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发展规划
作者:江东大汉      更新:2019-10-30 23:55      字数:2847

李东见到周省长微微点头,知道他赞成自己的设想,胆子大了起来。他用一种谦卑的语气说道:“各位领导,在我介绍回龙村之前,我要做一个深刻的检讨。”听到这里,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被他吸引了过来,这个李东,这是玩的哪一出?

“一个多月前,我在飞龙山游玩的时候,看到我们回龙村有这么好的山水资源没有开发利用,心里感到非常可惜,于是产生了一个向外界推荐飞龙山,吸引外来资金开发的想法。由于本人年轻,想法比较幼稚,给上级领导的正常工作带来了被动。这里,我先做检讨。”

谢凯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李东的意思,在这件事上,李东受到了刁难。于是,他和蔼的说:“小李,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你的那篇文章写的不错嘛,克铭书记在上面还做了批示。坐下,坐下,接着说。”

李东点点头,没有坐下,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各位领导,我们回龙村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在大家熟知的林木资源之外,山上还有一种蘑菇,由于它全身上下都是红色的,所以叫红蘑,它生于松树林中地上,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在采它的时候,它是长在土里,就像是一块红色的肉,所以也叫肉蘑,此蘑风味好、有“素肉”之称,深受人们喜爱。经常食用,对心脑血管非常好。它一般是在中秋或者是深秋的时候才长出来,由于它生长量少,生长周期也很短,所以这种蘑菇在市面上有很高的价位。所以呢,村里人一般把采来的肉蘑都是晾晒之后再卖掉,如果赶上好价钱,一斤干蘑菇能卖上一百多块。”说到这里,底下坐着的几个党员低声议论起来,其中一个老党员说道:“有的时候还不止,能卖二三百块钱一斤呢。”陆波看到大家议论这件事,说道:“请大家静静,让李东同志继续说。”

李东接着说道:“在我们村部后面的回龙湖里,出产一种银鱼,全身透明,肉质鲜美。目前只有江苏的一个湖泊里出产。因为气候的原因,他们的产量低。而我们村,水质和气候的因素都适应,银鱼产量高。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引导,目前,没有形成一个主导产业。”

李东说到这里,看到周省长微微颌首,便继续说到:“飞龙山原名夏台山,这个名称是明朝中叶,本地一个名字叫夏敦义的内阁首辅回乡探亲时,在山上看到一个平台,应知府相求,题写了‘夏家庄台’四个字。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山叫做夏台山。后来,夏敦义募集资金,在这个平台上起庙立碑,规模逐渐壮大,这就是现在的云谷寺。”顿了顿,李东继续说道:“由于夏台山名字谐音不好,现在,本地老百姓已经改叫飞龙山,这个名字更符合夏台山的形状,和回龙湖的名字也比较匹配。”

陆波饶有兴趣的一直在听李东的阐述,感觉这个李东不简单,年纪不大,对本村历史典故了如指掌,心里暗暗称赞。这个时候怕李东跑题,连忙提醒一句:“小李,既然回龙村有这么好的资源,你感觉应该怎么样开发和利用呢?”

李东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在思考怎么样打消周省长的顾虑。而且,前几次夏雨田指责他的时候,凭着他的聪明,已经感觉到上级领导对自己的误解。所以,陆波虽然提醒他,但是,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往下说下去:“在回答陆书记的问题之前,我先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回龙村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向上级申请对一山一湖的开发。”说到这里,会场上鸦雀无声,主席台上几个人都严肃地盯着李东,坐在李东身旁的夏雨田更是暗中踩李东的脚。李东不为所动,镇定自若地说:“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道路的制约。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以前,我们村通往乡里的道理都是高低不平,群众出行十分困难。去年,省市县先后下拨扶贫专款,用于修路,才彻底解决行路难的问题。第二,是群众的因素。我们村有十分之一的群众是住在回龙湖边上,打鱼、生活十分方便,不愿意搬迁。一听说要搬迁,就shangfang,有的甚至进京shangfang。第三,是宣传的因素。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巷子里有好酒,酒再好,又有什么用?这些年来,国家级和省市的新闻媒体对我们宣传较少,导致外界根本不知道在江南省,还有这么好的旅游休闲胜地。这些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我们村一山一湖的开发和利用。”

周杰生这个时候已经对李东刮目相看,心里暗道,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于是,他和蔼地对李东说:“小李说的很有道理!刚才,你给我看的草图我没有看的明白,你详细地给我们讲讲吧。”其实,李东画的草图,周杰生一眼就看得明白了。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想借李东的口,说出自己不愿意说出的话,也是借机考察李东的聪明与悟性。刚才李东已经在纸上说明把烈士墓搬迁到龙睛之地。如果现在李东在众人面前也这样说,最起码说明李东不成熟。

李东何等聪明,早就明白了周杰生的想法。继续说道:“我给周省长看的草图就是关于一山一湖开发利用的一部分。这一点,我在省报刊登的文章里没有说的全面。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顿了顿,他接着说道:“目前一山一湖的开发,我建议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集中居住区。建好以后,把住在湖边的一百多户群众整体搬迁,方法上可以采取经济补偿、面积置换等方式。相信我们村大部分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这点应该不是问题。二是挖掉湖中路。90年代初,曾经有一个文旅集团来回龙湖考察,提出要想开发回龙湖,必须把湖中路挖掉,让两个小湖变成一个大湖,便于游艇行驶,也便于水上飞机起降。”说到这里,李东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周杰生。只见他面无表情,像在思索着什么。李东心想,已经说到这里了,不能功亏一篑。

“大家都知道,湖中路上有一座烈士墓。提到烈士墓,作为一名村支部副书记,我首先应该做检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烈士墓管理好。每年汛期一到,烈士墓有半截淹没在水里。所以,为了让烈士安息,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在回龙山的南部,也就是村部的正西面,有一个面积近百亩的松林,那里的地势较为平坦,可以建成一个河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我们河东县没有一个像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党员开展活动,都要到周边的市县。很不方便,更不用说学生了。因此,烈士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率先搬迁过去,这也是我们对烈士的尊敬!”李东没有提到龙的眼睛,而是建议在此处建设爱国主义基地,这就是李东的聪明过人之处。

说到这里,周杰生打断了李东的发言:“刚才小李提到了烈士墓,大家知道,这个烈士是我的祖父。我每次来,看到祖父的墓地占用了湖中路,影响了开发,心里都很愧疚。我也曾经和市县负责同志商量过,但是都没有想到一个可行的搬迁方案。这个小李同志啊,不简单嘛!看问题比较深远。我赞成小李的方案。小李,继续说下去!”

得到周杰生的表扬,李东脸上有点红晕。他稍微平息一下内心的激动,继续说道:“我要说的第三个方案,是想借鉴一下唐城的成功模式。唐城,作为一个人造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当地的财政和群众带来了巨额的财源。而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一山一湖,建设好,完全可以打造成又一个唐城。我们村的银鱼和肉蘑必将随着游客的到来,走向全国。”说完,李东弯了一下腰,谦恭地说道:“谢谢各位领导给我机会,我的发言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