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作者:落叶漂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95

等到所有的人都送到岛上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了,现在,白沙岛上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人,其中壮劳力将近四百,余下的是家眷之类的,贺川风放在黑云寨的那二百多个自己亲自训练的人也有六十个到了岛上,日后他们也会以六十人一组分成四组轮流到岛上驻守护卫。shouda8.Com。

现在人员虽然都到了白沙岛上,不过盐池却还不能开始建造,这些人首先要把自己日后再岛上如何居住的问题解决掉。

贺川风在规划总岛的时候就划出了一片地专门作为居住地,现在,他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搭建自己的房屋,岛上的树木虽然不多,不过用来搭建一千人居住的房屋还是绰绰有余的。

贺川风既然有心把这个岛经营好,自然不能把岛修建的太过简单,现在的条件不足,只能先将就着。贺川风已经把黑云寨里边的会烧制水泥和玻璃的工匠都搬到了白沙岛上,反正黑云寨暂时已经不需要水泥了,放到岛上的保密效果更好,烧制出的玻璃也可以让桓源祥派来给他们送补给的船只运回去。

岛上的建设有水泥的存在肯定要方便很多,不过现在的工匠和各种工具虽然都运过来了,不过各种场地设施却还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想要正式开始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贺川风也不急,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反正暂时还用不上。

这边的人员安排的差不多之后,老疤和张一刀也走了,毕竟山寨和桓源祥需要他们处理的事情可不少,至于贺川风则会暂时坐镇白沙岛,这边无论是烧制水泥和玻璃的火窑还是盐池盐田的建造都离不了他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贺川风亲自来掩饰这晒盐之法。

其实,对于这晒盐贺川风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原理的大致的流程虽然清楚,不过具体步骤的实施就不知道了,他也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做些试验来尝试一下,不然等盐池建好了却晒不出食盐来那就乌龙了。

……

几百个壮劳力一起的工作的效率果然是高,加上家眷里边健壮的妇女也出工,不过一个半月时间,他们不仅搭建好自己住宿的房屋,而且也已经在贺川风的指导下,把他要求的三个相连的小盐池挖的差不多了,引海水的渠道也早就挖好,就等着贺川风一声令下就放水注入盐池了。

而利用这段时间,贺川风也把晒盐的流程鼓捣了个七七八八,到底是系统的学过化学知识的人,晒盐又不算复杂,多搞两遍就弄出来了。

至于为何只挖了两个小盐池,这却是贺川风要用这三个池子来正式的试一下自己这个月鼓捣出的方法到底行不行。

贺川风晒盐的方法也极是简单,白天的时候乘着潮水涨起来的时候把海水引入盐田之中,利用白天的眼光在盐田里暴晒蒸发,等到海水浓缩到大约15度,再把浓缩后的海水引入另一个放着卤水的池中,在卤水池里沉淀泥沙。最后把澄清后的卤水用水车抽入最后的结晶池,继续暴晒蒸发,不久之后就会有白花花的粗盐结晶出来。若是这次不成功,那就意味着贺川风需要改进他方法。

显然,第一次的尝试是很成功的。

现在时令已经快要入夏,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太阳也越发的毒辣,不快对于想要晒盐的贺川风他们来说却是恰好。借着那几天的好天气,贺川风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终于成功的晒出了一池子的盐,这不仅证实了贺川风的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让贺川风的形象在下边的人心目中更加的高大,人们越发的觉得自己的这个少当家有很多不凡之处。

第一次出了成果,贺川风也就不再耽搁,让岛上的众人都开始赶工,抓紧时间修盐田挖盐池。岛上烧制水泥的窑子也修建了好几个,已经开始出水泥了,这东西对建造盐池可是大有好处的,不仅更加的坚固,而且能缩短不少的工期。于是,这种对于大家来说也很神奇的东西就开始在盐池上应用起来。

其间,张一刀和老疤都来看过,便是贺长豹也强忍着坐船的不适来了,皆是对这种神奇的晒盐之法惊叹不已,惊叹之余对贺川风神奇的种种也算是更多了一层认识。

岛上现在已经有好几个盐田可以同时开工了,虽然现在囤积的海盐还不多,不过那是因为现在盐田的面积还不够大,修的盐田还不够多,若是盐田多了海水的蒸发量就要大多了,晒出的盐自然就多了。不过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发现,这种方法比起他们熟知的煮盐发要快了无数倍。

