活的好像比原来少了很多。”

“这是我原来上过的义学,这两年翻修了一次,原来这门可破了,大门上的那几个字也应该是后来加的。那个来找我的人,就是我义学的同学。”

“那边是乡上最大的集市了,里面啥都能买到,这边是零售散市,那头是批发市场。廉清乡的东西都从这里卖出去。”

祝银铃有段时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难免有些触景生情,也算是借着给齐云介绍的机会,排解着这种感情。

“我继父叫陈民,我妹叫陈小茹,家……在乡东头那边的一个小庄子。”

有小庄子,说明祝银铃这个家的家庭情况,还算是不错的,至少,也比廉清乡的大多数人,要过得好。

齐云这才是第一次听到祝银铃提起自己的妹妹。齐云本想多问些关于祝银铃家中的情况,不过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

但祝银铃反倒是介绍起了那两人的情况。

“继父在廉清乡的口碑还行吧,人际关系处的好,不过也时常跟人家发生矛盾,但还好,没有什么特别坏的毛病。”

“我妹……可能是还小的缘故吧,我觉得她不太懂事,总之,我跟她的关系,算不上太好。”

齐云觉得是祝银铃因为家长的态度,而主观地不太喜欢陈小茹,而陈小茹,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喜欢祝银铃。

重组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关系,很少有能处好的,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来自于家长的不负责任。

“了解了。”

“办丧事的话,可能要在这里呆几天,乡上只有一个小旅馆,不过房间应该是有很多的。咱们可以在那里住下。”

齐云注意道祝银铃说的是“咱们”。

“你……不回家住吗?”

“不想住那里。”

原本祝银铃就不太喜欢那个家中的气氛,现在母亲死了,唯一的寄托,也断掉了。所以祝银铃,才宁愿住外面。

从某种方面来讲,齐云跟秦生,大概是比陈民和陈小茹,还要让祝银铃更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了。

“阿铃姐,我总觉得你像是要去打仗一样。”

“是吗?”祝银铃不置可否,只是随便反问了一句。

“啊对啊,我看你的感觉,有点像在山里时候的那样了……”

“或许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打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