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牧邯
作者:落叶漂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28

贺川风自然不知道李牧邯与公孙白是如何成为莫逆之交的,民间对这一文一武的两个人之间的友情一直传为美谈,甚至有好事者已经编了戏文。不过民间的传闻也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皆有。总的来说,这两人是莫逆之交,这一点肯定错不了。也就是说,他从给公孙白一批实力不俗的护卫,公孙白肯定是会接受的,而且会委以重任,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地步。据贺川风所知,因为军费和户部一直拖欠边军的军饷的原因,公孙白已经于尹逸辰红了好几次脸,甚至在朝堂上边都到了公然相争的地步,户部是尹逸辰的势力,因为李牧邯与尹逸辰不对心,所以尹逸辰就找机会卡边军的军饷和军械物资,要么克扣许多,要么拖延很久,要么干脆就不给了。为此,公孙白没少和他闹别扭,起矛盾的公开化让生活在京城的社会底层的人都有所耳闻,虽然说尹逸辰与公孙白之间的矛盾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不泛政见不合或是相互之间看不惯等等诸多原因,不过不得不说,尹逸辰对军方的为难在这之间占据这很大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两人在朝廷上矛盾的激化都是以军方作为导火索而出现的。虽然说公孙白的出发点是一心为公,不过若是他与李牧邯之间没有那样深厚的关系也不至于与尹逸辰死磕到底,还被迫作出某些方面的妥协才能换来户部对军方的支持,由此可见二人的深厚关系。

贺川风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多有耳闻,虽然并不知道二人之间到底深厚到什么地步,不过从公孙白在朝中对李牧邯的维护上来看,李牧邯投桃报李为他训练出一支维护安全的力量也说的过去,毕竟,公孙白是文官,不擅长这方面的东西,而且,公孙白和他一样是少数草根派崛起的官员,没有家族势力在身后支撑,没有家族为之提供的财力支持和武力护卫,一切都要靠自己。有李牧邯掌控着军方的便利条件,他自然要好好为公孙白谋划,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做什么,但是为公孙白提供一支几百人的护卫人员李牧邯还是有这样的能力的,而且,这样的行为也在各方势力的接受范围之内,并不算出格,尚属于不越权的行为。

当然,说起来贺川风虽然看不起大赵国的当朝皇帝,整日里不理朝政荒废朝纲,让大赵国的天下破落到如今的地步,不过他倒是佩服这个皇帝,做事无能,帝王心术倒是用的不错,起码那制衡之道他是深蕴其中三味。公孙白是文官之首,虽然他是左相,还有右相在制约着,不过古来以左为尊,朝堂上边议事的时候都是文官在左侧,武官在右侧。公孙白是,自然就是文官之首,而且他这个左相既有手腕又有实力,是真正的文官之首。若说是公孙白在文官里边还有尹逸辰来制衡的话,那么李牧邯在武官之中几乎是无人能够制衡了,他从进入大赵国的武官系统之后的风头就一时无两,到后来得了军方大人物的赏识,一路磕磕碰碰做到了将军,之后在收复关东的时候立了不小的功劳,而十几年前声势浩大的鄞王之乱最后也是由他出面才平定。他镇守边关十多年,西秦的人摄于他的威风只敢在边界上小打小闹,十几年来,只要有李牧邯在边关镇守,西秦的兵马从来不轻易犯边,由此可见李牧邯的威风。这些年来,随着在军方地位的日益稳固,大赵国十成里的军队他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的接近于五成,皇家掌控的也不过两三成,余下的为地方豪族和各大门阀世家掌控这。不过在战斗力上无法相比的,李牧邯掌控的兵马多是在前线打过仗的边军和镇军,其他人掌握的大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府兵,用来打打土匪都勉强,更不要说拉到前线上战场了。在大赵国的武官系统之中,没有一个人在军中能和他相抗衡,以前还有一个对他赏识的前军中大人物,在世的时候即便是李牧邯也要礼让三分,不过自从那人过世之后,军中再无人可以制衡他,皇帝也不行。

