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黑云寨的发展(二)
作者:落叶漂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20

张一刀在江湖上厮混多年,无疑也是老奸巨猾之辈,得罪人的事自己不干,反倒把盘子推出去让人家商队之间自己协商,把桓源祥从里边摘了出来。

这样协商下来,有满意的自然也就有不满意的。

张一刀回头还偷偷派亲信之人去找那些不满意自己分派到的份额的商队,暗暗透露出桓源祥还有少量存货的意思,然后那些人自然也会很上道的用更高的价格去把“仅剩的一点存货”买下来,还偷偷摸摸的不敢认别人知道。

这样一来二去,他张一刀不仅做了好人,还从他们身上赚到了更多的银子。当然,这里边自然也有贺川风的手笔。

随着桓源祥在关外和中原商队中的名声越来越大,买卖也越做越大,张一刀开始在贺川风的建议下扩展规模,不再把生意仅仅局限在玻璃上边,也开始做起了其他生意。

关中的商队带着货物到了此地自然是要出手的,那桓源祥干脆就把他们的货物接手下来再转手卖给关外的货栈;他们来这边的主要目的自然是要一家一家去收购关外特产然后带回中原贩卖的,那好,桓源祥干脆雇人事先一家一家把东西都收上来,等到关中的商队来的时候再转手卖给他们。这样,双方都省时省力。

这样一来二去,桓源祥就成了关外最大的货物中转站,无论是关内到关外的东西或是关外流到关内的特产,基本都要经过桓源祥转手一次才能顺利流通。

张一刀开始还不明白这样转手一次到底是为了什么,毕竟桓源祥很少从这里边赚差价,利润是很有限的,比起玻璃生意来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为何还要做这种费力不赚钱的生意?贺川风当时没有给他解释,只是让他自己看着。

不久之后,张一刀就明白了原因。

这样做的好处可是不止一星半点。这种生意桓源祥的利润虽然不大,可是能给商队打响名气,能积累大量的人脉,能增加商队的信誉度。要知道,古代没有什么合理的监督机构,做生意全凭信誉,商队也首重信誉,像现代那种奸商遍地可不一样。桓源祥有了信誉,日后做任何生意自然都会简单许多。而且,成为关外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后,黑云寨无论是采购东西还是销赃都会简单很多。毕竟,以桓源祥现在的规模,多了某些东西或是少了一些,一般人都注意不到的。

明白了这些之后,张一刀对这个多智近妖的少当家的佩服更进一层。而且,作为中转站,桓源祥也不是全无利润的,不过是比较起玻璃的暴利要小很多。可是随着桓源祥的做大,中转货物的增多,利润也积少成多,竟然差不多赶得上玻璃生意的利润了,这一点不禁让张一刀目瞪口呆。他以前可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转手就能得到这样高的利润。这还是因为桓源祥没有借机哄抬和打压物价,对现在的桓源祥来说,哄抬和打压物价都是极为容易的事。

目前,桓源祥的分货栈已经开遍了阳山郡,开遍了连云山周边的八个城,而且已经开始往周边地区扩散。当然,桓源祥开的货栈和一般的货栈是不一样的,也不抢其他货栈的生意,主要都是像阳山郡中一样,作为中转站一样的存在,做为阳山郡主店的后备货源。这样的货栈不仅不被本土势力打压,还被大家合力支持。这样存在的货栈,让大家都省时省力,而且几乎不损耗他们自己的利润,他们自然要极力支持。

要说,这里边也没少了张一刀那个把兄弟邵东林的支持。他现在在连云山周边也算是一号大人物了。连云山周边八个城,以阳山郡为首,八个城只有阳山郡有守备大营。邵东林作为管理这个大营的实权人物,自然就有了话语权,所以也就没有不开眼的红眼之人去找桓源祥的麻烦,便是有,也能够被轻易解决掉。

随着桓源祥名气日大,张一刀的名气也就大了起来,不过他一向神秘,外人极少知道他名字的。后来,不知何时起,“刀爷”这个名号开始在阳山郡中流传起来,也流入了中原,大家也就渐渐不再管他原名到底是什么,见面尊称一句“刀爷”就是了。

