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当铺
作者:还是单身      更新:2019-10-24 02:46      字数:2306

年轻人的一句话让老黄激动了一下,还在小店里面吃饭的众多食客听到以后也是纷纷祝贺,看来老黄在这一片的人缘是真的不错。

“谢谢各位,还没买单的各位今天一律半价。”听到食客们的祝贺,老黄转圈的作了个揖表示感谢。

“好。”听到老黄的话,在座的各位更是轰然叫好,不过并没有人再继续点菜。看得出来大家是真心的为老黄家有下一代表示开心,并没有人想占个便宜之类的心思。

“算钱吧,等下你也赶快去看看。”掏出手机,余生一边要求结账一边说着话。

“小老弟,你来这边,来来来来。”听到余生再次要求结账,老黄看余生的眼神就不一样了,中午余生和老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只以为余生是信口一说的恭维的话,可是刚刚的电话验证了余生的本事。

自家事情自家知道,自己儿媳妇在医院里待了好几天可是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预产期早就过了好些天了。自己嘴上不说可是心里是着实的着急,至于自己爱人那更是急的火上房一样。

本来以为还要些天,可是今天余生一句话定了音,自己家的喜事算是定下来了,自己也能放下心来。

“对对对,大家赶快吃,不要耽误老黄去看孙子。”听到余生的话,还在吃饭的食客也是纷纷响应,那些慢悠悠吃饭的几位也是加快了速度。

至于余生则是被老黄拉到厨房边上,老黄也不提余生结账的时候,把余生拉到厨房边上以后就顺手从墙上扯下几个袋子进了厨房,然后余生就听到“哆哆哆”的声音响了起来。

没两分钟老黄又从厨房里出来,手里的袋子里面则是装满了东西,看了看手里的东西又看了看余生然后老黄才说道:“小余兄弟,你的本事我算是见识了,一点小东西不成敬意。”说完这个老黄就把袋子往余生的手里放。

“老黄你这不地道啊,我们都是半价,怎么这位小兄弟还有礼品送?”看到老黄递东西给余生,旁边还没有吃晚饭的食客打趣道。

“去去去去去,你跟人家能比么,小心以后不卖你酒喝。”面对老熟客的打趣,老黄明显是习惯了,所以根本就不为所动,嘴上更是不示弱。

看到老黄把东西往自己手里塞,余生没有拒绝而是接到手里后说道:“我也就是运气好,哪有什么本事不本事的,这个不给钱不合适,要不你就送我点你家自酿的小烧好了。”

余生掂量了下手里袋子的重量,感觉要是自己真的拿了那就有占人家便宜的嫌疑了,人家毕竟是做生意的,所以才说当做自己买的。毕竟自己现在才刚刚安顿下来,冰箱里面总要有吃的不是。

“余兄弟,我是开店出身的,这单眼光还是有的,老周在我们这一片也算是小有名气,可是中午他对你的态度可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这就说明你的本事了。”面对余生的谦虚,老黄一语道破。

“这...”余生无语了,中午老黄一个人在厨房炒菜,自己和老周坐的位置也是在边边角角,他就能从中午看的几眼中发现端倪,可见是真的精明。

掂量了下手里袋子的重量,余生还是拒绝道:“钱是一定要给你,你收个成本价吧,小烧算事送我的怎么样,不然以后我可没法来了。”

“好好好,你稍等。”听到余生的话,老黄没有拒绝而是让余生再稍等一下,他则是一个转身又回到厨房,看样子是在装小烧。

“收获满满。”拎着一堆东西,余生走在回家的路上满意的说道。刚刚自己还没离开老黄的店里,所以没好意思打开手里的袋子,现在出了门以后余生就打开袋子看了看,好家伙凤爪鸡翅酱肉鸭头算是应有尽有怪不得拎在手里那么沉。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右手拎着的一个十斤的坛子,满满的一坛小烧。这么多东西,老黄却没收几个钱,余生临走的时候看到周围食客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他们看余生的表情就跟看老黄家的私生子一样。

回到住处已经将近十点,把熟食放好余生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余生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以后就出去溜达。昨天自己只是旅游性质的到处闲逛了一下根本就没有细看,而且昨天老周告诉余生一个小秘密,那就是住在本地的人进出景点都是不需要付费的,只要出示钥匙牌就可以了。

昨天老周就把钥匙牌给了余生,所以今天余生起了个大早,准备在人还少的时候在景区里面转一圈。今天是周末,要是等到中午就是一堆人,那时候还是在家收拾东西的好。

手拿早餐,余生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到处闲逛。清晨整个小镇还在沉睡当中,薄薄的雾就像是一层轻纱一样铺在镇子上让人有种莫名的平静感。

余生最后的行程是景区里面的刘家当铺,当铺的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当铺称长生库,这个时期当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者中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宋入长生库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宝、玉器、钱货外,有时甚至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有生命的物品,而普通劳动人民则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长生库放款时限短,利息高,还任意压低质物的价格,借款如到期不还,则没收质物,因此导致许多人家破产。

明朝正式称当铺,从事典当业的多为山西、陕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典肆,有的商人专以典质为业,并致富。这些商人经营的范围较前广泛,不仅一般贫民受剥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当而濒临破产。明朝乡镇中还有“代当”,即乡镇小当铺领用城市大当铺的款作资本,押的物品再转押给城市大当铺。

提到典当不能不提当票,当票票面载明名称、数量、当本金额、利率、受当日期以及转票次数、利息金额、赎回日期和经手人等信息。当票的神秘之处,在于文字书写奇型怪状,龙飞凤舞,店员一目了然,而业外人根本看不懂,这样做目的是防伪造和涂改,这让余生想起了当今医院医生写的病历,患者看它如看天书。