李牧邯与公孙白的交好是天下人皆知的,皇帝自然也知道,任由这两个文武官的首领交好,那对他赵家的江山可是一个大大的威胁,只要他们二人联手,那江山换代可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了。虽然说李牧邯因为膝下无子而且也对大赵国忠心耿耿,公孙白也是一心为过,可是作为大赵国的皇帝,对他们二人的警惕是很高的。这二人之间的关系实则是犯了官场上的大忌,准确的说,是犯了皇家的忌讳,很容易遭到皇家的猜忌。公孙白是在前朝的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拟定的左相人物,在前朝就在相位之上。至于李牧邯在新皇登基之前刚刚平定了鄞王之乱,手握重兵,皇帝登基的时候他从中大力相助,有着从龙的功劳,也是乘着那个混乱的时代才在公孙白的帮助下借机成为了大赵国的军方第一人,形成了让皇家都忌讳的实力,新皇帝也是在登基之后才发现了这个事实,不过已经无从改变。

公孙白与李牧邯这二人之间的关系他是无从去破坏的,这二人从少年时候开始就是好友,在官场上又是一文一武相互扶持,两人走到今天都不容易,自然会很珍惜他们之间的友情,公孙白的独子自幼就跟着李牧邯在军中,被李牧邯当做自己的儿子养大,皇帝想去破坏都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可是他又心中担心这样的事情,自然只能从户部去制约军队,让户部从军饷以及军械上对边军镇军形成制约,不能让军方势力做大到不听朝中的掌控,准确的说是皇帝的掌控。虽然李牧邯看上去很忠心,似乎对皇位并没有染指的心思,公孙白看上去也是这样,似乎也不没想过大逆不道的谋权篡位,可是,和皇位有关的东西总是会让皇家的人担心,皇帝想要制约军中自然就想得通了。

就像公孙白和李牧邯的关系莫逆一样,公孙白与尹逸辰关系恶劣京中的人也是知之甚详,作为大赵国的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了,而他放任尹逸辰的人去执掌户部其实就是为了制约军中的李牧邯,虽然李牧邯对他看似忠心,他依然是不得不防,虽然说是不理朝政,可是涉及到皇位可能被篡取,他还是不能够大意的。加上尹逸辰在宫中收买的小人总是在他面前说谗言,说多了即便是不相信心中也会是有些担心,对李牧邯和公孙白的猜忌也是越重,自然越加要制约了。

尹逸辰与公孙白的关系不好,公孙白与李牧邯的关系莫逆,所谓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尹逸辰自然不希望公孙白的好友李牧邯在军中一家独大无所制约,皇帝让他掌控户部,尹逸辰自然能够明白皇帝的意思,就是为了让他借机敲打敲打李牧邯,若是能就此削弱李牧邯在军中的势力就更好了。有了皇帝的默许,户部制约其军中来就更加的名正言顺了,反正对于边军和镇军的粮饷是能怎么拖就怎么拖,能怎么扣就怎么扣,若不是边军弄过一次饷把朝中的许多大人物都吓了一大跳以为边军要造反,只怕尹逸辰还会弄的更过分一些。皇帝对尹逸辰暗中让户部的做法不仅不恼,还暗暗的高兴,高兴他终于找到制约军中的方法。他对自己的能力知道的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治理国家的料,索性就放权给公孙白和尹逸辰,让他们两个人去治理,自己则舒舒服服的享乐,然后伺机敲打敲打他们,让他们没有心思和胆量造反,帝王心术用的是炉火纯青。

皇帝对尹逸辰的贪是早有耳闻的,不过他的平衡之道就是要用尹逸辰以及他背后代表的家族豪门势力来制约公孙白和李牧邯的草根势力,两股势力相互制约,谁也无法一家独大,这就是大赵国的皇帝要达到的目的,制约着两方里边谁忠谁奸他才不去管。

尹逸辰倒是想把手伸向军中,不过李牧邯也不是要相与之辈,能从无根无底的草根派之中走到今天的军中第一人,自然也有的是手段,虽然不如公孙白那样炉火纯青,不过也不见得就比尹逸辰逊色,这些年来早就把军中经营的水泼不进,尹逸辰只凭借着户部的制约,哪能往军中插上手。当年尹逸辰搞的太过分,拖了边军近一年的饷银,李牧邯暗中授意下的闹饷直把尹逸辰下了个半死。

这些年来,不仅没有把手伸向军中,反倒是让李牧邯在军中的势力越来越稳健,让他以及他背后的门阀世家完全插不上手,边军和镇军内部如铁桶一般。

当然,尹逸辰对这样的局面不满意,皇帝却已经满意了,他只需要制约军中的手段,不想军中大乱被别人占了便宜,这样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