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30年的蜜蜂门
作者:龙醉九天      更新:2019-11-04 15:01      字数:2347

六十八30年的蜜蜂门

大磨叽想了想,打开小沙弥的屏幕,说道:“骡子,tlp说我不打华为了,但是商务部就在那卡着不办。没关系你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30年的蜂蜜门。

咱们这个养蜂2000多年了,但是咱们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对蜂蜜没有刚需。反观西方人,你看他们的早餐标配是:牛奶+蜂蜜+面包。而且他们做烤鸡、烤肉,还要涂抹上蜂蜜。我这有数据说:一个美国人要一年消费1斤蜂蜜。美国有3亿人,需要3亿斤的的蜂蜜。市场很大。中国呢,蜂蜜很便宜:1999年,山西每斤每斤蜂蜜人工成本是0.29美元,蜜是花儿天然奉献的,密封采蜜也不需要支付成本。同时,美国人自己生产的蜂蜜,人工成本是3.1美元。

中国山西的蜂蜜跋山涉水运到美国,里面加上了加工费、外包费、运费、仓库租赁费。到市场上,售价是0.84美元。高出成本价2倍多。但是,比起美国蜂蜜的3.1美元,非常便宜。于是,中国蜂蜜进入美国市场,势不可挡。

30年的中美蜂蜜门开演了。

第一个10年,90代。中国蜂蜜杀进美国。数据统计:1993年中国蜂蜜占了55%市场份额。美国蜂蜜市场半壁江山沦陷于中国蜂蜜。

美国的蜂农不干了:中国蜂蜜欺负人,漂洋过海还卖这么低。我们要生活,蜂农工会要美国政府彻查。美国蜂农利用相关条款,以前美国禁止进口中国蜂蜜。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蜂蜜倾销125%。

这时,美国蜂蜜消费者不干了。中国聘请了律师,打官司,赢了。中美签署了协议。美国蜂农惨遭ko。

第二个10年,00年代。

协议到期。美国蜂农再次要求对中国蜂蜜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10多家企业应诉。

2001年,美国商务部裁决,对应诉的中国蜂蜜征收25088--57.13反倾销税。没有应诉的企业征收183%。中国企业很受伤。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永远有办法。当时美国有一个《乌拉圭回合协定执行法》,中国人可以申请上诉复审。在终审裁决没有下来之前,中国企业依靠美国保险公司的担保,免于缴纳最高税率的保证金,可以继续对美国出口蜂蜜。这个办法叫:买磅。2002年--2006年,通过买磅中国企业避开了高额反倾销税,还扩大了出口,从7835吨攀升到32149吨。

美国蜂农铩羽而归”

第三个10年,00后

2006年,美国取消了《乌拉圭回合协定执行法》中的买磅规定。同年对中国蜂蜜企业实施日落复审。日落复审”就是在反倾销裁决后,每5年进行一次复审。这个时候可以重新判断,这项反倾销的裁决是要继续生效、延长期限,还是提高税率,当然,也可以终止裁决,但你懂的。

2006年、2012年,美国进行了2次“日落复审”,每次都认为中国蜂蜜依旧在对美倾销。第一次复审,有一些中国企业败诉了。第二次复审,干脆没有中国蜂蜜企业应诉了。如今,日落复审仍在继续,2009年以后,中国对美的蜂蜜出口几乎为0。

中国蜂蜜认输了?

不可能的,中国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洗它!

洗术1:

通关前,把蜂蜜伪装成糖果或者别的,通关后再重新封装成蜂蜜。

洗术2:

中国蜂蜜在运输过程中,贴上途中第三国的标签,改变原产地。我的产品贴你的标,咱俩分成。事实证明,中国人也是很严谨的,中国蜂蜜商用纳米筛过滤掉了蜂蜜中的中国花粉颗粒,并向其中添加了第三国的花粉。带有明显国际标签的抗生素也不用了,于是,中国蜂蜜摇身一变,以假乱真,成为了澳大利亚蜂蜜、墨西哥蜂蜜、泰国蜂蜜、印尼蜂蜜……

于是,在美国蜂农的一片强烈反对中,充斥美国市场的蜂蜜,从中国货变成了印度货、越南货、巴西货、乌克兰货,价格依旧占有绝对优势,留给美国蜂蜜的时间依旧不太多。

关于印度,美国可以说是很头疼了。印度其实之前根本没有养蜂这个职业,但却成为世界最大的蜂蜜生产国,检测的蜂蜜样本中居然真的有印度植物花粉,而且还是南亚次大陆特有的花粉。这下,美国蜂农头大了,凑钱让调查团前往印度调查。

到了印度,美国代表团看到了一水的现代化蜂蜜加工设备,但他们走遍了印度城乡,也没有见到一个养蜂人。没有养蜂人,那蜂蜜是怎么来的呢?印度商务部给出的解释是,印度地广人多,蜂农是跟随蜜蜂一起四季而走的,所以硕大的加工厂里看不到印度蜂农,这很正常啊。美国代表团无话可说,无功而返。

但更令美国人惊讶的是,美国1年从马来西亚进口了3700万磅蜂蜜,但马来西亚的蜂蜜年产量只有4.5万磅。同样的事情还有,近20年,巴西蜂蜜出口增加了24000倍,但事实上巴西蜂蜜的产量只增加了1.18倍。新加坡和巴哈马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养蜂产业,但每年都向美国出口上万吨的蜂蜜。

经过多年的调查、游说、挣扎,美国蜂蜜行业不但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反而被挤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空间,被增加了成本,美国本土蜂蜜正在逐渐被本国消费者遗忘。

说到这里,你懂的。中国蜂蜜真的是成本低而已,就像许许多多其他madeinchina的东西,这是一种出于地理、人力甚至是历史的优势,是某些国家一辈子可望不可求的。

哪里的产品成本低、质量高,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自然就受到欢迎,它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市场规律。人为干预,试图以一己之力抵抗国际分工,推翻国际市场的基本规律,那些**裸的欲望必定会沦为一场自讨苦吃的闹剧,还得本国消费者给你擦屁股。

懂了?”大磨叽问罗昊。

“我们管的太宽了?”罗昊迟疑。

“不是,谈,还是要谈。但是,真的打起来,谁怕谁。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30年的蜜蜂门就是先例,胜利属于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况且面对工业4.0,我们已经提升到了中国智造。

我的产品比你好,我的价格比你低,我的技术比你强。要战便战。”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