用海水煮盐每天的产量不过一斤,而且煮盐之人烟熏火燎的,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柴火,隔一段时间还要报废一口锅,比起这种方便快捷又高产量的晒盐之法来,相差何止几十倍,那是成百上千倍啊。

晒出来的盐贺川风暂时还没有寻找买家的打算,反正私盐这种东西不愁卖不出去,只要胆大就有厚利。贺川风需要等到岛上的盐田修建的差不多产量足够的时候再出手,现在他们这边的这点出产量估计还不入大盐枭的法眼。

而且,私盐上边的事情贺川风也不想让张一刀沾手,倒不是信不过他,而是桓源祥现在做的都是清白的生意,私盐这事搞不好是要杀头的,到时候万一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暴露了,牵连了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桓源祥就不好了。所以,在这件事上,桓源祥顶多起个牵头搭线的作用,毕竟现在他们的人脉不小,认识几个盐枭也就正常了。

贺川风只需要张一刀能在合适的时机对某些人透露出私盐的信息就好,之后的事情就需要段富自己和盐枭去沟通了。段富虽然跟着张一刀做过两年事,不过都是在桓源祥内部处理事情的,认识他的人还真不多,也不会因此而被联想到桓源祥的身上,这也算是贺川风对这两兄弟的考验吧。

不过有一点贺川风提醒张一刀,那就是他们桓源祥需要一个合理的名义,毕竟岛上暂时在食品上还不能自给自足,要开荒种田有了收成也还需要好几个月,岛上的近千人这几个月可不能不吃不喝。所以,这中间,岛上的一应物资需求特别是食物,都需要桓源祥用船输送。

这样送的时间久了,即便是再秘密保不准也会被有心人发现,所以贺川风才提醒张一刀早作准备,起码要像个合理的理由把别人糊弄过去。而且岛上并不需要桓源祥一直输送补给,岛上面积不小,除了壮劳力劳作,妇女也能开荒种田,到时候也能满足部分需求,而等到归宁那边正式开始产海船了,以后的事情就更加方便了。

张一刀自然会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过他这几次跟着补给船来白沙岛却是为了要货的,桓源祥那边的玻璃制品已经快要断货了。

自从贺川风把生产玻璃的工匠都调到了白沙岛上,玻璃的生产就正式停了一下。

这下可不得了,桓源祥出产的精美的玻璃镜子现在在中原可是大有名气,京城中的富人或是达官显贵家中若是没有一面玻璃镜子和几件玻璃制品那是很没面子的事,靠着和桓源祥做生意运送玻璃会中原贩卖的商队都发了大财,桓源祥自然也是发了大财的。

桓源祥每月的玻璃制品就是那么多,近两年虽然多了不少,不过相当于庞大的中原市场来就显得杯水车薪了,所以价格也是节节攀升。现在,玻璃这东西便是在中原也是有价无市。

且不说那个,黑云寨这边一停产,连带着桓源祥那边就断了货源。幸好张一刀还有不少的库存才撑过去。现在,张一刀来白沙岛就是为了催货的,若是再没有产品,他的库存可就撑不过去了,到时候拿不出货来对下线的商家都不好交代,而且对桓源祥的的信誉也有不好的影响。

这边的烧制玻璃的火窑也是最近才建造好的,张一刀以及来催了好几次了,制玻璃的工匠一个个也不敢怠慢,紧赶慢赶的生产,总算在张一刀到的当天弄出一批产品来交差。

张一刀一直不明白贺川风为啥不多生产点,这样就能赚更多的钱,不过贺川风只说了“多必贱”三个字就不再说话。张一刀仔细想了好久才明白,玻璃这种东西对大家来说其实就是个新奇的物事,要说它有什么大作用也谈不上,关键就在一个“新”和一个“奇”上,若是数量多了它自然就不再新奇了,相应的价格肯定就没有现在这样高了。如此,他们桓源祥赚的钱反倒少了。

明白了这个,张一刀对这个少当家也只有更多的佩服,人家小小年纪就能明白经商里边的各种道道,而且能把握住别人的心里,确实不是个简单人啊。

他有哪里知道,贺川风这些全得益于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什么东西都能多少知道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