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第二十七章 照人丹
作者:水月三石      更新:2020-03-28 09:14      字数:2142

钱塘王府,世子所。

暴风雨呼啸如雷,如山岳崩塌,仿佛也在为钱塘王的愤怒助威,他指着跪在面前的世子朱载渢破口大骂:“逆子啊逆子,你眼里还有为父吗?”

朱载渢其实不是他的长子,钱塘王本有十七个儿子,朱载渢排行第四,只是三个兄长成人前相继病殁,朱载渢便被他立为世子,他今年二十又五,生的一表人才,眉眼间带着一股书生气,此刻脸色惨白,低着头,死咬着嘴唇不说一词。

这对父子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对话。

朱载渢的生母书妃在他七岁时病逝,书妃是四川巡抚刘道乾之女,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嫁给钱塘王时他还是个世子,尚未继承钱塘王的王位,婚后不久,聪慧的她看出丈夫的狼子野心,又知道丈夫的才智不足以成大事,只会招来灭门之祸,日夜忧虑,积成顽疾,临死时给尚未成年的朱载渢留下四个字:勿学汝父。

朱载渢秉性善良,颇不似乃父之风,从小手不释卷,十五岁之前已经读遍了钱塘王府的藏书,又使人到府外广搜奇书,以慰焦渴。待到弱冠之年,钱塘王便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陕西总督王云灏之女,年方十四,钱塘王为的是靠联姻拉拢边疆重臣,结成派系,而朱载渢却阳奉阴违,连连以父亲的名义给未来的丈人去了几封信,信中对其女颇加讥讽,王云灏接书大怒,一封言辞激烈的回函断送了钱塘王的联姻美梦,钱塘王知情后又怒又悔,怒的是自己的长子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坏了自己的联姻大计,悔的是自己平时对长子少加管束,以至于现在冥顽不灵。从此钱塘王便对朱载渢的严加管教,但事与愿违,朱载渢很快学会了流连青楼,日日买醉,夜夜笙歌,不为女色痴迷,不为功名憔悴,只为逃避父亲,逃避自己未来的命运。

是夜,暴风雨突然而至,电闪雷鸣,黑云滚滚,雨水倾泻而下,狂风似失控的兽群,寻找着追寻多日的猎物。

府里的下人忙着关闭无人居住的房间的门窗,在院子里奔走呼号,明远楼的重建工作也被迫停止,钱塘王心事重重,特意来到世子所,看到儿子朱载渢喝酒喝得大醉,忍不住火起,叫人用冷水浇醒了世子,劈头一顿臭骂,朱载渢并无言词,唯低头无语而已。

钱塘王看着被风吹得飘摇不定的烛火,肥大的脸已经扭曲变形,他的内心怕是也起了一阵暴风雨。

“你以为不说话就能逃得过去吗?”钱塘王也明白儿子一直在逃,像他死去多年的书妃。

朱载渢终于开口了,“父亲,荣华富贵已足,何苦要争天下?”风声怒吼,门窗作响,这话语却格外镇定。

“哈哈哈哈,果然跟你娘亲一副腔调,说实话,你娘亲端庄贤淑,这么多年为父心里一直想她,只不过她太懦弱迂腐,想不到你也跟她一样。”钱塘王心里叹了一口气,知道这个长子和他心爱的书妃一样,和他不是一路人。

朱载渢又不开口了,房间里烛火摇曳,外面风声大作,雨声阵阵。

钱塘王从怀里拿出一颗亮晶晶的明珠,有一握大小,摊在手掌上莹莹放光,向朱载渢说道:“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次为父都要做主为你招亲选妃。”

“选妃?”朱载渢淡漠的眼神闪过了一丝困惑,怕不是选妃这么简单?

“这颗珠子名叫照人丹,乃是西域奇宝,由西域奇人所献,明日为父在府前摆下选妃台,遍招天下女子,有能握此珠变红者,便成为你的新娘,我钱塘王府的世子妃!”

“孩儿感念父亲的养育之恩,但是孩儿虽长在王府,却无意留恋富贵,生平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志,只希望日后能抛却这世子的名分,四处游走,遁入空门,却从未想过成亲,也不想拖累良家女子,还望父亲三思。”

钱塘王见事已至此,这个儿子注定是形同陌路,脸色缓和了下来,心里的暴风雨息了,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叹气道:“载渢我儿,这次招亲之事你就当成全为父,此事之后,无论你去留与否,为父都不再干涉,为父也知你的秉性,早为你准备了一套度牒、袈裟,日后你自然有用到之处。”

朱载渢听罢,闭目言谢,毕恭毕敬地朝父亲磕了三个响头,钱塘王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世子所。

杭州城。

虽然是饥荒时期,杭州城内依然是车马鼎沸,人来人往,一是杭州城内富户极多,多年经商积累的财富极其充裕,饥荒对他们并没有多大影响,二是城内外流民多被白莲教吸纳,大部分都赶往衢州附近集结,所以城内风平浪静,还是一片富庶景象,西湖岸边,吴山脚下,商铺林立,酒肆云集,只是落日之后,街上便寂静如墓。

九僧夜闯钱塘王府之后,杭州城开始了戒严和宵禁,官兵把守城门,搜捕可疑人员,白莲教的密探四处活动,意图找到那晚逃走的僧人,找回皇冠和圣花,可是那僧人如同水落海中,沙入石堆,再也没有了踪迹。

钱塘王府则内紧外松,这一日敞开大门,家丁们在门前用红木撘起高台,架起红布帐篷,挂起红灯笼,摆好座椅板凳,在高台前立下一杆大旗,上书“选妃”二字,家丁们也都穿着红布丝绸的新衣,个个喜气洋洋,敲锣打鼓,吸引百姓来看,一时观者如堵,把王府门前的空地挤的水泄不通,百姓纷纷猜测钱塘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日上三竿,天快正午,钱塘王带着世子、柴秀吉等人出了王府,来到台上坐下,百姓听闻王爷露面,跑来看热闹的人更多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恐怕半个杭州城的人都来了。

忽然,看台上卷起一阵紫色旋风,风中来了一个紫衣衫的外国人,身材高大,脸色发黑,看他穿着西域式样的衣服,头发缠着白布,留着卷胡须,紫眉毛,不是别人,正是白莲教一阳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