……

为了“运输方便”,贺川风还特意让张一刀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车行,这里边到底又有什么道道张一刀直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不过他知道,这个少当家一般不会无的放矢的,既然他让组建车行那自然有他的用意,张一刀只要尽心的做就是了。

桓源祥做大之后,贺川风却没有就此让张一刀停止商队的发展。

当张一刀明白贺川风有继续扩展商队的野心后,不得不告诉他,商队现在在关外已经到达了瓶颈状态,想要再做大很难,除非入关向关中发展,可是他也记得,贺川风曾经说过,暂时不向关中发展。

哪知贺川风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大吃一惊,两人又谈了很久,张一刀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个少当家竟然胆大包天的打起了海上和草原的主意。要知道这两个在大赵国可都是犯忌讳的事儿,逮着了是要杀头的。

草原自不必说,北边的蛮子全部在草原上,大赵国的世仇东胡虽然几十年前被大赵的军队打残,不过却也没用绝种,而是从关东退守到了草原上。

所以,大赵国是明令禁止和草原通商的,尤其是铁器,一星半点都不能经过商人的手里流进草原。虽然偶有胆大包天的商人偷偷摸摸的跑到草原上去,用茶叶、盐巴之类的草原紧缺货去草原谋求暴利,可是那些都是小规模的,而且在草原上安全也没有保障,说不准就被某个眼红的部落给打劫了,或是被官家查到,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话既然是从贺川风的嘴里说出来了,张一刀就知道,这个少当家铁定是已经下了决心,而且绝对不是小打小闹,定然是要干大的,这不禁让张一刀担心无比。

要是,现在桓源祥创造的利润已经非常的大了,这四年来从张一刀的手中到底流过了多少银子最后运回黑云寨张一刀没有去细算过,可是保守估计也不下十万两,这还是因为商团的扩展花了不少的银子,阳山郡的总店里也预留了不少的流动资金,一些商队也还欠着货款,桓源祥这四年赚的银子可不止那个数。

这些银子已经可以满足黑云寨好几年内的自给自足不用发愁,所以,张一刀想不通为何有了这样来钱的门路还要冒险去草原上。直到他从贺川风的口中听到“马匹”这两个字才算明白,人家的志向根本就不在银钱上边,而是所谋极大啊。

明白了这些之后张一刀自然也就不再反对草原“走私”的事情,而且,在这件事上贺川风也并非全无准备。

有桓源祥这样大的货栈存在,他自然不需要担心货源的问题,草原上各种紧俏的物品基本都能从桓源祥里弄到,即便弄不到也可以托关内的商队带过来。

官家虽然对入草原的各个关口都把守严密,可是花二娘他们当年进草原如入无人之境,自然早有一条隐秘的通道供他们进出草原;而且,去草原经商之人也不是由张一刀负责,而是由他叔贺长豹和花二娘亲自出马,人手主要也是由草上飞原班的人马里边出,也顺便带几个好苗子去锻炼锻炼。毕竟花二娘以前经常进草原,对草原的各种状况了解都很多,有她亲自出马自然是事半功倍。

有件事似乎还没有交代。

花二娘那年回了山东道后不久就返回了连云山,她和贺长豹也终于在大伙的见证下完了婚。现在,那是如胶似膝。

说完了草原再说这海上,要说入草原是为了马匹张一刀还有些明白,可是出海是为何张一刀就完全想不通了。

这倒是也不怪他,二十七年前,由于倭国和西秦联合起来进犯大赵,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可是也让大赵国损失不小。从那以后大赵国就有了海禁的条例,朝廷明文禁止出海通商(那时候出海通商目标只有倭国一个)。

不过在这一点上,贺川风却没有给张一刀做过多的解释,恐怕即便解释了他也不明白。张一刀自然不能明白贺川风这种接受过现代化的军事教育的人对海洋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展海上力量对贺川风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他暂时还没有出海通商的想法,只是海上力量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累积,人员培养要比陆战人员培养慢的多,贺川风这也算是早作准备。

海上的发展要慢慢来,连云山虽然一边靠海,可是真正懂海的人却不多,沿岸也多是些小渔船,几乎没有能够用于出海的船,关外也很少有能造出大海船的船坞,这些困难都需要贺川风他们去慢慢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